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cha 李白
洗澡,看似是外部勞動,實則是一種激烈的心智活動。當你丟下一切煩惱、華服、身份去洗澡的時候,輕松和靈感通常很快就能找上你。就像熱愛泡澡的古羅馬人在墓碑上所刻:“沐浴、飲酒、戀愛,確實損害人的健康,但卻使人生快樂。”如今,我們現代人的洗浴方式和浴室設計也正在慢慢變化,從小時候的“大澡堂子”,到現在各家各異的家庭入浴體驗,洗澡早已超出了清潔的范疇,成為現代人一天中重要的“宗教”時刻。
打開水龍頭開始一場自省
馬克·吐溫說過“五分鐘后忘掉自己,二十分鐘后忘掉世界”,能做到這個境界,除了喝酒就是泡澡了。這件令人快樂的小事到今日,隨著時代進程發生了諸多變化。現代浴室設計的變遷背后,也是沐浴意識在中國的變化的折射——洗澡不再只是清潔,更多人在浴室里享受“個人時刻”:放空、聽音樂、點香氛、追劇、配酒吃飯……浴室,似乎有一種能夠幫助人們凝聚自我的神奇功效,讓每個^都回歸到質樸、感性、更自愛的本真自我里。
泡澡是我的日常小確幸
王路陽 獨立造型師
我家的浴缸放在一個專門的房間里,這個房間不到三平米,但決定放浴缸的時候我也沒有片刻的掙扎。畢竟能夠在冬天,讓我這個大男人舒服地放直腿泡澡,即使斜著也值了。
泡澡對我而言是日常小確幸,小時候跟著父親去公共澡堂洗澡,有一次大人沒看住我,還差點兒溺水。長大后,這件日常瑣事有了特別的意義。比如哦我在日劇《白天的澡堂酒》里看到泡錢湯、溫泉的樂趣(錢湯不是溫泉。江戶時代,窮人家里沒有衛浴設施,只有公共澡堂子,一文錢洗一個澡,所以流傳下來日本的小型公共澡堂子叫“錢湯”),就“按劇索驥”地去過幾個劇中拍攝過的錢湯。有一次,我住在日本的一個小島上的民宿,是一棟三百多年的老房子,房子里有一個巨大的鑄鐵浴缸,像一口巨型鐵鍋,最初底下是燒柴火的。泡在這樣的“古早味”浴缸里,看著外面掛著石燈籠的日本庭院,恍惚有種穿越感。
理想浴室:我希望浴缸旁有一整面看得到海景的窗,浴池能用馬賽克鋪筑。
他愛用:Lush Bath Bornb種類很多,幾乎每個都很有趣,我很喜歡形似炸彈的那款,放到水里四射出各種顏色的泡沫,雖然比浴鹽貴些,但讓一個人泡澡多了很多樂趣。
浴缸是房子里的第一件家具
黃雨抒 編導
小時候,媽媽幫我洗澡,那個時候還沒有浴缸,都是很大的浴盆,我可以坐在里面玩各種玩具,那應該是我有關泡澡最早的記憶了。長大后,這個習慣延續下來,裝浴缸便成了裝修自己房子時毫不猶豫的第一選擇。我甚至為了放下更大的浴缸,還把臥室往里挪了十公分。
有段時間我經常加班,壓力大,還會失眠。一次睡前心血來潮泡了澡,那晚就睡得特別早,睡眠質量也很高,第二天整個人也很有精神。在我看來,泡澡并不是單純的清潔,更是一段在專屬的私密時間里,讓人進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小世界,可以完全放空,安靜下來。
理想浴室:白色獨立浴缸,可以被大大小小的綠植包圍,像是在熱帶雨林中泡澡。
她愛用:AromatheraoyAssociates深度放松助眠精油
