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方紅
本周股市最大的事件,就是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網站的公告:7年內禁止美國企業與中興通訊開展任何業務往來。雖然中興通訊緊急停牌,后續不排除有可能在各方面的斡旋下重現曙光,但持有中興通訊的股民大多很悲觀,業內人士更有用“巨星的隕落”來描繪中興通訊的前景。確實,如果中興通訊真的7年不能與美國公司開展任何業務往來,作為核心技術與關鍵設備完全依賴美國進口的企業來說,無疑是被判了死刑,除非短期國內能通過創新解決這些難題。面對股市這類黑天鵝事件,散戶大多只能被動接受,殊不知有些東西可以舉一反三,它能給我們今后選股提供一些啟示。
啟示一:選股票不能選核心技術與關鍵裝備獨家依賴、受制于人的企業。
作為國內通訊產業的龍頭企業,這次中興通訊之所以被人家一劍封喉,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一些技術含量很高的關鍵器件依賴美國供應商,如中興通訊全球價值鏈所采購的高速光通信接口、大規模FPGA等核心部件只要美國企業停止供貨,中興通訊生產就難以為繼。因此,大家今后在選股票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回避那些核心技術、關鍵設備都依賴國外且沒有替代企業的公司,一旦出現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或者市場的風險,首當其沖的就是它們,那個時候再好的獨角獸也會變成毒角獸。有人分析這方面除中興通訊以外,華為、阿里等許多電子信息產業企業和航空發動機領域的企業都或多或少有這方面的風險。相反,一些國內正在積極發展的國產芯片、集成電路產業等很可能未來面臨難得的機遇,因為中興通訊事件告訴我們,核心技術靠買是買不來的,必須加快國產化步伐!
啟示二:選股票不能選原材料和市場過分單向依賴的企業。
我們資本市場有不少上市公司原材料來源單一、過分依賴于特別地區或企業,一旦這些地方與企業出事或卡脖子,企業就會面臨無米之炊的危險。同樣,有些企業市場單一,銷售集中在少數大戶或者完全依賴單一終端企業,這樣的上市公司遇到對方領導層更換或者終端企業出現狀況,企業發展就會面臨生死困局,應該盡可能回避。企業原材料與銷售市場競爭比較充分,對其經營能力將起到決定性作用。
啟示三:選股票不能選產品定價話語權勢微的企業。
一個企業在產業鏈中有沒有地位和話語權,直接決定了它的效益與持續經營能力。一般而言,壟斷企業定價權比較充分,如自來水等公益事業大都是獨家經營,沒有競爭,消費者只能被動接受,成本由它自己核算,定價能力比較強。還有如白酒等高端消費品企業和獨家品種的中醫藥企業等,定價權基本在單個企業手里,上市公司利潤的護城河比較深。而很多完全競爭企業就沒有這種幸運了,完全靠市場地位來定,在市場里面規模大、影響力大的企業就定價權大、話語權大,這也是為什么對完全競爭的上市公司如消費品類企業一定要選行業龍頭公司的主要原因。
啟示四:選股票不能選過分依靠政策保護才能成長的企業。
最近上市公司年報與一季報在不斷公布,投資者一定要認真分析企業利潤的構成,搞清楚哪些是經常性的經營收益,哪些是一次性轉讓收益,哪些是政府補助補貼收益,對于后面兩種情況,特別是長期依賴政府政策優惠和補貼的企業,對它們的業績要打折扣。要想到政策調整可能帶來的影響,如最近一些新能源汽車公司就因為受國家汽車補貼政策變化而出現業績大幅波動。企業從根本上看還是要靠自身經營去提升業績才能長久。
當然,中興通訊事件也給中國高科技產業提了個醒: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加快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步伐已經刻不容緩。或許,科技股的春天由此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