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全
一、思維的重要性
思維是人的必然之物,是評價人聰明與否的重要前提。思維科學是一門能讓人聰明的學科。創造性思維就是以不同于他人方式看同樣的事情。然而,一個人能把一件廢物通過思維反復考慮,將廢物進行加工成為有用的或適用的物品。如,有人在太陽下因曬難忍,就用廢報紙加工成能乘涼的帽子,就是創造思維的成功。很多工業機構都是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結合人們現代生活的物質需求,設計出讓人們覺得時尚的時裝或生活用品。如,有人看到偏僻山區的農民用牛耕田十分辛苦,就設計出小型微耕機,能為人們整地理山;再如,有人看到農民種植的香料煙,用人工穿成串,非常辛苦,就仿照縫紉機,設計出穿煙機。因此,要在思考問題時才能突破思維定勢,謀取新的思路,以取得新的成功。因此,新的觀念,好的主意常常來自思維疆界;而創造思維就是以不同于他人的方式看同樣的事情,要敢于大膽地嘗試,不能總是按著常規去做。要在思考問題時突破思維定勢,謀取新的思路,以獲取新的成功。然而,學生的創新素質是信息化社會的需要,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是人的個性發展價值的需求。也就是說,創新與實踐,可以使人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創新和實踐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和塑造,使學生獲得生命的全部意義。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和實踐的獲得是培養學生一切能力的重要基地,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搖籃。
1、用課堂充分展開思維與想象
(1)問題是打開智慧閘門鑰匙
問題是放飛思維與想象的鑰匙,問題的出現使學生產生一種需要,產生一種解決問題的渴求,這種渴求就是一種學習的動力,一種創新的因素。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給學生一泓創新的源泉。比如:在教學“平面圖形”的復習課時,我校王老師設計了讓學生在一塊長方形空地建造花圃的問題。圍繞這一個問題,學生張開了想象的翅膀,從不同方面想出了很多方案:有的學生設計的花圃是正方形的,有的學生設計的是長方形的,有的同學設計的則是梯形的,還有的同學設計的是由多形狀的圖形組成的。可見,問題是打開學生思維想象閘門的鑰匙。
(2)從思維與想象中尋找創新
學生在自我建構的過程中,張開思維與想象的翅膀,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尋求的過程有常規的思考,也會有超常的想法,教師要及時引導和發現學生獨特的、新穎的方法,在獨特和新穎中創新。如,上述設計花圃一例的問題具有很強的探索性和開放性,使得學生的思維異常活躍,既展開了想象的翅膀,紛紛用筆、尺在紙上畫起草圖,又有常規的設計,也有超常的想法。有的學生設計出的花圃涉及到圓、隨圓、扇形等暫時還沒有學到的知識,教師應給予鼓勵,這充分顯示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創新性。
然而,在這項數學活動中,要注意激勵、激活思維的評價。評價具有監測和激勵等功能。學習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適時的學習評價,可以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于調控教學。科學的評價可以有力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思維。如果評價不當,就會使得其反。因此,要正確運用評價,該“延時”的就采用延時評價,該用“多值”評價的就多值評價,更多的要多采用“激勵”評價,鼓勵學生善于提出問題,使每個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得到發展,享受成功的快樂。
2、用課堂弘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1)視學生為完整的人
現代教學論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心理發展存在兩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一方面是感覺一一思維一一知覺、智慧過程,另一方面是感受一—情緒——意志、性格過程,后者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兩者密不可分,而以往的教學則只重視前者,忽視了后者。因此使很多學生感覺學習是一種很痛苦的事情,從而課堂失去了對學生的吸引力,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應該給學生以自尊,讓學生在擁有尊嚴的環境中愉快的學習。比如,我校的朱老師在教學說寫訓練時,正當他準備讓學生寫字的時候,有個學生提出:“不是不想寫,我覺得不需要寫。”朱老師聽了,不但沒有批評他,更沒諷刺他,而是順著學生的思路把“寫”臨時改為“說”,使學生喜形于色。因此,既尊重了學生,又把學生看成了一個完整的人,給了學生一份可貴的自尊。
(2)視學生為發展中人
發展是進步動力,發展的過程需要克服原有的不足和原有的矛盾聯系在一起,沒有缺陷、沒有矛盾,就沒有發展的動力和方向。學生作為發展中人,不完善是極其正常的,期望學生十全十美是不正常的。教師要把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作為財富,引導學生正視不足,把錯誤作為學習的一種途徑,引導學生自己走向完善。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獲得一份自信,當學生在課堂上有了自信的時候,課堂對學生才有一種親切感和動力。如,我校李老師在教學《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時,教師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不是冷眼視之,也不是置之不理,而是發現之后及時引導,引導他發現并及時糾正過來。這一個過程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在學生的心里產生的卻是無形的動力。
(3)視學生為獨特的人
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是整齊化,嚴重束縛了學生創新潛能的發揮。要尊重學生,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僅表現在學生的含體之間的差異,還表現在獨特的精神世界和興趣特長,這種獨特性是人的個性完善的內在資源。因此,教師不能用一個模式去塑造和評價學生。更不能用一個水平衡量學生,那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和認識,讓課堂成為學生發揮個性的天地,成為自我賞識的樂園。例如:我校的蔣老師在教學《龜兔賽跑》一文時,讓學生讀課文,說說自己的想法,有的認為烏龜和兔子賽跑是不公平的;有的認為兔子在半路不可能睡著;有的認為烏龜和兔子是商量好的。總之,從這個寓言中獲得了不同的認識和感受,況且這些認識和感受都不是我們習慣理解的“驕傲要失敗,能堅持到底就會勝利”等等的道理,教師也并沒有象以往那樣把道理灌給學生,讓大家抄下來、背下來;而是尊重了學生各自不同的理解,老師把學生看成了一個獨特的人,體現出多姿多彩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