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

距離2019年還有30天,雖然每到這時,中國人會自動轉換為陰歷日期,盤算著過年的假期,然而,距離新一年的開始,確確實實只有一個月了。
對于教育圈的從業者而言,每年同時間的工作內容多有類似,根據教育周期在不同的時間做不同的事情是約定俗成的。每年的12月,應該是留學機構等待早錄取的時候,也是收獲一部分結果與榮譽的時 刻。
而除了日常工作,各家機構還要參加各類展覽、展會、年會,在各類會議結識新朋友,調侃老朋友,尋找潛在的商機,認識可能的合作伙伴。
12月,也是各類年會開辦的時候,以中國四大門戶網站為例,每年年底,以不同名稱命名的年會無疑是一年里的重頭戲之一。行業內人士齊聚一堂,致辭、發言、頒獎、會議……每年的形式與作用大同小異,換湯不換藥,幾年以來,沒有多少花樣翻新,還保持著原來的模樣。
人們都說,教育行業是永遠的朝陽行業,因為中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家長之間互相比較的焦慮,中國教育環境的壓力,都是讓資金進入教育行業的理由。據某咨詢公司的數據,僅從在線教育市場規模來說,近年來,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19年規?;驅⒊^2600億元。
看似欣欣向榮的行業背后,也有著潛在的危機,就在線教育來說,預售充值、分期付款、缺乏資質等問題尤其普遍,某些機構動輒“玩失蹤”,暴露出市場火熱背后隱藏的風險。
行業內不斷誕生“新”機構,消失“老”機構,各有緣由。作為行業媒體,《留學》不直接進行教育尤其是留學行業的業務,似乎是置身事外,坐看行業風起云涌,變化萬千,然而看著看著,不禁有些感慨。到底什么是教育呢?家長在為孩子進行教育投資時往往在探討著教育的性價比,留學機構在提供方案時一直在強調個性化,孩子在專業選擇上常常猶豫不決。
何以解憂?
在曾經的一次采訪中,一位學校校長說到的一句話,似乎隱約觸及教育的一部分真諦:“教育的本真,是培養學生適應發展的能力。”
確實,事物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也許真正的智者能看到未來的發展前景,而對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只要能做到適應社會的發展,就能不被歷史的洪流淘汰,更優秀的人,甚至在引領時代,而這,也許就是教育的價值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