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領先于行業恢復,更加關注盈利能力的提升。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國內啤酒產量同比-2.3%,但華潤、青島的銷量分別同比增長0.9%、0.6%,龍頭企業相較行業的率先復蘇,地方小企業生存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市場份額向龍頭進一步聚攏。龍頭企業在熬過行業冰凍期后,CR5的整體優勢更為明顯,在“大魚吃小魚”時代已過去,改善自身盈利能力成為各大巨頭發展的主題。
提價:直接提價及產品結構升級路徑依然暢通。此次巨頭集體提價主要源于成本推動。啤酒成本中包裝物成本占50%左右,受環保政策影響主要包裝物漲幅較大;同時交通部超載新規也對費用端形成一定壓力。除了成本端壓力外,競爭格局相對穩定是提價基礎,在整體區域、價格格局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龍頭企業開始在優勢區域試水提價,提價從優勢區域擴散至全國范圍。
關廠:供應端的自我收縮,淘汰落后產能提高利用率。前些年啤酒行業產能無序擴張是近年行業產能利用率快速下滑的主要原因。2010年-2016年供給擴產超兩千萬千升,但同期銷量僅增加23萬千升,供需嚴重不匹配。近年來百威、華潤等大商關小廠開大廠的趨勢非常明顯,均意在提升產能效率、擴大輻射范圍,有助于降本增效。如果啤酒廠商開始集體縮減產能,自我收縮,產能利用率逐步上升,將降低惡性價格戰的風險,有利于啤酒品牌利潤率的提升。
重點推薦華潤啤酒、燕京啤酒、青島啤酒。(國金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