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壯
邱國鷺在價值投資界有著偶像級的地位,可他卻偏偏要用實力來說話。這不單單是指他旗下產品的表現,在他自立門戶之后也已經寫了兩本書:一本是《投資中最簡單的事》,另一本是《投資中不簡單的事》。這兩本書,把他個人以及他所帶領的團隊的投資理念全方位地展示了出來。而且,每本書的字里行間都隱藏著兩個字——經驗。
邱國鷺的“經驗”
邱國鷺對經驗的系統闡述其實是在《投資中最簡單的事》一書中:“如果把我過去十幾年的投資分析方法做一個簡單的概括,最根本的就是要回答三個問題:為什么認為一家公司便宜,為什么認為一家公司好,以及為什么要現在買。這三個問題中,第一個是估值的問題,第二個是公司品質的問題,第三個是買賣時機的問題?!睂τ诠竟乐怠⑵焚|和買賣時機這三點,邱國鷺自稱對時機把握得很差,但是他能夠堅持不付過高的估值,不買過貴的股票。
那么,好品質、低估值的公司是否好找呢?不好找。邱國鷺對好公司的定義是必須有競爭門檻,其他公司很難介入或撼動其龍頭地位,因此,好公司出現低估值的情況不多。具體來說,一個投資者必須明白,一個行業的核心競爭要素是什么——比如高端酒里得品牌者得天下,中低端酒得渠道者得天下;制造業里看寡頭;汽車業里看規模和管理等。
到了這本書里,以上經驗可以歸結為:投資要選擇好行業、好公司、好價格的“三好原則”。
邱國鷺在書中也對A股市場最為常見的“炒概念”提出批評,對一些優秀公司跟隨二級市場炒作來賺快錢以至于偏離主業的現象感到痛心。新事物不是不會變為現實,但新事物如互聯網金融,從早期的4000多家參與者最后存活下來的寥寥無幾。這說明“從0到1”的發展機會對上市公司來說是不現實的,而優秀公司完全可以在自己的主業上尋求“從1到N”的大機會。
孫慶瑞與鄧曉峰的和而不同
其實,《投資中不簡單的事》合著者們的專業見解更讓讀者認識了邱國鷺作為帶頭人的“經驗”體系的龐大。僅以孫慶瑞與鄧曉峰為例,他們研究方向的不同,決定了各自策略的不同。
孫慶瑞的投資方法是“自上而下思考,自下而上選擇”。她自己的解釋是:“自上而下思考就是從宏觀經濟和產業發展的角度來圈定行業范圍,自下而上選擇就是從人和機制的角度來挑選標的?!睂τ谖磥硗顿Y看好的行業,“行業集中度提升。站在這個時點(2016年春),即使不考慮周期的波動,未來大部分行業都會存在集中度提升的邏輯。優秀的企業由于高效管理、控制成本、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將在行業格局變化中勝出。未來行業最后可能只有少數幾家盈利,最好的企業市場占有率非常高,競爭格局穩定,新進入者難以進入。這里面體現的是效率的差異,未來大部分行業都會出現這樣最有競爭力的公司?!?/p>
鄧曉峰在談深度研究的章節中則提出對優秀公司要長期跟蹤:“時間更多花在增長型、體量大的行業上,是投入產出比相對高的做法?!?/p>
因此,孫慶瑞愿意對更多行業給予關注,她關注有穩定毛利、市占率不斷提升的公司,尋找類似于家電行業近十多年大變遷的機會。而鄧曉峰更關注好行業中的好公司:“只要產業的發展還沒有到頂,真正有空間的行業或者優秀企業一定會再次給你機會。”
雖然這些牛人的研究各有側重,卻能夠依次圍繞在邱國鷺身邊,這一方面說明了邱國鷺善于求同存異,另一方面也間接地說明了價值投資理論實質是寬泛的、發展中的學問。對于邱國鷺來說,他過往的經驗已經不僅僅是給價值投資做個定義,還是上升到哲學層面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