放水的時候倒入浴缸一瓶蓋精油,然后隨著水蒸氣的擴散,精油的味道會充滿整間浴室。不但可以加速血液循環、消水腫,還可以讓人徹底放松。我一般泡澡頻率是每周1~2次,下班運動后抽出15到30分鐘的時間泡澡,泡好就睡覺。
你的浴室正在悄悄變化
更大的浴室空間
中國人平均每天在浴室花費61分鐘,這個時間以后可能會大大延長,有了更大空間,洗澡不再是沖涼。國人也開始講究在“看不見的空間”里多花錢了,從前被忽略的浴室空間可能會成為新的家庭“居心地”。對于追求更大衛浴空間的人而言,會選擇裝修時將衛浴的空間打開,借更多外部空間,做成三分離甚至四分離。
是家,也是酒店
如今很多家庭浴室的設計都會借鑒酒店,酒店設計又比較西式,所以國內浴室設計還是會較為西化。比如從傳統的浴室置物架變化為衛生間打壁柜;圓形地漏變化成條形或者隱形地漏;以及將淋浴和浴缸區域分開等等。
再小也要塞下浴缸
中國的浴室普遍還是比較小,但無論你家浴室有多小,只要你想,都能放下一個浴缸。越來越多的小尺寸浴缸在國內風靡,鑄鐵、亞克力等材質也成為“新寵”。如果你想要空間多用,給浴缸加個蓋子,平時不用放東西也很方便。日本還有很多帶有保溫儲物功能的浴缸。
父子共浴更開心
Y00nne 室內設計師、
好白商店創始人
我小時候的臺灣,浴室基本都標配浴缸,大人們為了省水,會讓我們姐妹一起泡澡,那是難忘的童年記憶。
有了胡同里的家后,第意見決定的事就是裝貓腳浴缸,第二件事是一定要大洗手臺面和干濕分離。因為先生跟小孩部喜歡泡澡,加之貓腳浴缸要空間夠人才美,我們就把浴室擴大,騰出開闊空間。相比從前局促的沐浴環境,我還記得第一次在這個家里泡澡,那種滿足與幸福感難以形容。
有了小孩之后,泡澡等同于“給小孩洗澡”。兒子之之今年五歲,最開始我幫他洗,每次把浴室和自己都搞得很狼狽。后來換戰爸爸,他竟然可以優雅地坐在旁邊,指揮之之脫衣服、爬進浴缸,舉著蓬蓬頭自己洗,偶爾才幫一下忙,對孩子在浴缸里提出的各種詭異要求也能一一化解,整個過程爸爸連襪子都不會濕!之之最喜歡跟爸爸一起泡澡,現在如果跟他說泡澡,他會馬上沖進浴室脫衣服!
也正是有了小孩,我很少再有機會享受一個人的安靜泡澡時川,只有當家里只有我一人,也沒有急事要處理的時候,才能米一個“全套”泡澡:點香氛蠟燭、帶一本書、把東西都擺漂亮、放音樂……對我來說,泡澡是一種生活的儀式感,香氛蠟燭、音箱、家具、藝術品等非必需品也開始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里成為浴室“常駐客”,洗澡這件原本不值一提的小事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幸福感的來源。
理想浴室:現在的浴室就很理想,完全根據自己的需求設計,材料跟色彩也是以簡單自然為主,瓷磚只貼了半墻,因為希望浴室能柔軟一點。硬要說再理想點的話,浴缸周圍空間更大一些就更好了。
她愛用:歐舒丹甜扁桃磨砂膏以前試過各種泡澡的產品,重點是香味,有空的時候我會在泡完澡用身體磨砂膏,有好好對待自己的感覺!
