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先讓我們回顧一下2018年1月29日至1月31日的走勢,短短3天時間,上證指數從最高3587點跌到了最低3455點,暴跌3.7%。創業板指數從1826點跌到了1733點,慘跌5.1%。連續3天毫無征兆的暴跌,不但讓股市投資者措手不及,也讓無數財富灰飛煙滅。
但是,今年年初的暴跌真的踏雪無痕、無跡可尋嗎?非也。
根據規定,所有的創業板公司都必須在1月31日之前披露年度業績預告。業績好的創業板公司,大多早已提前公布了業績預告,而一直拖到1月底最后一刻才不得不“見公婆”的往往是“丑媳婦”。試想,幾百家業績不如預期的創業板公司,集中在短短兩三天的時間里公布業績預告,怎能不給投資者的心理帶來巨大打擊,從而引發斷崖式下跌?最典型的就是1月31日那天,當天公布業績預告的大部分創業板公司都慘遭殺戮,當天有62只創業板股票跌停,227只創業板股票跌幅超過5%,整個創業板板塊也是暴跌2.66%!
2018年2月9日至3月12日,是單邊上行的走勢,屬于“誰買誰賺錢”的時光。此時,比拼的不是誰持有的股票質地更好,而是誰敢于在最低點把倉位加到最高。統計結果表明,在此期間,有1820只股票漲幅超過10%,兩市總共2991只股票上漲,僅有288只股票下跌,中小板指數反彈16%,創業板指數反彈了20%,可謂是“皆大歡喜”。
但自從3月初創業板放量突破年線,人氣沸騰達到頂點,趨勢派追高入場之后,好景不長、畫風突變。3月13日至3月22日,震蕩開始,今天剛剛暴漲,明天就暴跌,這種現象在中小創股票當中尤為明顯。這段時間里,大部分股民的感覺是“買進雖不賺錢,賣出卻不劃算”,“今天追漲明天跌,今天割肉明天漲”,可以說是雞肋時光。數據顯示,這兩周中,上漲的股票僅有800余只,下跌的股票卻超過2400只,看著指數幾乎紋絲不動。投資者也很難盈利,如之奈何?換句話說,有相當多數量的股票最近兩周開始漲不動了,這絕不是好跡象。
按照規定,中小板業績大幅變動的公司需要在3月31日之前強制披露2018年一季報預告,創業板公司也要在4月10日前披露2018年一季報預告。再疊加3月底是季度末,整個市場比較缺錢,逆回購利率飆升,美國宣布加息等因素,筆者認為,3月底到4月初,成長股將迎來一次大考。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月底部分業績不如預期的中小創股票暴跌調整的現象,在3月底4月初是否會重演?筆者認為,必須對這種可能性做到防范于未然。與1月底相同的是,真正業績出色的公司都已經提前公布了一季報預告,而拖到最后一刻的往往業績不佳。幾百只業績不佳的公司同時公布業績預告,往往會給市場帶來一定的殺傷。
2月初到3月中旬,大部分股票同步反彈,一些業績短期內無法被“證偽”的股票,憑借“獨角獸”、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各種各樣令人眼花繚亂的題材,實現了較大的漲幅。不過,豬八戒始終無法成為孫悟空,3月底4月初,這些公司將集體被揭開面紗。
最近一段時間,很多價值投資者經常感慨,自己手中的績優股卻漲不過純粹炒概念、講故事的題材股。原因很簡單,后者提供的想象空間更加廣闊,因此股價短期內爆發力更強。不過,3月底4月初,無論創藍籌也好,科技股也好,都將迎來驗證期,它們的“超跌暴力反彈”能否切換到“盈利驅動”,即將水落石出。筆者認為,其中大部分是無法交出與股價上漲幅度相匹配的業績報表的。
最近持有和操作題材股的投資者,一定要注意速戰速決,保住已有的勝利果實。3月最后一周,當投資者看到業績報表,發現這些被概念吹得飛起的股票,其真實業績卻是碌碌無為的時候,往往會“用腳投票”,因此這些“偽成長股”將有很大的可能在3月底見頂,甚至不排除業績嚴重不如預期的股票出現踩踏現象的可能性。
成長股震蕩期間,要問誰能接力?筆者建議關注“旺季開工”相關股票,后者的業績是真實存在的,有望在成長股調整的時間,接過上漲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