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生
這幾天,一個叫鴻茅藥酒的企業曝得了大名。鴻茅藥酒目前還不是上市公司,因此它受到的輿論審判沒有在股市上產生什么影響,投資者對它可以保持看熱鬧的態度。但是,鴻茅藥酒計劃在兩年內上市。也就是說,盡管它目前還不是上市公司,但它已經有了這樣的愿望,而當它提出上市申請的時候,監管部門是否能夠擋得住呢?一旦它進入市場,它又會給股市帶來什么呢?
公開資料顯示,鴻茅藥酒這家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涼城縣鴻茅鎮的企業,在2008年的銷售額突破億元,到2016年達到16.3億元,在中成藥市場上僅次于東阿阿膠。對于涼城這樣的小縣城來說,鴻茅藥酒已經成為當地的利稅大戶,甚至成為當地財政的重要支撐。
在鴻茅藥酒的發展中,當地政府也給予了重要的支持。去年和今年,鴻茅藥酒都入選“國家品牌計劃”。這樣一個看上去很優秀的企業,自然不會放過進入A股市場的機會。烏蘭察布市一位副市長曾在去年表示,鴻茅藥酒將于兩年內——也就是今明兩年內——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我們不知道鴻茅藥酒是否已經啟動上市流程,但一個疑問卻難免產生,這樣的企業IPO,能夠過關嗎?
證監會的IPO審核,目前主要是審核申請企業信息披露的準確性。說實話,要求證監會在IPO審核中能夠有效地淘汰掉所有的問題公司,是缺少現實可行性的,審核人員不可能對所有的行業都熟悉,更不可能全面地掌握每一個提出IPO申請企業的真實狀況。只要鴻茅藥酒把信息披露材料做得足夠完善,審核人員挑不出瑕疵,它獲得通過,得以進入IPO大門并沒有多少難度。
媒體報道稱,據不完全統計,鴻茅藥酒已經被江蘇、遼寧、山西、湖北等25個省市級食藥監部門通報,違法次數多達2630次,被暫停銷售數十次。由此可見,鴻茅藥酒是一個“傷痕累累”的公司。但是,這么密集的處罰卻并沒有擋住它的繼續擴展,如果沒有此次媒體的挖掘報道,市場根本不知道有這回事。鴻茅藥酒會在IPO的信息披露材料中如實公開這2600多次處罰嗎?如果它沒有這樣做,IPO審核中能夠發現嗎?
很顯然,IPO審核制很難發現鴻茅藥酒的問題。尤其是它已經集各種官方頒發的榮譽于一身,它不僅會對投資者產生欺騙作用,在審核中同樣會產生欺騙作用。
假如鴻茅藥酒得以成功上市,可以想見的是,它已經擁有的業績會使它受到一些機構的吹捧和拉抬,從而以一家成長股的形象在市場上出沒,股價也會在一定時間內扶搖直上。
但是,鴻茅藥酒本身卻存在著一個難以自圓的致命問題,它到底是藥還是酒?這個問題不可能因為上市而自動消失。相反,它會遭遇到更多的質疑。
因此,今天鴻茅藥酒出現的危機,是遲早要爆發的,甚至可以說,它在上市以后,爆發這種危機的可能性急劇上升。而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則不僅是企業本身的危機,更會給A股市場整個大盤的平穩運行帶來威脅。
當然,鴻茅藥酒還沒有上市,這一切還只是想像。但是,在A股市場上,一些“毛里有病”的企業一旦東窗事發,給股市大盤帶來的震蕩是十分巨大的。近日發生的中興通訊事件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雖然中興通訊停牌,但仍然拉動當天A股市場出現暴跌。
實際上,中興通訊既欺騙了美國的市場監管機構,也欺騙了A股市場的投資者。它自以為得意地留了一手,卻已經坐在火山口上,只是投資者不知道。因此,嚴格地說,中國證監會也應該對中興通訊展開調查,對它隱瞞重大事實的惡劣行為進行處罰。
如何避免類似于鴻茅藥酒、中興通訊這種地雷的突然爆炸,說實話很難。投資者應該提高風險意識,要明確一點,企業上市是來融資圈錢的,而不是給你送福利的,市場風險無處不在,必須透過其高大上的外部形象深入其內部掌握到真實情況。
當然,我們也應該寄希望于證監會加強監管,事實上證監會也正在這樣做。但最為根本的還是將市場的問題交給市場,此次鴻茅藥酒的問題就是媒體進行了充分報道后使它的問題得到了充分暴露,避免了這樣一個問題公司混入市場,避免了投資者受到它的傷害。對于已上市的公司,同樣應該置于輿論監督的聚光燈下,如果市場對中興通訊的監督是充分的,它就不敢在接受美方的處罰后繼續玩小聰明,那么,它也就能夠避免今天的悲劇,市場也就不會受它的拖累而劇烈動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