好浴室是家庭的安全感
馮骕 “好好住”創始人、CEO
和大多數經歷過集體生活的80后一樣,我的浴室記憶始于大院的公共澡堂。跟著我爸拿著臉盆步行去公共澡堂洗澡,直到小學二年級,家里才有蓮蓬頭。洗澡的時候,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思考,站在蓮蓬頭下感覺可以想清楚很多事情。
2016年,由于工作關系,我先后去了5次日本,這段經歷對我的沐浴觀念造成了不小的沖擊。雖然日本家庭空間大多很小,分配給衛生間和浴缸的空間非常有限,但不管是酒店民宿還是當地人家,幾乎家家都有浴缸。與當地洗浴文化相對應的,商家還會出售各種各樣的洗浴產品,用起來的確很舒服。
至此,原本只愛淋浴的我愛上了泡澡,并開始籌謀在新家的設計中加入浴缸。最開始,家人很反對,但據我觀察,其實家人也很喜歡泡澡——酒店只要有浴缸,他便會泡澡。所以我堅持了這個想法,還為此犧牲了一些家里的空間——新家的浴缸需要從頭部進入——但也值得,現在我們家幾乎每周都會泡一到兩次澡。
在過去,中國人在“浴室”這件事上并不講究,但是年輕一代卻越來越注重浴室,從“好好住”的數據和我的觀察來看,現在大家對衛浴和廚房的關注度最高,其次是客廳、臥室與玄關,再次是陽臺、書房、兒童房、儲藏間等。家應該是一個人自在無憂面對自我的場所,而“洗澡”更是最有安全感的一種儀式。
理想浴室:格局規整的正方形衛生間,可以內嵌推拉門,一邊是雙臺盆的洗手池,一邊是浴缸,有獨立的坐便間以及淋浴間。洗手臺盆、衛生間、
浴室相互獨立。
他愛用:花王碳酸浴鹽
用過二十多款浴鹽,最終確走的日常好用之選。用的時候,碳酸會出很多氣泡,可以享受
被氣泡“肢解”的快感。
泡在全世界
1.中國
著名作家曹聚仁曾在《食在揚州》中說:“揚州人愛上茶館和浴室,所謂‘早晨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是也。”皮包水是指赴茶社吃茶,水包皮則指去澡堂洗浴。老揚州人最喜歡的“永寧泉”,很多老澡客在那里洗了一輩子澡。以北京為代表的北方澡堂子大致始于元代,清朝發展到鼎盛,尤其以南城居多。一間小澡堂子會聚了三教九流,是一幅市井百態的素描。老北京的公共浴室里除了泡澡還能享受,搓澡、按摩、拔罐、刮痧一應俱全,還可以聊天、下棋、打牌、喝酒、喝茶……
2.日本
沐浴文化在日本又被稱為“湯”文化,日本人認為澡堂是一個神秘的小宇宙,以至于傳統的日本澡堂建筑的正門口屋頂和殯儀館的屋頂都采用了“唐破風”設計,因為他們相信,和通往未知的死亡一樣,泡澡的澡堂也能帶人們進入另一個神秘宇宙。
3.芬蘭
在這個擁有550萬人口的國度,卻有330多萬個桑拿場所,如今,“文化桑拿”在芬蘭頗為有名,融合了景點、公共休息空間、設計家具與造景陳列,甚至有些就設在海邊,蒸得熱騰騰之后還可以直接“跳海”游泳。
4.英國
蘇格蘭西南部這座名為Bath的古老小城,自帶“沐浴”意義,在公元1世紀,被熱愛洗澡的古羅馬人發現了溫泉,并圍繞這里建立了結構復雜的大型浴場和泉源神廟。這座浴場在近代才被從地底挖掘出來,隨時召喚著人們去體驗與古羅馬人跨越兩千年同泡一泉水。
TIPS:想在歐洲分辨哪里有溫泉或者公共浴場,可以從地名中分辨。法語后綴Les Bain、德語國家中帶有Bad、意大利語中的Bagni,還有英國城市Bath,都是高端溫泉小鎮。這些地名翻譯過來都是“洗澡”的意思。
5.土耳其
土耳其浴室在土耳其語中被稱為“hamam(哈曼)”,教徒做禮拜前都要先行凈身:“小凈”洗腳、洗面,“大凈”則需到浴場徹底潔身。從最早的躺在熱熱的大理石上休息、享受搓澡淋浴:到如今土耳其浴池已經成為了交流場所,人們在這里約會朋友、吃喝聊天甚至談婚論嫁!
TIPS:土耳其泡澡詞匯有:搓澡(kese)、泡泡按摩(kpru masai)、油壓按摩(yamasai)、除毛(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