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蕾
開辦35年來,華明勝律師事務所接手過無數華人的法律案件。而這些案件,也從側面反應出華人在美國生活的另一面。
華人移居美國200多年的歷史中
他們是否找到了自己的“美國夢”?
張三坐在自己的小雜貨店里,點了一支煙,垂著頭,嘆氣。這是他從廣東來到美國的第十五年,當初的“美國夢”早已忘記了模樣。小雜貨店里燈光昏暗,空間緊湊,雜亂無章地堆放著各類小商品,貨架上生了一層灰。他拖著半瘸的左腿倚著門框,望著華人街上的擁擠和嘈雜,想象著如果不是當年打黑工時砸斷了腿,興許他在關店之后還可以去開Uber,換一個寬敞些的房子。
“順興小吃”的王阿姨是江蘇人,在唐人街上開了個小吃店賣燒麥和酒釀小圓子。警察來唐人街,在王阿姨看來已經是家常便飯,鍋碗瓢盆砸在地板上的聲音,王阿姨已經聽了很多年。華人在美國生活、工作受到傷害的故事,并不少見。在華人移居美國200多年的歷史潮流里,張三和王阿姨的故事僅僅是兩個小小的剪影。
上世紀80年代的移民,大多通過勞務輸出的形式來到美國。他們沒有太多的文化,語言不通,受到傷害也無處維權,對于他們來說“美國夢”好像越來越遠了。可是背井離鄉這么多年,倘若離開美國,他們又能去到哪里?
這所有華人在美國生活的痼疾都被一個美國白人看在眼里,并試圖做出改變。
他就是華明勝,美國知名華人律所—華明勝律師事務所的創始人。
1983年,華明勝從美國圣地亞哥法學院畢業,并于同年取得加州律師執照,正式成為一名律師。開辦律所35年來,他始終秉承著用法律維護海外華人最大權益的原則,通過自己和律所律師的努力,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我們80%的客戶都是華人,這些客戶都是口口相傳過來的。每幫助一個人拿到綠卡,看到他們家人團聚;每為一個受到人身傷害的華人,爭取到最大的補償;每為一個面臨刑事訴訟的客戶爭取到最大的合法權益,都能讓我收獲滿滿的成就感。這些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推動我們律所前進的最大動力。”華明勝在接受《留學》專訪時說。
美國移民條件愈加苛刻
申請者需謹慎再謹慎
凌晨三點,丹紐走進美國一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Shake Shack,要了一份蘑菇漢堡配芝士薯條。菲律賓裔男子準備的時候,丹紐去冰箱拿了一瓶Diet Coke。菲律賓裔男子邊把端盤遞給丹紐,邊說,Diet Coke并不是真正的diet, Coke里的非糖物質,到身體里還是會轉化成糖。然而,丹紐還是選了Diet Coke,只因為心里有一種莫名的安慰。
10月份的美國夜中,已是微涼,丹紐卻在這樣一家Shake Shack店里,表情漠然,不愿回“家”。這是熟悉的所有海外華人的落寞,始終的“外圍感”,像有一層看不見的紗一般而無法逾越。在還沒來美國之前,丹紐把沒有成功移民看成一種失敗。而如今正在等待申請L-1的丹紐,這種落寞的訴說卻被認為是無病呻吟。當初拿著商務簽證(B-1)被派遣來到美國分公司開展業務,并留在美國轉L-1簽證,身為高管的丹紐L-1申請之路卻沒有他的事業那樣順利,或許他可能面臨著被遞解出境的困局。
“丹紐的案例很常見,尤其是在愈加嚴格的移民背景下。”華明勝律所的律師說L-1跨國公司高管簽證的審核更加嚴格,在這個案例中,丹紐拿著只有6個月的商務簽證來到美國轉身份,很有可能L-1簽證還沒有申請下來,6個月就過期了。這樣不僅會面臨被遞解出境的困局,還會讓移民局認為丹紐有簽證欺詐的嫌疑。
“在這個案例中,丹紐被拒簽的主要原因是其不符合移民局規定的 L-1高級管理人員的定義。”華明勝律所的律師進一步對案例做出了分析。在移民局看來,所謂的高管不能通過印發名片上的職務來判斷,而是通過申請人的實際管轄情況,即公司的組織結構來看,高管必須管轄一些有專業技能的部門經理。
“華明勝律所有很多成功辦理L-1簽證的案例,根據我們以往的成功經驗來看,關于如何證明高管的定義,我們建議申請人滿足以下幾點。”華明勝律所的律師解釋說,第一,在公司人員架構的建設上至少要有三層的公司組織結構;第二,在提交商業計劃時,盡可能地去突出身為高級管理人員進行宏觀管理的工作性質,讓移民局體察到派遣申請人來到美國后公司的經營狀況確實有所改觀;第三,無論是在中國總公司還是美國分公司,作為高管都應對其管轄的下屬員工工作情況和學歷情況十分清楚,并向移民局陳述管轄范圍的廣闊性和職務的重要性,畢竟下屬的素質越高,就越能體現申請人的高管地位。
自特朗普成為總統以來,美國的移民政策不斷收緊,在過去的每一個月,似乎都能聽到與美國移民政策有關的新聞。就在10月10號,美國政府又公布了《拒絕入境公共負擔因素》新規,首次將領取福利作為是否批準綠卡的考量因素之一,如此一來申請者領福利拿綠卡的難度增加。移民政策頻頻出新規、改舊約,特朗普在兌現他競選時的承諾,而在此影響下,美國移民政策收緊、條件變得愈加嚴苛。在嚴苛的大環境下,華明勝律所建議申請者需謹慎再謹慎,別犯錯,嚴格按照移民局的要求提交材料,如實陳述自身情況,同時申請者自身也要擔起責任,多問、多看、多了解移民政策的實時動態。
