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宏莉 馬振興
摘 要:時代的發展推進技術的進步,在建筑施工中不斷應用到新型先進的施工技術,這些技術的使用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時,還能有效保證施工人員和使用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但是現今的高支模技術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需要技術人員提高對支模施工技術的研究強度,這樣一方面能強有力的提高工程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率,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建設工程行業的大力發展。
關鍵詞: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應用
1 引言
高支模施工技術既是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一項高危的技術。要想充分應用高支模施工技術,將高支模施工技術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就必須優化施工流程,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及步驟進行施工,把握好其施工中的每一個環節,從而確保萬無一失,提高整體的施工水平及質量。
2 高支模施工技術在土建工程施工中應用的價值
高支模施工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施工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成為了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在施工中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和難度,也因此被列為高危技術行列。高支模施工技術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的應用價值主要源于以下方面:①高支模施工技術具有較好的承載力和適應性,有效為高層建筑的施工提供了便利和支撐,提高了建筑物的穩定性;②高支模施工技術在土建工程施工中的應用大大降低了建筑材料及資源的損耗,有效保證了施工進度,促進了施工的順利進行;③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有效改善了土建工程的外形結構,增強了建筑物的強度,讓整個建筑施工完成后更加個性、美觀,滿足了人們對建筑施工的整體要求,促進了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支模施工技術是一項高危技術,因此,在土建工程施工的應用中,相關單位一定要做好高支模工程施工的設計,認真測量并審查建筑物的高度、建筑與建筑間的跨度以及模板材料的質量、荷載能力,并按照設計規范、施工基本流程及相關的要求進行,以提高施工的規范性,從而提高土建工程施工的水平及建筑的整體質量,將高支模施工技術的應用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3 高支模施工技術要點
某工程總占地面積為23137.5m2,地下2層,包含一棟地上45層商務辦公樓及其區域內地下室,總建筑面積為75238.06m2,建筑總高度為179.3m。建筑結構形式均為框支剪力墻結構,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本工程首層、2層、16層(避難層)、31層(避難層)層高均為6m,屬普通高支模施工。
3.1 剪刀撐的設置
根據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施工要求,為了提高滿堂支撐架整體結構的穩定性,需要適當的增加豎向、水平剪刀支撐,從而提高支撐架的剛度及穩定性,確保腳手架具有充足的承載能力。同時,為了確保架體的穩定性,還需要在豎向剪刀撐頂部的交叉點平面內設置水平連續剪刀撐。研究發現,在支架中設置剪刀撐可以提高支架26~40%的承載能力。此外,隨著增設剪刀撐數量的增多支架的承載能力而逐漸的增大,例如,以設置剪刀撐的斜框格占總框格的比例而言,若占比達到5%時承載能力可以提高30%,若占比達到15%時承載能力可以提高1.5倍。
3.2 水平桿的設置
水平桿搭設。在立桿底距地面200mm高處,沿縱、橫水平方向應按縱下橫上的程序設掃地桿。可調支座的立柱頂端應沿縱、橫向設置一道水平拉桿。掃地桿與頂部水平拉桿之間的間距,在滿足模板設計所確定的水平拉桿步距要求條件下,進行平均分配確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處縱、橫向應各設置一道水平拉桿。看臺部分的水平橫桿應根據斜梁放坡度、順斜梁底模板均勻分布,橫桿下用雙直角扣扣牢固,確保支撐和模板的穩定。
3.3 立桿
鋼管規格、間距、扣件應符合設計要求,每根立桿底部應設置底座及墊板,墊板厚度不得小于50mm;梁板立桿間距設置應相等或成倍數;立桿接長嚴禁搭接,必須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相鄰兩立桿的接頭不得設在同步內,且對接接頭沿豎向錯開的距離不宜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距主節點不宜大于步距的1/3。
3.4 可調頂托
可調頂托伸出的長度不得大于200mm,當可調托座(含底座)的螺桿伸出長度大于200mm時,采取增加一道水平拉桿的固定措施。
3.5 木枋搭
接木枋搭接處應有穩固的支頂支撐,搭接長度至少伸出可調頂托150mm。
3.6 拉接連墻桿
當支架立柱高度超過5m時,應在立柱周圈外側和中間有結構柱的部位,按水平間距6m~9m、豎向間距2m~3m與建筑結構設置一個固結點(連墻件),根據實際情況,柱抱箍與架子搭接連接,連接跨度不少于兩跨滿堂架。
4 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術的合理化應用
4.1 針對工程實際情況作出科學設計
在對高層建筑進行高支模施工之前,必須要先有科學的優化搭建設計,這是開展工作的必要條件也是首要條件。當然要進行設計,就必須要根據實際情況出發。其一,設計之前,必須精確定位梁線位置,再以水平控制線為基準點,確定軸線與梁線是否相互平衡,確定二者的相互位置之后,需要在梁底的位置搭建好頂架,這樣有利于后續工作的持續開展和推進;其二,科學安裝樓面模板,就此就需要加強梁板的穩固性,即增強對梁板的捆綁率,使梁板之間的相互聯系大大增強,強化梁板整體的穩固性。
4.2 科學安裝高支模支架
安裝高支模過程中必須根據行業標準和規定一步一步的進行。在此過程中,首先必須保證梁線的位置和控制線的水平位置,其次準確搭建鋪設梁底,最后強化固定樓面模板,然后在一系列工作完成后再對頂架進行拆卸清理。
4.3 做好混凝土振搗及澆筑工作
高層建筑和跨度較大建筑的施工的質量與混泥土施工質量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就需要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比如提高混泥土施工中使用的振搗及澆筑技術的質量。在施工過程中,對于建筑墻體的澆筑必須保證振搗與澆筑技術的質量和技術水平,一般會使用梅花式的插入方式對混凝土澆灌的地方進行有效的振搗,這樣就能保證混泥土中水分的去除和把一些大顆粒的石頭填入墻體底部,這樣墻體的緊密性和整體質量就能得到很大的保障。
4.4 拆除高支模
高支模的搭建和拆除都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程,其施工質量既關系著整個建筑的施工質量,又關系著現場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因此,一定要謹慎。在高支模的拆除中,首先,相關單位要對每一個環節進行認真的檢查,檢查是否與預期的設計標準相符;其次,一定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和順序,并經相關部門和責任人審批簽字后才能進行拆除;最后,在拆除高支模時,現場一定要豎立警示牌和標志,禁止不相干的人員進入到施工場地,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或意外事故。除此之外,高支模在拆除后,相關單位要合理存放相關拆除的材料,并進行分類,以便于下次高支模施工使用。
5 結束語
高支模技術是現代建筑施工技術中的高危技術,不僅是因為在施工環節中高支模技術所引起的建筑穩定性和可靠性的變化需要非常嚴格的審查,同時也是因為高支模技術在施工材料、施工技術方面都較為復雜,需要完全按照國家的標準和工序實施。高支模技術的目的是起到支撐作用,但是要想發揮出高支模技術的實施效果,則必須要注重在配件、荷載、構造方面的妥善安排,并根據建筑施工的整體設計和安全管理要求,提高對施工方案的管理力度,這不僅能夠充分保障建筑工程的順利開展,同時也能夠避免失誤引發的安全事故。
參考文獻:
[1] 陳民.建筑工程高大支模施工技術研究[J].江西建材,2017(16):99+105.
[2] 劉軍歌.關于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術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7(26):30~31.
[3] 劉斌.探索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術[J].建設科技,2017(10):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