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冬艷
摘 要: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載體和聚居地,其面貌最能凸顯一個地區特征、民族特征和文化傳統。建筑物作為城市形象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建筑的控制成為傳承城市歷史文脈、凸顯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竟爭力的有力手段。建筑控制是城市形象規劃設計的重要環節,也是影響城市形象規劃設計的基本因素。為此,本文就針對城市形象設計中的建筑控制策略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城市形象;規劃設計;建筑控制
1 引言
城市形象,指的是社會公眾對城市認知的印象總和。城市形象規劃是指對形成城市認知印象的各個方面的長遠發展策略。城市形象規劃包括城市環境規劃、城市空間規劃、城市文化發展與保護規劃、城市經濟發展規劃等。城市形象規劃主要依靠有形的建筑來具體體現,可以說,在城市形象規劃的大前提下,所有的建筑設計集合體完成對這個城市的展現,所以建筑設計是城市形象規劃設計的重要環節,也是影響城市形象規劃設計的基本因素。
2 城市形象規劃設計的內容
2.1 城市環境
在城市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當前最突出的城市問題是社會治安問題環境污染嚴重,城市生態遭到破壞規模不夠大,城市知名度不高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夠,從而影響到整個城市的形象和發展。所以在城市建設方面,政府應該加強商貿、教育、文化、醫療、體育和公安消防等公共設施建設,加強水電市政工程設施建設與維護構筑更為順暢、便捷的交通體系繼續推行城中村、舊工業區改造美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功能,加大產業園區建設加強水體、山體等藍、綠線生態保護。
2.2 城市空間
從城市空間資源分布及長遠可持續發展來看,在未來五年城市發展中,城市應該尋求城市新的發展空間,通過舊城改造,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挖掘現有土地資源,利用潛力資源,提升城市空間布局。
2.3 城市文化
從城市公共設施方面,您認為城市最為緊缺、最迫切需要建設的是城市文化設施、教育設施、體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公安消防設施等等,而城市市政基礎設旌方面,城市最為緊缺、最迫切需要的是:城市道路、橋梁、涵洞城市防汛、排水設施、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城市照明設施、人行系統等,這些都是城市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2.4 城市經濟
城市發展的主要優勢條件是區位交通優勢良好,生態優勢文化景觀的魅力優勢,豐富的勞動力優勢,產業優勢用地價格等成本優勢等經濟內容,為此,城市近期建設規劃主要應該加強對該市城市發展空間的宏觀指引統籌城市近期主要建設項目,加強城市形象規劃和建設管理,進而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
3 城市形象規劃設計中城市控制的重要性
建筑控制在整個城市形象規劃設計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此同時,建筑設計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城市形象規劃設計,這是因為建筑設計不只是一個單獨的設計,它涉及了好多方面,其中包括到場地的選擇和設計等問題。對場地進行設計是為了能夠滿足建筑設計中的一個項目所選擇的地方,場地設計是為了能夠使場地中的各要素之間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和諧,建筑物是場地設計中的重要產物,但是除了建筑物以外的那些要素則是為了可以滿足場地設計的其他組成部分,所以說建筑設計制約著城市形象規劃設計。在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城市形象規劃設計的一個大方向,這樣順著這個方向去設計才能更好地適應城市形象規劃設計。
