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
5月15日凌晨,明晟公司公布了一系列MSCI指標的半年度審查結果。根據公告,共有234只A股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納入比例為之前宣布的2.5%,今年8月明晟公司將會提升納入比例至5%。
這次成份股的調整之所以令人關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A股從6月1日起將正式納入MSCI指數體系,屆時,入選成份股的這234只股票就會被納入由全球12萬億美元資產跟蹤的MSCI指數體系中,成為MSCI成員們投資的標的。
而從明晟公司正式公布的名單來看,藍籌股占據了主導地位。在234家公司中,屬于非銀金融、銀行、醫藥生物等3大行業的公司數量最多,分別為30家、20家、18家。從公司市值占比來看,最高的屬于銀行業,占比高達31.47%,其次是非銀金融,占比達13.04%,食品飲料排第三,占比為6.74%,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石油,則是在234只成份股中市值最大的三家公司。最絕的是,700多家創業板股票,居然沒有一只入選的,而26只上市的銀行股中,居然有20家納入到了MSCI成份股,入選比例高達76.92%。
但這樣的選擇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從6月1日起,MSCI的成員們將初涉A股市場,而234家成份股將成為這些成員們投資的標的。因此,MSCI在選擇成份股的時候,自然會更多地考慮到藍籌股。畢竟在A股市場里,藍籌股的市盈率總體不高。而銀行股更是A股市場中整體市盈率最低的一個群體。
藍籌股在234只MSCI成份股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即藍籌股成了MSCI成員們投資的主要標的,這對于A股市場來說,意味著什么?A股市場會否因此迎來藍籌股的“第二春”呢?
之所以會有這個問題,是因為MSCI實際上是帶給了藍籌股“第一春”。去年6月21日,明晟公司正式宣布了將A股納入MSCI的消息。由于在當時納入的222只成份股中基本上將可以納入的藍籌股悉數納入其中,藍籌股成了A股納入MSCI指數的最大受益者。為此,A股掀起一輪藍籌股炒作的高潮。以上證50指數為例,指數由去年6月20日的2474.43點,一路上漲到今年1月24日的3202.47點,漲幅接近30%。不少藍籌股在這輪上漲中一再創出歷史新高,甚至達到歷史高位。
正是基于“第一春”的美好回憶,所以在A股正式納入MSCI的背景下,藍籌股會否迎來“第二春”,這是投資者非常期待的事情。但答案或許并不是投資者所期待的,即藍籌股迎來“第二春”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從題材的炒作來說,已經失去了新鮮感,有一種炒剩飯的感覺。所以,再一次以MSCI的名義對藍籌股進行炒作,很難激發市場的激情。在5月15日凌晨A股納入MSCI成份股的名單公布后,上證指數、滬深300指數出現回調,上證50甚至走出“三連陰”就是最好的證明。包括納入MSCI成份股比例最高的銀行股,也是連跌三天。
其次,從藍籌股目前所處的位置來說,也不太有利于市場炒作。雖然今年2月、3月、4月三個月,藍籌股出現一定的回調走勢,但總體說來,藍籌股仍然處在一個相對較高的位置上,部分藍籌股甚至仍然處在歷史的高位上。如此一來,在目前看來,藍籌股不僅上升空間有限,而且上漲還面臨著套牢盤解套的壓力。
其三,藍籌股的“變臉”也讓市場對藍籌股的炒作保持警惕。今年2月、3月、4月藍籌股行情之所以出現回調,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藍籌股“變臉”。一方面是有的藍籌股大股東與機構投資者在高位套現;另一方面是有的藍籌股業績增長低于預期,甚至出現負增長;此外,格力電器這種現金奶牛不分紅也讓藍籌股受到一定的沖擊。總之,這些利空因素讓投資者對藍籌股的投資風險也有了清醒的認識,所以投資者對藍籌股的走勢也就出現了分歧。
其四,市場資金的分流。去年的行情,資金圍繞著藍籌股展開。但今年股市的風口出現變化,在擁抱新經濟的背景下,迎接獨角獸企業上市,成了A股市場的一大主題,與此相適應的,是一些中小創公司受到市場的追捧。而擁抱新經濟,是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A股市場的一個重要任務,因此,市場資金也很難再統一流向藍籌股。
其五,MSCI前期流入A股市場的資金也相當有限。根據測算,隨著A股納入MSCI,前期可以進入A股市場的資金只有496億元,其中,在6月1日及隨后必須買入A股的“掛鉤跟蹤型”指數基金的資金僅約為28億人民幣,而其余約468億人民幣的“參考跟蹤型”指數基金可以擇機選擇配置A股時點。因此,對于MSCI帶來的新增資金的作用也難以高估。
也正是基于上述原因,A股正式“入摩”后,藍籌股能否迎來“第二春”存疑,對于這個問題,投資者還是不宜抱有太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