李慧
“真”是德育的生命力之所在。學校的德育工作必須真抓實干,這一工作還要融入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去,特別是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要緊緊圍繞德育去開展。從學習到評價,從學生到教師,從計劃到落實,從課內到課外,都要突出德育,始終把德育放在第一位。在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把學生是否養成自覺行為,以及平時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做過細的思想工作,培養學生高尚的情趣,健全的人格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尤其要注重實際效果。
1.注重滲透性、科學性教育
現在普遍存在的一大毛病是學科教育與德育脫節,如果強調思想道德教育,那便是簡單的說教和強硬的灌輸,結果換來的只是“蒼白”。德育不能孤立地進行,要講究滲透性、穿透性,它同智育、美育、體育、勞動教育等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我們提倡將德育融入各學科教學和校園環境、社會之中。只有用科學道理教育學生,用科學理論武裝學生頭腦,科學地、全面地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才能收到思想道德教育上的巨大回報。
2.注重教育與管理相結合
多層次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還必須注重管理,做到教育與管理相結合。只要充分發揮了學校管理和班級管理的功能。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就會大為增強。在管理的過程中,首先要加強對教師的管理。教師是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組織者、實施者、引導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教師要以自己的示范行動去教育感染學生,讓學生從中建立或增強對教師的敬重與信任感,進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其次必須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這是學校有序管理的基本保證。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所學校、一個班級,必須建立和完善適合自身特點的規章制度、評價方案等,以做到有“法”可依。以下兩個方面的制度必須建立和健全:
(1)行為規范制度。包括文明公約、一日常規、課堂紀律規范、集合規范、班級活動規范等。
(2)檢查評估制度。根據行為規范制度,以學校為主體,把行為規范教育納入辦學水平綜合評估之中。我校建立了以領導帶班,班主任、任課老師及后勤人員參與的學校德育工作值日制度,成立了文明督察組,對學生一切常規全面檢查、指導、量化、記分,及時總結獎懲。德育評價機制,可推進德育工作的發展。學校應樹立“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管理思想,采取積極的評價、激勵政策和措施,做到評價標準個性化,評價類別多樣化。
3.注重養成教育
學生思想道德的形成過程是知、情、意、行幾個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除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還需嚴格訓練,反復實踐,磨煉其意志,最終達到知行統一,形成穩定的心理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養成教育就成了德育工作的重要環節。而養成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實踐活動。那實踐活動的原則是什么呢?就是講求實效,具體地說,就是以規范行為習慣的培養為主線,以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目標,堅持走“小、快、靈”的德育之路,從細微處入手,達到培養學生的“大德”。那怎樣做才算注重實效呢?應該注重活動內容和形式。
內容要適合并有所創新。德育活動的內容一定要符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具有青少年情趣、時代氣息。從小事做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活動內容還應該賦予傳統活動以新的內容,要挖掘、要創新。
形式要具體,有“三性”(針對性、實效性、生動性)。面向未成年人的德育活動必須發揮其主體作用,不能停留在把道德理念告訴未成年人,而要帶他們到實踐中去感悟、去體會。例如,有的學校為了教育學生積極傳承中華美德,爭做文明學生,通過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開展“五不”(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棄物,不說謊話,不說臟話,不欺負同學)、“五遠離”(遠離煙酒、遠離網吧、遠離迷信、遠離賭博、遠離毒品)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基礎道德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