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用建筑質量與安全,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尤為重視地基和樁基礎土建作業環節,確保施工操作的規范性,并采取有效對策加強施工管理,避免對整個建筑質量及安全造成影響。文章就民用建筑地基及樁基礎土建施工常用技術手段進行了分析,并從多方面考慮提出了合理化施工管理對策,僅供參考。
關鍵詞:民用建筑;地基;樁基礎;土建施工技術;施工管理
1 引言
在城市化建設背景下,高層建筑數量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了民用建筑的主要發展趨勢,在緩解城市用地緊張及人們住房壓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建筑高度的不斷增加,對地基基礎和樁基礎承受荷載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加大對土建施工的把控力度,確保地基基礎和樁基礎施工質量,才能杜絕質量隱患的出現,并避免建筑安全事故的發生。對此,應加大這兩方面施工技術的研究力度,根據工程項目實際情況做出科學選擇,不斷提高施工技術水平。
2 民用建筑地基土建施工技術
地基在民用建筑中起到基礎支撐作用,其施工質量將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建筑質量,所以必須運用最佳技術手段對不良土質進行改良處理。當前比較常用施工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2.1 碾壓夯實
碾壓夯實法是一種常見的建筑地基處理技術,分為碾壓法和夯實法兩種。當民用建筑地基填土作業面積較大時,建議采用碾壓法進行施工,通過控制機械滾輪反復碾壓,來增強地基土層的密實度,提高其強度、硬度及承載能力。當民用建筑地基填土作業面積較小時,建議采用夯實法進行施工,使夯錘從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地基土層土粒孔隙在其沖擊作用下被逐漸壓縮,其密實度將會得到增強,適用于粘性土和非粘性土地基加固[1]。
2.2 排水固結
采用排水固結法,也可以實現對民用建筑地基基礎的改良。該方法分為排水和加壓兩部分,可以根據地基排水固結規律,對飽和軟弱土進行排水處理,進而改善地基土層結構。運用該方法時,需在施工現場周圍設置砂井及塑料排芯板,利用沉管法完成成孔作業,然后再利用設置好的空孔中進行罐砂預壓,排除地基土層中的水,使其快速固結增強地基土質抗剪強度。該方法操作簡單易于控制,可有效解決民用建筑地基基礎抗剪能力較弱問題。
2.3 換土墊層
如果民用建筑地基基礎持力層比較軟弱,不具備較強的荷載能力,難以對上層建筑物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時,在改良地基時一般采用換土墊層法。實際施工時,先確定軟土層具體深度及范圍,然后通過機械和人工方式將其挖除,使用具有較大強度的砂、石、灰土等材料按配比進行填充,并將其夯實,可有效增強地基基礎的荷載能力,減緩沉降速率。該方法在濕陷性黃土、淺層軟土、季節性凍土中有著良好的應用效果。
2.4 化學加固
化學加固是向地基土壤中注入化學溶液,在化學反應作用下,可以增強土粒表面活性,或者生成膠凝物質,將地基基礎土粒連接為一個整體,既可以增強地基荷載能力,又能夠降低土層滲透性,避免地基基礎土層發生變形現象。堿液加固法、電化學加固法、硅化加固法、高分子化學加固法等,都屬于化學加固法[2]。當地基土質類型為砂土、粘性土、人工填土時,可考慮選用該方法,但是施工過程中會造成材料浪費,經濟效益較差,使用時應慎重。
3 民用建筑樁基礎土建施工技術
靜壓預應力管樁施工技術和錘擊預應力管樁施工技術,在民用建筑樁基礎土建施工環節中應用較為廣泛,實際施工時應嚴格把控關鍵作業環節。
3.1 靜壓預應力管樁施工
