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勝
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勢態迅猛,建筑行業也呈井噴式的發展形式。工民建是隸屬于建筑存在形式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我國的社會發展有比較重要的影響,而在實際施工中,總是會出現一些施工結構上的問題,如混凝土出現裂縫等,這樣的情況不僅會對建筑物的美觀產生影響,還會降低建筑物的安全指數。本文主要針對工民建中混凝土結構性裂縫出現的原因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總結,針對原因進行解決方案的提出,希望可以對工民建的整體發展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
關鍵詞:工民建;混凝土結構性裂縫;原因;解決方案
1 工民建混凝土出現裂縫的原因
1.1 材料方面的原因
工民建中使用的混凝土成分主要是水泥、石頭、粗細骨料、水。它們共同在空氣中進行充分攪拌后就成為了我們的建筑施工混凝土。上述的材料混合后的產物是非均質的,這樣的混凝土在實際應用時比較容易受環境影響產生收縮增大的情況,這也是建筑物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原因。影響其收縮的主要情況如下:
一是水泥的選用上出現失誤,水泥主要成分是硅酸鹽,而市面上的水泥種類頗多,有些施工單位為了節約成本,采購礦渣硅酸鹽水泥,嚴重的增大了混凝土的收縮程度。
二是粗細骨料的使用上沒有進行細致的篩選和清洗,料里的泥土較多,后期的級配工作沒有很好的考慮這一方面,因而比較容易造成混凝土出現裂縫。
三是基礎原料配比結束后,后加入的摻合料的選擇和比例上與整體的配比不符合,這也是造成混凝土結構裂縫產生的原因。
1.2 地基下沉產生的裂縫
地基下沉是混凝土產生裂縫的一個原因,這種情況的發生多是因為在前期設計和施工的時候沒有充分考慮到施工環境的因素,地基在進行夯實作業的時候沒有做到充分的壓實,也或者是因為自然環境因素導致的該地區的土壤密度有差異等因素都會造成地基的下沉。地基下沉后一般都會造成建筑物受力的不均衡,當墻體的承受的應力過大時就會產生裂縫,建筑物的上方會先出現裂縫,逐步延伸到建筑物下方位置,地基的下沉的程度不同決定了裂縫的形式的差異性。
1.3 溫度原因導致的裂縫
因溫度產生的裂縫主要有兩類,一方面是建筑物內溫度較高容易產生八字形的裂縫以及水平形狀的裂縫。八字形裂縫都出現在墻體上半部分和窗口的上角處,裂縫的長度有時是比較長的,對房屋的美觀性產生較大的影響,窗口處屬于混凝土和磚砌體的交界處,兩種材料的線脹系數不同,因而會產生裂縫。另一方面是低溫導致的墻體裂縫。溫度會改變問題的形態和狀態,這就是熱脹冷縮的原理。如果建筑物處于低溫狀態線,那么土壤中的水分形態變化是先膨脹再縮小。這個過程會直接對建筑物的墻面和地基產生影響,而不同的材質其凍脹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這樣就會在建筑物結構內部產生應力和其反作用力,當超出建筑物內部承受范圍時就會出現裂縫。
2 裂縫的補救方法
2.1 混凝土結構特性方面的預防
混凝土具有密度不均勻的特性,考慮到這一點,對混凝土自身結構上的特性進行預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在建筑設計時,針對混凝土的使用上要做好處理,房屋的長度超過50米要考慮溫度伸縮縫的設置,其實際實際上要參考抗震縫,這樣可以有效的在高溫情況下,避免建筑物因膨脹變形而使磚砌體受力過大導致的裂縫。
(2)為了避免高溫對建筑物頂部產生結構變形,可以在設計上將建筑物的屋頂設計成破面,避免因平面吸收較多熱量導致變形,也可以在設計時在屋頂放置設備間或是安放水箱等,盡量避免太陽直接照射屋頂面,這樣就可以減小樓板剛度從而降低溫度對建筑物的影響。如果建筑物屋頂的設計必須是平面,就要對屋頂進行隔熱處理,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在屋頂設置架空隔熱裝置,保證屋頂表層空氣的流通性,從而起到降溫減小溫度應力的效果。
