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納在《藝術哲學》中提到“一個時代的精神氛圍和群眾趣味對于藝術家趣味有深刻的影響,他說在一個動蕩的社會狀況和悲觀的精神趣味主導的時代,藝術家要表現歡樂的情緒是孤獨無助的,即使表現出來群眾也不喜歡,相反,他要表現悲傷的情緒,整個時代都會對他有所幫助。”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正是社會動蕩,民族危機時刻,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魯迅認為“當革命之時,版畫之用最廣,雖極匆忙,頃刻能辦”“版畫是正合于現代中國的一種藝術”。這是魯迅考察中外美術運動的歷史和現狀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國情所得出的富有藝術戰略意義的正確判斷。從此新興版畫運動開始,魯迅先生從國外引進了大批的名家版畫作品,在推薦給中國青年藝術家的時候,他是有選擇的推薦的,魯迅處于政治的需要和中國當時的處境,推薦和介紹的版畫作品基本上都帶有很強的現實主義、表現主義和象征主義。我們從作品形象堅實、感情真摯的珂勒惠支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從放刀直干、關注貧苦人民的梅斐爾德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比如魯迅推薦的德國畫家格奧爾格·格羅斯、美國畫家法寧格的作品都具有現實主義和表現主義為一體的畫家,魯迅較多的鼓勵青年木刻家學習蘇聯和珂勒惠支的寫實方法,阿納森的《西方現代藝術史》是這樣介紹珂勒惠支“她把自己的生命和藝術,包括畫和雕塑,作為一種對社會批評或反抗的形式,她是德國第一批社會現實主義者,她和橋社的表現主義,康定斯基或者青騎士都沒有什么關系,她全力關注窮苦無告的人們的問題和遭遇。”珂勒惠支非常同情社會底層的婦女,她所追尋的創作方法是以現實主義為主的,真實的反應了他們的悲慘生活。魯迅還收藏了大量的日本版畫,但是他沒有推薦介紹,主要是由于與我國國情需要不相符,不具有革命現實主義特性。由丹納的論點證明革命現實主義正好符合中國當時的國情。中國版畫家經過照搬、模仿、轉化、吸收這幾個階段的學習,逐漸掌握如何在保有中國版畫傳統的情況下吸收轉化外來版畫文化。
新興版畫運動以來,四川版畫就在畫壇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如:李煥民的《織花毯》、《換了人間》,徐匡的《主人》、以及阿鴿的《鴿子》等,這些作品雖然是用黑白的形式表現,但傳遞著強烈的力量與情感,簡潔的形式和獨特的版畫語言,表現出不簡單的畫面,傳遞著無限情感,四川的新興版畫從一開始就作為武器而存在,作為武器而開始,具有戰斗精神和革命現實主義,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之初,李少言、林軍、牛文等晉綏解放區的一批版畫家來到重慶,和抗戰時期留在重慶的版畫家酆中鐵等,構成了四川版畫畫派的基本隊伍。
林軍口述“1956年,他從重慶坐船順水而下,去上海開會,一路上三峽壯麗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山巒疊起、青山碧波的風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就拿著速寫本畫了一路。到重慶后,林軍整理素描,選中了其中一幅,將其創作成了《巫峽》。”這幅《巫峽》,也成為林軍版畫生涯中的代表作。這幅作品曾在1957年的《第一屆全國青年美展》上獲得一等獎,《巫峽》通過黑白凌厲的刀鋒,細膩的表現出我國的大好山河,壯觀的巫峽,傳遞著畫家對祖國的熱愛、對生命的敬畏,一種在和平年代安然的欣賞壯麗的風景的心情,透過畫面猜測穿過崇山峻嶺時劇烈的心跳,將觀眾代入畫面中一起感受激蕩的河流所帶來的沖擊,還體現出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要勇于面對險峻的環境,借以鼓舞人們在困難面前樂觀對待,有勇氣和戰勝困難的決心。李煥民的《織花毯》是李煥民1953年入藏后在藏族體驗生活的感觸,回到四川而創作的作品,在《織花毯》的畫面里,寫實的人物形象和寫實的背景相結合,細膩的表現濃濃的西藏情懷,刻畫出了熱情、勤勞、樸實、堅忍的藏族婦女形象,在作品里線的表現力很強,在縱橫穿插時體現畫家所講究的“文化精神”,造型的作用僅為其表,凝聚著精神氣質的寫意,才是畫家真正的用意。阿鴿的《鴿子》描繪了一個懷抱鴿子的女孩,臉上楊洋溢著燦爛天真的微笑,鴿子代表和平,畫面中刻畫出四只鴿子,鴿子形態不一,女孩手撫白鴿,寄托了對和平的來之不易的珍惜,小女孩頭上迎風散落的絲帶和屢屢發絲營造了畫面的輕松的氣氛,小女孩衣服的暗部也刻畫的很精細,體現了女畫家特有的細膩,傳遞著無限的情感。徐匡的《待渡》、江碧波的《飛奪瀘定橋》等都同樣的具有強烈的精神能量和現實主義情懷,李少言等集體創作的《紅巖》插圖版畫組、《南方來信》組畫等作品,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
四川版畫中所體現出來的現實主義,并不是說還是魯迅介紹引進來時的那樣,而是經過中國版畫藝術家根據中國傳統的版畫形式,中國人所接受的形式所吸收消化后的樣子,中國人地審美跟德國、比利時、蘇聯不同,所以必須實現適合中國人審美但在性質上是現實主義的版畫藝術,珂勒惠支也有表現形式的版畫作品,是在現實主義的基礎之上對人物的五官四肢進行稍微的夸張變形,雖然形式不同,但表達的觀念相同,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實主義精神。當然隨著現代主義藝術的影響,四川版畫藝術也有現代藝術的嘗試,呈現出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齊頭并進的局面,由于時代的需要、創作條件和資源的限制,現實主義版畫是時代的需要,同樣由于多元化社會的需要和現代主義的長期影響,人們的思維和審美也在與時俱進,版畫多元也是時代的需求,實驗版畫作品與版畫相關的裝置、獨版等多種表現方式都可同時發展和探索。無論時代怎么變化,四川版畫將繼承版畫的現實主義并發展,這種傳承關系將持續下去。
作者簡介:劉夢許(1990.8--),女,漢族,籍貫:河南許昌人,云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16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學,研究方向:美術史與比較美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