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素琴 張冬梅
傳統作文教學中,學生作文,老師批閱,弊多利少,最大的弊端不在于浪費教師精力,延長作文的周期頻率,勞而無功,而在于把學生擺在被批評的被動地位,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思維的培養,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意識。《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作文教學應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于是,相繼出現了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學生自改、小組互改以及師生綜合改等。
將信息技術引入作文教學,就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象。張老師今天就給我們展示了一堂別具一格的作文講評課范例,讓大家耳目一新,如沐春風,受益匪淺,為我校今后的作文講評課提供了范例,搭建了一個平臺,開辟了我校作文教學新模式。
下面結合“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中段作文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小專題,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張老師這節課是怎樣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本節課作文評改效率的:
一、整堂課張老師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特點,讓學生參與到從評改到講評的整個過程,使習作的評改簡捷、有趣,高效了許多。以往的作文批改在課后,即使是面批,也是一對一進行交流,不能使全班同學受益。而今天的講評課,張老師運用多媒體手段,當場組織學生欣賞好題目、好佳句、好文章;評議學生習作并進行集體評議,既節省了時間,又大大提高了作文教學效率;既擴大了課堂容量,又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興趣,既減輕了老師批閱作文的負擔,又增強了學生作文能力,可謂一舉三得。
二、把學生的習作制成課件,在課堂上開設“門診”,讓學生爭當“醫生”。課上張老師利用多媒體,通過“會診(簡評)---(賞析(展示)---診斷(修改)---開藥方(交流總結)”這幾個步驟進行作文評講課教學。
1、會診時,把本次習作要求,“小動物類型統計”以及習作中集體存在的共性問題,課前對全班學生的習作進行集體會診,課上用課件展示出來,豐富了選材能力,開闊的選材視野,使學生對自己的習作更直觀,存在的問題更一目了然,提起習作興趣,明確了目標,降低了寫作難度。。
2、賞析,用課件呈現學生的好題目,好句好段,好文章。(賞題目---賞佳句---賞文章)師生共賞,能從中得到啟發;寫得差一點的文章,能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師生共同完成修改任務。這樣的作文講評,既可營造愉快熱烈的氛圍,又有利于學生作文思路的開拓,有利于差生借鑒、參考,使全體學生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此外,把好題目,好句好段,好文章,習作光榮榜,呈現在白板上也更直觀、清晰地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應該在習作時怎樣命題,立題;怎樣準確用詞,怎樣把句子寫通順、具體、完整、優美;怎樣布局謀篇以及怎樣開頭結尾等。既激發了優等生習作創新意識,又調動了中等生親自實踐的積極性,還給作文有困難的學生以明確的模仿目標。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心理需求都得到滿足,促進了學生個性發展。運用信息技術激活了學生思維,,拓寬了學生的思路,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提高了學生作文興趣和能力。
3、診斷,張老師利用白板,把有代表性的學生張玉涵的習作展示給大家,供大家閱讀,按照習作要求,師生共同討論修改,找出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符號,用詞是否恰當,內容是否具體,語句是否通順,是否寫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老是反復追問“還可以怎么改?”等,對“病文”進行剖析、診斷,從而“對癥下藥”,進行修改。將批改的過程完整的展示給學生看,不僅能糾正有代表性的錯誤,而且能教給學生修改文章的方法,讓學生明白“批、改、增、刪、調、換”等是修改文章的一般方法,以及它們的規范符號。
課上張老師指導學生圍繞范文的遣詞造句,標點符號,錯別字等細微處落筆進行治病,修改,并把修改的地方用紅色的修改符號顯示,提醒學生稍加對比。在修改的過程中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在評析他人的過程中,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增強了孩子們的榮譽感和責任心。同時白板的直觀、形象、交互的作用在這里充分體現出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想象,作文評改的能力。
修改完后,張老師把修改前后的作文投在白板,讓學生讀自己的文章,前后進行對比,讓學生明白修改的重要性,懂得“文章不厭百遍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促進學生養成寫完作文后自覺修改的習慣。通過教師講評、學生互評,家長互評,師生互評,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在同桌交流評議中,每個學生的作文都有機會接受別人的評議,并從中取長補短。
4、開藥方。在前面三個步驟的基礎上,師生共同總結交流修改文章的方法,使學生學有所得,把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三、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體驗到了習作評改的快樂。課上,張老師把學生習作發布在微信群,通過網絡讓家長、學生共同修改習作。這種評價作文的方式很新穎,家長參與的熱情很高,紛紛在微信群里發表自己的意見,提出了的修改意見和誠懇,評價也很到位,就像轉接一樣。既調動了家長參與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又拓寬了學生習作的空間,為學生創設了多維的習作環境。
學生通過網絡相互交流評改,教師也上網及時的閱讀批改。學生在閱讀了家長,老師,同學的評改意見后,再重新修改編輯自己的習作,這樣,學生的習作得到了及時的交流和評改,又得到了鼓勵和贊賞,大大激發了寫作興趣,提高了寫作賞析能力,也讓老師的作文教學變得輕松有趣了。
總之,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的整合為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它優化了作文教學環境,改變了作文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內容,彌補了傳統作文教學的許多不足,為學生創設了多維的習作環境,真正激發了學生作文興趣,發揮了學生創造的個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為作文教學開辟了新的道路,從而使學生文思泉涌,引來源源不斷的作文之“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