(3)針對溫度裂縫的防治策略。溫度對建筑物的影響是比較大的,過熱或過冷都會引起混凝土裂縫的出現。在施工時,應盡量避開高溫和低溫情況下的作業,溫度過高,建筑物的墻面會吸收并儲存大量的熱量,后期的施工中就會出現冷熱不均的情況,為裂縫的出現制造了條件;在進行建筑物墻體的澆筑時,要適當的設置溫度伸縮縫,投放的位置也要盡量在作用力集中的地方,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裂縫的產生。另外,在現場的施工中,要將澆筑工序進行分段,澆筑時要先在兩側進行施工而后再進行施工帶的澆筑工作,盡最大程度的降低裂縫的出現。
2.2 針對凍脹裂縫的防治策略
低溫對建筑物的質量是一大考驗,建筑物的屋面和女兒墻是比較容易出現漏水情況的,低溫情況下,屋面的水會結冰,結冰后該接觸面的建筑物就會發生結構的變化,因此,針對這一情況要嚴格處理,在容易漏水的位置要完善建筑施工程序,做好防水處理工作,監理人員更要做好監管工作;需要進行埋藏的基礎部分要嚴格保證埋藏深度,一定要低于凍層厚度;墊層在選擇上要注意,一定要保證其彈性和含水量情況,基礎盡量要保證整體性,并且要留有一定的空間,這些都是為了有效的減小裂縫出現的可能。
2.3 地基問題的防治策略
因地基不規則沉降導致的裂縫,通常的辦法是加固地基,已經出現的裂縫需要重新修復。地基下沉有兩種原因,一是施工處的土質結構不規則,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一是設計人員工作上的失誤,沒有很好的進行現場地質情況的考察,因此沒有計算出嚴謹的建筑參數,直接影響了實際施工。在充分了解到土質和相關數據后,針對這一情況是可以做有效的防治的,施工時可以將基礎埋的位置加深,夯實作業要加強,做加固處理等。如果在施工中出現裂縫或在驗收后出現裂縫,就要進行及時有效的補救,不能讓裂縫越來越大。
2.4 施工過程中的防治措施
要想有效的避免混凝土裂縫的出現,各個環節都應該配合好,在施工過程中要做到嚴格施工,保證質量,切實做到施工中的各部分都能有章可循,做到規范化。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要將各個部件放到準確位置,建筑材料要適量,澆筑要飽滿,堅固。在夏季高溫時段和冬季低溫區間盡量不施工,施工時,針對建筑物頂部屋面要加設保溫層,保溫材料的選用和保溫層的設計上要嚴格按照行業要求,不得隨意變更。
2.5 裂縫的常用補救措施
(1)材料填充法。填充法主要是利用修補材料對墻面出現的較寬裂縫進行補救的方法,施工起來也是簡單易操作,且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廉。對于裂縫寬度在0.3毫米以下的,且裂縫深度較淺的,可以采用V型槽法,這種方法也可以彌補灌漿法的不足。
(2)表層處理法。表層處理法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表面涂抹法,有些裂縫的形狀又細又淺,除了影響美觀外幾乎無其他情況出現,針對這樣的裂縫要采取該種方法;一是表面貼補法,主要用來處理裂縫大面積漏水的情況。
(3)灌漿法。該種方法主要是針對整體性統一標準要求的和需要防滲處理的混凝土裂縫處理,這種裂縫的修補工作比較復雜,需要配合使用壓力設備,將特殊的膠結材料利用壓力壓入裂縫中,帶縫補材料硬化后會與墻面成為一體,進而起到加固封堵的作用,這一方法在使用上比較多見,對不同形態的裂縫都能進行很好的補救。
3 結論
工民建中混凝土結構裂縫的控制工作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要多角度、全方位的進行考慮及防治,只有做到各個環節的工作到位,科學規范,才能有效的避免混凝土結構裂縫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趙靈珠.工民建中混凝土結構性裂縫控制[J].化工管理,2015(27).
[2] 彭歡歡,金光旭.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的現澆混凝土裂縫控制措施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1):4159~4160.
[3] 易和為.淺談現澆混凝土裂縫控制措施——房屋結構設計中的現澆混凝土裂縫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5):110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