4 城市形象設計中的建筑控制策略分析
4.1 城市特色風貌區的建筑控制
4.1.1 老城區
應選定能夠代表古城風韻的歷史古跡點與保存有當時環境氛圍的歷史片區加以重點保護與修繕,最大限度展現古城特色形象;其次新建建筑應以現代材料與形式體現傳統內涵,以形成歷史風貌突出、整體和諧統一的城市形象。針對歷史建筑片區的保護,一般采用劃定兩類保護區的方法:重點保護區與建設控制地帶。為解決以上新老建筑和諧共存問題,結合實際情況,我們對老城區劃分為三個片區:歷史文化保護區、建設控制區、歷史風貌協調區。歷史文化保護區:是文物古跡自身占地范圍,實行重點保護,禁止新建建筑;建設控制區:根據文保單位劃定范圍,設置嚴格規定,引導控制新建建筑。
4.1.2 新城區
城市的高速發展必然帶來城市范圍的擴張。有的城市因為自然環境與社會條件的限制,需要劃定區域作為城市未來中心區。作為城市未來發展的中心,新區建筑以體現時代性、科技性、生態性為主要特征。通過采用現代材料與建筑形式,用現代設計理念,營造現代、宜人、生態的城市空間環境。同時應注重與老城區的呼應。可以通過建筑空間布局的組織,形成新區現代建筑與老城區古建筑的呼應與對比,體現城市歷史的延續與城市特色。
4.2 城市道路的建筑控制
4.2.1 宏觀空間元素
不同街道屬于不同城市風貌區,其建筑風格應該反映片區的總體特色,遵從該片區對建筑元素的控制要求。有的街道跨越多個片區,其界面擁有多種建筑風格,形式的轉換可以豐富人們對城市總體感受,應當合理設計引導,著重處理好街道的整體性、連續性與重要節點的轉換等。對于歷史保護區內的街道,應以整修為主,不破壞原有城市肌理與街道尺度,通過鋪地、綠化與休閑設施,增加人的活動空間,形成有特色的傳統城市生活空間。
4.2.2 道路色彩的連續與韻律
道路色彩是其街道產生美感的重要方面,一般來講,街道的色彩控制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連續性:人們在街道中不斷行進,街道兩側空間界面的感受是連續的,故為保證街道總體視覺效果的統一完整性,在進行建筑色彩變化時應注意連貫性,特別注意相鄰和主次關系。(2)系統性:不同街道位于不同特色片區,應反映該片區的特色風貌,故而應該遵從該片區的色彩控制細則。這不僅是建筑應采用某種統一的色系,還體現在色彩之間的呼應和主次的協調關系上。(3)節奏感:突出重點建筑或建筑群,在整個街道景觀統一協調的基礎上,在色彩關系上突出重點,明確層次關系,使整個街道景觀色彩有張有弛,節奏分明,達到良好的空間效果。
4.3 城市濱水區的建筑控制
4.3.1 宏觀空間元素
主要指總體風貌的確定,濱水建筑的控制,在保留原有河岸形態優美的濱水岸線同時,在某些部位進行有意識的強化,突出不同主題特征和功能特色,形成具體的景觀環境,使人得到不斷變化的空間感受。
4.3.2 中觀形態元素
(1)建筑與建筑物之間的高度關系,濱水建筑群的高度應向濱水區逐漸降低,形成疊落式的建筑,這種控制的目的是為較多的居住者提供觀賞水景的條件,同時又可豐富天際線的景觀層次。(2)建筑物與周圍地貌環境的關系。建筑布置盡量和濱水地區地形地貌相結合,濱水建筑可通過親水平臺、緩坡綠化與水接觸,形成優美濱水景觀。為了體現水面的共享性,首先濱水建筑體量宜小,以空透為主,爭取到達水域的盡可能多的視線走廊。建筑以小體量、塔式為主,避免阻擋視線走廊;其次一般隨著建筑物與水面距離靠近,高度依次降低。濱水建筑都有向上收分的趨勢,即建筑隨高度增加而逐漸變細,臨水一側的外墻與水邊的空間距離漸次變大。
5 結語
在城市形象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想全面提升城市的整體功能,就要明確城市形象規劃的內容和要點,堅持城市規劃原則,采用科學的規劃方法,將傳統與現代結合,更好地展現城市的發展特色。所以,為了充分了解建筑物和城市形象規劃設計之間的關系,確保二者相互協調發展,在全面、綜合的考慮城市的人文、歷史以及規劃以后再對建筑進行設計,適應城市的整體布局,才能創建一個和諧、統一、宜居的城市。
參考文獻:
[1] 谷宗州,林榮妍.轉型中的現代城市形象設計探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8.
[2] 鄧明慧.地域特有文化與城市形象設計的關系[J].建材與裝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