就目前環境來看,華明勝律所建議所有想要在美國轉換身份的申請者,在美國境外等待簽證,而不要在美國境內隨便轉換身份。如果轉換身份不成功,在美國境內的申請者可能會被遞解出境,被遞解出境后也會面臨永遠無法入境或者3年到10年無法入境的情況。
以現在美國移民局把控較嚴的L-1跨國公司高管簽證為例,以往有人通過商務、旅游簽證入境,然后在美國直接申請L-1以轉換身份,在轉換申請順利批準的前提下,申請人可以直接留在美國用L-1身份進行工作。而自10月1日開始,在美國轉換身份不成功的話,可能馬上就被會被遞解出境。
不同身份享受到的權利不盡相同
綠卡申請人須有近乎完美的背景
擁有綠卡就意味著移民可以在美國長期居住下去,但是綠卡與公民身份仍然有著很大的不同。據華明勝律所的律師介紹,不同的身份扮演不同的“角色”。長期居住身份(非移民簽證)只能按照移民局的規定要求去做,學生簽證就只能讀書,工作簽證就只能在這家公司工作,不能隨便換公司也不能創業。而永久居民身份(綠卡)就相對自由了,想讀書就讀書,想工作就工作,換工作也不受限制,自己開公司也可以,可以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
雖然同是永久居民的身份,但綠卡跟公民的身份又有很大的不同。綠卡是一個行政區域的概念,只能證明你是這個區域的居民,而不是公民。綠卡持有者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公民身份則是政治概念,可行使公民權利、履行公民義務。此外,美國公民可以擔任政府的公務員,綠卡持有者則不能在政府部門工作。
而在申請移民的權利上,美國綠卡只能為自己的配偶和未婚子女申請綠卡,公民則可以為父母、配偶、兄弟姐妹、子女(已婚和未婚)申請身份。這也就是很多綠卡持有者想要轉公民的最大原因:他們也想為自己的親人申請身份。
對于在美國的福利,公民和綠卡依然是有區別的。在美國的一些州,醫療、教育等福利由于資金有限,州政府肯定先會分配給公民而非持有綠卡的居民。此外,公民身份相對綠卡來說更加穩定和長久,綠卡持有者可能護因各種原因隨時被沒收綠卡,但公民身份除非涉嫌國籍身份造假,很少被會移民局取締。持有美國綠卡的人出境最好不要超過半年,不然就有被沒收的風險。而公民則沒有這樣嚴苛的規定,在國外待10年回來也照樣是美國公民。
休斯頓的王先生正是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他擁有美國綠卡已經十多年,今年,他想為自己的雙親申請身份,決定從永久居民申請為公民,但當他申請時被告知,等待時間延長了10個月。
據華明勝律所的律師解釋,特朗普上臺后,在入籍申請的具體要求上沒有什么變化。但就目前的審查情況來看,似乎有一種“秋后算賬”的感覺。在審核綠卡申請人過去的背景上嚴格了很多,也就是說如何取得綠卡的過程在入籍時就把控的非常嚴苛,這就是近乎完美無瑕疵的背景要求。
對于政治庇護、與公民結婚取得的綠卡,尤其是拿過美國政府福利的申請人,移民官會去審查政治庇護時有沒有存在不實的情況,與公民結婚后的婚姻關系是否維系。如果一旦審查出問題,不僅取消申請資格,居民的綠卡身份也會被吊銷。這些都與特朗普政府考慮到防止恐怖襲擊、挑選優質申請者入籍,減輕美國政府的“公眾負擔”,“肅清”美國移民文化和氛圍有關。
移民局發布新的政策備忘錄
缺少材料或被直接拒絕
2018年7月,美國移民局發布一份政策備忘錄,如果申請人首次申請提交的材料中缺少必要材料或者材料未能證明其符合申請資格時,移民官可直接拒絕這份申請。這則新規定,表明首次提交時就應該準備齊全所有材料,這就給移民申請人帶來巨大壓力。
“新的政策備忘錄讓移民官擁有自由裁量權,即給申請人補件的機會或者拒絕申請。目前大家對政策備忘錄還是觀望的狀態,觀望移民官自由裁量權的權利到底有多大,權利的層次和力度有多大。”華明勝律所的律師這樣解讀新的政策備忘錄。
該政策備忘錄針對所有身份轉換的申請,包括H-1B、綠卡和公民申請,這就給所有申請人在DIY申請資料時增加了難度。舉個例子,申請親屬移民,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在美國就需要遞交2個部分的申請,分別是I-130和調整身份I-485(里面包含擔保書I-864),這所有的文件現在需要一起提交。
在政策備忘錄實施前,如果擔保書I-864沒有提交,移民局會發送一份補充文件要求,只補充擔保書即可。但現在情況不同,移民局有可能會直接拒絕此份申請,導致申請人要重新提交485申請。每份485申請提交的費用為1225美金,這就導致了程序的重復性和額外的支付成本。
當申請人DIY申請資料時,需要嚴格按照移民局的必要要求去準備。如果遇到材料要求比較籠統時,就需要申請人多加了解或者咨詢有經驗的移民律師來完成申請,減少損失。
一篇檄文引發留美爭議
MBA成被拒簽可能性最大的一個專業
2017年10月,一篇題為《如果我沒資格留在美國,誰會有呢?》的短文在紐約時報豋出后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學生和家長紛紛在微博下面留言,各大自媒體平臺更是拿它作為當日推文的頭條。