靜力壓樁施工可分五步完成,第一步,以設計圖紙作為參照,通過測量放線作業確定樁位,并用木樁作為標記物,然后對軸線及樁位進行復測核對,避免出現錯誤或誤差,并利用水準儀嚴格控制標高。第二步,根據施工需求及管樁規格,按照順序進場并分類存放,為避免對管樁造成損傷,應做到輕取輕放,并設置墊木層,其堆放高度應低于三層。第三步,起吊管樁時應保持平穩,定位安裝第一節管樁時,為確保其垂直度,應在正面和側面放置二臺線,垂直度偏差不能超過0.5%,當其傾斜度超過0.8%時應及時糾正。第四步,對管樁進行焊接作業時,應按照《建筑結構焊接規程》進行,使兩節管樁軸線在同一直線上,錯位偏差應小于2mm,并在坡口圓周上電焊4~6點,管樁穩固后進行分層焊接。第五步,在對第二節管樁進行靜壓處理時,應在樁頂處施加最大壓力,使其通過砂石夾層,并檢測送樁過程,使其可以達到預定深度[3]。
3.2 錘擊預應力管樁施工
振動沉樁施工主要包括四個環節,第一,選擇合適的打樁機具,可選用HD50柴油樁錘,配置強度較大且耐打性良好的樁帽,將套裝頭筒體深度控制在350~400mm之間,打樁作業時,應在樁頭與樁帽之間設置一層厚度超過120mm的襯墊,并及時更換。第二,平整施工場地,在周圍設置排水溝,復測核對軸線及樁位,將偏差控制在20mm以內,樁基垂直對準樁位,傾斜度不得超過1%,當發現管樁傾斜度超過0.8%時,應及時對其糾正調整,不得強行移動樁架。第三,焊接管樁之前,需將其表面雜物清理干凈,同樣需要在坡口圓周上電焊4~6點,管樁穩固后進行分層焊接,焊接層數不得少于兩層,完成內層焊接后,焊接管樁外層之前應先清理焊渣,并使其自然冷卻8min左右。第四,根據樁頂強度需求進行送樁操作,送樁伸出導桿末端長度不能超過送樁送長度的2/3,在送樁下方設置樁墊,使其可以與樁頂全斷面相互接觸[4]。
4 民用建筑地基和樁基礎土建施工管理對策
在民用建筑施工過程中,不僅要結合工程項目實際情況,科學選用基礎及樁基礎土建施工技術,而且還要加強施工管理與控制,高質量、高水準完成施工。
4.1 做好地基土質勘察工作
在正式開展施工之前,應對民用建筑土質情況進行全面、細致勘察,明確土質類型,以此作為依據選擇合適的施工方法,比如地基基礎為淺層軟土時,應采用換土墊層法。另外,還應通過勘察了解工程水文環境,將地下水的影響考慮在內,制定科學、可行的施工計劃,避免施工問題的出現。
4.2 嚴格規范施工操作
對于民用建筑地基和樁基礎土建施工操作,我國有著明確的技術規范和質量標準。在施工過程中,應對作業人員提出嚴格要求,做好施工指導,規范每一個環節施工,不能為了刻意追趕施工進度而降低施工質量標準,杜絕誤操作和不規范操作行為,確保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
4.3 提高施工人員素質
施工人員自身綜合素質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到施工質量,這就需要加大對其教育培訓力度。一方面,應對施工人員進行崗前培訓,使其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能夠熟練掌握并運用地基和樁基礎施工技術。另一方面,應強化其安全意識,在施工過程中嚴格規范操作作業手法,避免出現質量隱患。
5 結束語
地基基礎和樁基礎土建施工,屬于民用建筑基礎作業環節,施工質量將會直接影響整個工程建設質量。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地基基礎和樁基礎施工的重要性,結合工程項目實際情況,科學選擇施工工藝,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加強施工管理與控制,進而才能充分發揮各項施工技術優勢,完成高質量民用建筑建設。
參考文獻:
[1] 王玉.淺談民用建筑樁基礎及地基基礎施工技術[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2):141.
[2] 陳斌.民用建筑地基基礎和樁基礎土建施工技術的一些思考[J].低碳世界,2016(12):157~158.
作者簡介:
仲梅秋,(1975-1-28),女,山東省龍口市北馬鎮西二甲村,本科,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