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利 溫建偉
摘 要:濟南市二環西路綜合管廊建成于國家大力推廣綜合管廊之前,成為全國首個綜合管廊教學觀摩和實習基地,并與2011年被住房城鄉建設部確定為科技示范項目,其設計及建設成功經驗總結推廣,對綜合管廊建設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綜合管廊;設計;示范
1 引言
綜合管廊是指實施統一規劃、設計、施工和維護,建設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設市政公用管線的市政公用設施。濟南市是繼上海市(張楊路綜合管廊)之后,國內最早實施綜合管廊建設的城市,早在2001年,就在泉城路道路拓寬改造中實施了綜合管廊工程。此后又建設了多處綜合管廊,其中始建于2011年的二環西路綜合管廊最具有代表性。
2 工程背景
二環西路位于主城區與西客站片區的分界線上,是城市交通和市政管線的主要通道。濟南西客站是京滬高速鐵路沿線的五個主客站之一,是全國有較大影響的交通樞紐港。綜合管廊的設置能充分考慮市政基礎配套的發展空間,為西客站片區及西部城區建設的近遠期發展提供有利的保證。
3 工程簡介
3.1 工程特點
(1)規模大、斷面大。二環西路綜合管廊內凈尺寸最大8.2m×4.9m,外部尺寸9.1m×5.9m,開始建設時在國內尚無先例。(2)綜合管廊內容納的管線較多。包括2根DN1000熱力管道、 1根DN1000給水管道、通信管道、220KV、110kV、10kV電力管道及預留的中水管道等。(3)結構復雜。設置三處管廊交叉和一處參觀通道,各種進出線口。
3.2 工程設計
(1)工程規模。二環西路綜合管廊工程包全長6000m,總建筑面積5.6萬平方米,工程投資約4.1億元。(2)覆土深度確定。城市地下空間的可開發深度范圍較大,但地下2m~4m是地下開發的經濟深度,國內的綜合管廊覆土深度一般在2m~3m間。
二環西路設計過程中,通過調查現狀管線,研究各專業管線的專項規劃及地下空間的需求,結合排水系統、管線橫穿、綠化要求,確定綜合管廊的覆土深度在3m左右。
(3)入廊管線的確定。二環西路綜合管廊設計時,雨、污水管線及燃氣管線的入廊技術尚未成熟,因此將電力電纜管線、電信管線、供水管線、中水管線、熱力管線(高溫熱水)納入綜合管溝。
(4)綜合管廊橫斷面布置。
綜合管廊采用單箱雙室形式,分為主艙室和電力艙室。主艙室內敷設熱力管線、電信管線、供水管線、中水管線,其中熱力管線采用上下布置。電力艙室內布置10kV、110kV和220kV電纜,溝室中采用橫向格柵將高壓和中壓電纜進行隔離。
(5)綜合管廊節點設計。綜合管廊200m一個防火分區,總共分29個分區,每個防火分區都布置有進風口、排風口,根據需要布置各管線的出線口及投料口,每個防火分區兩個集水坑,在綜合管廊起點、終點設置人孔。
3.3 建設情況
工程于2011年2月完成施工圖設計,2011年3月正式開工,2013年9月竣工,并投入運行。
4 工程運行情況
4.1 日常運營維護
二環西路綜合管廊建成以后,熱力、給水、通信等管線相繼敷設運行。隨著管廊內管線的敷設,管廊內的相關設施及控制中心同步啟用,保障了廊內管線的平穩運行。
4.2 參觀科普
二環西路綜合管廊是全國首個綜合管廊教學觀摩和實習基地,并于2011年度被住房城鄉建設部確定為科技示范項目,多次迎來相關單位及部門的人員交流學習。2015年10月17日,山東省政府組織17地市常務副市長、主管城建副市長及省住建廳主要領導的對該工程參觀視察。
5 設計經驗得失總結
5.1 正確理解規范,合理利用經驗
二環西路綜合管廊工程的設計工作開始于2010年10月,當時國內最早的綜合管廊設計規范《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GB50838-2012)尚未頒布施行,能夠作為規范和標準的只有國家標準《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T50289—1998)關于設置綜合管廊的條件,以及電力行業《城市電力電纜線路設計技術規定》(DL/T5221—2005)中關于電纜隧道中電纜敷設技術要求。
根據當時僅有的設計規范,結合設計單位的綜合管廊設計經驗,確定了管線入廊種類,以及綜合管廊的總體布局、管線布置、通風、排水、消防及其他主要分項、節點設計,完全符合后來頒布的綜合管廊專用設計規范《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GB50838-2012)及(GB50838-2015)的規定,設計做到了盡可能的科學合理。
5.2 管線規劃、管線需求和施工、運營維護對設計工作的指導和幫助
二環西路綜合管廊設計中以管線規劃作為入廊管線種類及規模的依據;以管線單位提出的管線需求作為管線進出線設計依據;以施工、運營維護單位提出的工作要求作為橫斷面凈距、最大縱斷坡度、預埋件設置等的設計依據,克服了缺乏綜合管廊設計規范的困難,對綜合管廊的設計、施工及運營維護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幫助作用。
5.3 對類似工程的示范作用
二環西路綜合管廊建設完成后,相關單位編寫了《濟南市市政綜合管廊設計施工規程和導則》及《管理辦法》,作為濟南市地方標準進行推廣,對類似工程的設計及建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對后續的二環西路南延、工業北路、中央商務區等管廊工程設計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二環西路綜合管廊接待了多個城市的建設、發改委、設計、施工等諸多相關單位的參觀交流學習,作為示范工程及學習平臺極大地促進了綜合管廊的推廣及建設。
5.4 尚待改進之處
受限于設計規范不全、超前理念不足及工程費用的限制,二環西路綜合管廊存在管線工作空間過小及預留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加大了后期管線安裝施工及運行維護工作的難度,限制了管廊功能及服務范圍的擴展。
6 結束語
作為2011年2月完成施工圖設計、2013年9月竣工的早期綜合管廊,能夠成為全國首個綜合管廊教學觀摩和實習基地,并被住房城鄉建設部確定為科技示范項目,二環西路綜合管廊的設計及建設成功經驗值得總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堅持綜合管廊服務于入廊管線的宗旨,在既有條件下盡可能為管線創造良好的使用及維護條件。二環西路管廊的建設及經驗的總結推廣,對濟南市乃至山東省的綜合管廊建設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