來自中國的留學生Frida Yu 擁有高學歷:在中國政法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獲得法學學位;在香港一家國際律師事務所擔任律師。三年前她來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MBA,目前已畢業。在2017年4月H-1B中簽后,她被兩次要求補件。最終她的H-1B申請在10月被拒,必須在60天內離境。百般無奈下,Frida Yu在紐約時報發文披露自己的經歷,在華人圈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這個案例里面有很多具體信息沒有披露出來,所以律所也只是根據已有信息作出初步的分析。”華明勝律所的律師說。首先,要明確申請H-1B最為關鍵的一點是什么。申請人除了申請的職位要與其專業直接掛鉤之外,更應證明這個職位必須要聘用本科以上的專業人士才能勝任此工作,一般人是不能勝任的,這是極為核心的一點,畢竟特朗普政府是希望更多能夠推動美國社會發展的移民來到美國。
從文中提供的背景信息中得知, Frida Yu在中國政法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獲得法學學位,在香港一家國際律師事務所擔任律師。這些學習和工作經歷不會給其申請H-1B加分,因為美國的法律體系與Frida Yu學到的法律完全不同。況且, Frida Yu后來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MBA,也與法律毫無關系,就這些資料可估計,Frida Yu并不是拿著法律學習者或者從業者的身份去申請H-1B的,那么她只能假設她拿著MBA的身份去申請。如果申請的H-1B職位與其MBA的科目有關,并且證明必須聘用學習過MBA的人才能勝任該職位,那么獲批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如果沒有,那么可能性就比較小。雖然Frida Yu在斯坦福讀MBA,但是移民局關注的點也只是申請人學習的專業MBA,與斯坦福大學是否是世界名校并無關系。
眾所周知,MBA更像是一個“萬金油”專業,因此相比較理工科來說,MBA很難體現其專業程度,MBA與很多行業或者職位都可以匹配起來,缺乏“不可替代”性。比如學習計算機的申請人,在美國只能從事計算機相關工作,這樣以來所學專業和申請的工作就可以1對1(點對點)地匹配起來,工作的專業程度也比較高。而學習MBA的申請人既可以從事計算機領域的財務分析,還可以到建筑工程的財務分析領域工作,專業和工作是1對多(點對面)地匹配起來,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MBA的專業性。根據以往經驗來看,MBA是在所有專業里,被拒簽可能性最大的一個。
另一方面,移民局有可能認為Frida Yu要申請H-1B的職位,根本不需要雇傭一個MBA學位的人,這個職位雇傭擁有多年工作經驗的本科生也能夠勝任。以上這些原因,都有可能導致Frida Yu被拒簽。
總的看來,面對越來越復雜和嚴峻的移民形勢,申請人在提出各類簽證和移民申請時應當更加謹慎,必要時咨詢有經驗的移民律師,為案件申請提供指導。華明勝律師事務所成立35年,目前已在世界范圍內開設10家分所,其中八家分所設立于美國加州,分別位于工業市(總部)、圣蓋博市、洛杉磯市(中國城)、河濱市、圣地亞哥市、貝克斯菲爾德市、薩克拉門托市(沙加緬度市)和圣何塞市。另外兩家辦事處設立于中國,分別位于北京和廣州。目前第十一家分所正在籌劃中,將在不久后落戶于爾灣市。
(本文故事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當事人情況已做匿名處理)
華明勝律師事務所聯系方式
City of Industry | Main Office Branch 17700 Castleton St., Suite 168, City of Industry, CA 91748
律所美國電話:626-282-6868
律所美國免費電話:866.939.1614
San Gabriel Office Branch 801 E. Valley Boulevard., Suite 206, San Gabriel, CA 91776
律所美國電話:626-282-6868
律所美國免費電話:866.939.1614
Los Angeles (Chinatown) Office Branch 767 N. Hill St., Suite 106, Los Angeles, CA 90012
律所美國電話:626-282-6868
律所美國免費電話:866.939.1614
(查詢更多辦公地址請登錄華明勝律所官網:www.law8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