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佳昕
摘要:在推動新課程改革已經落實素質教育的過程之中,我國將不同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相結合,其中語文課程在改革以及實踐的過程之中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品德修養為切入點,保證學生能夠通過主動學習,主動思考完善個人的人格,真正的實現自身的良性成長以及發展。作為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真正的了解作品的內涵,從而積極的獲得與人生社會以及自然相關的審美體驗,本文以文學形象為切入點,對文學形象之中的審美境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關鍵詞:文學形象;審美境界
一、引言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之中首先需要了解文學鑒賞的具體內容,文學審美主要是指個人在文學作品分析以及閱讀時對不同藝術形象的把握以及認知,通過主動的時間來提高個人的理解能力,感悟力以及認知水平。在整個文學鑒賞時個人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動。通過對文學作品的深入分析以及研究可以看出,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鑒賞教育價值,學生能夠積極地開拓個人的視野,同時獲得許多形象上的認知,積極的凈化個人的靈魂并陶冶情操。由此可以看出,文學形象對素質教育的落實有著關鍵的作用和價值,另外與一般性的文學藝術鑒賞相比,語文教學過程之中的文學審美鑒賞更加側重于微觀上的分析以及研究,以不同的文學形象為切入點,對每一個作品之中的審美境界進行進一步的界定。
二、求知與求美的和諧統一
在落實語文教學實踐的過程之中除了需要注重知識的傳授之外,還需要結合不同的知識點以及概念對畫面形象以及文體進行有效的分析以及研究,保障形象的生動性以及合理性,盡量避免過于抽象以及過于生硬。其次,在語文學習以及文學審美鑒賞的過程之中,我們還需要積極的結合直覺性的具體特征,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相聯系,有效的實現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之間的緊密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更多的美的感受以及一些直體驗性,保持語文學習的生動性以及直觀性。另外大部分的語文教材必須要以語言為切入點,積極的構成不同的人、事以及景觀,更好的反映社會生活實際以及語文文學知識。為了能夠更好的掌握語文學習中的精髓以及內涵,首先需要注重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以相互啟發為核心,積極的了解在文學界上以及審美學習過程之中的中的語言以及審美的主要內容。
首先在文學形象審美的過程之中需要以現有的語文教材為切入點,積極的加強對教材的深入解讀,立足于目前的語言文字直觀的感受課文之中的美。比如在了解一些比較經典的美文美詩時可以采取誦讀法的形式進行反復的品讀以及鑒賞,真正的與作者做到心靈相通以及心心相印,實現情感與情境相交融的審美境界。另外,在不斷朗讀以及具體分析的過程之中,我們的思想情感將會實現與作者情感之間的有效統一,通過調動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以及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真正的提高個人的審美能力。
另一方面,我們還是要注重語言藝術的學習,充分的發揮語言的直觀作用,將前期的語文預習以及后期的復習相結合,了解語文經典作品之中的核心內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真正的做到聲情并茂,有效的突破傳統文學形象審美境界所存在的各類不足。
三、求善與求美的和諧統一
人文性以及思想性是語文學習中的重點,語文學習主要以優秀作品為核心,通過不斷的鑒賞以及分析來調整兩個人的情感,塑造完美的心靈,實現個人人格的有效完善,加強對社會以及自然的有效認知,了解個人在社會生活實踐過程中的真實情況。在實現文學形象審美的過程之中我們必須要盡量避免片面化以及過度的僵化,既需要在傳統語文學習策略的影響之下進行有效的分析,還需要了解不同文學作品最終的人格魅力,真正的將個人的情感融入文學形象的審美之中,不斷提高個人的審美水平,達到較高的審美境界以及審美能力。在與老師進行有效的互動的過程中需要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并積極地將思想情感的分析與現有的藝術鑒賞分析相結合,實現求善與求美之間的和諧統一,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的突破傳統文學的鑒賞以及語文學習所存在的各類不足。
四、在愉悅中求美
與其他學科的學習,相比語文學習更加生活化,同時對個人的實踐能力以及動手能力要求較高,因此為了能夠真正的提高個人的文學形象審美能力,我們在學習以及實踐時必須要注重積極的抓住各種形象生動的語言形象,主動的參與不同的教學活動之中,通過不斷的實踐以及動手來積極的感知各種文學作品之中的內涵以及精髓。其次,在文學敘事時,我們必須要將個人的情感融入其中,注重與他人之間的交流,真正的實現與作品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教育背景以及審美角度有所區別,因此而在了解文學形象的過程之中,要想保障較高的審美境界以及審美水平,我們必須要學會針對性的選擇以及鑒賞,結合個人的鑒賞能力以及審美水平選擇一些符合個人需求以及大眾審美的優秀文章以及作品,通過不斷誦讀以及深入品鑒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審美意趣,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較高的文學形象審美境界。另外,在愉悅中求美的過程之中,因為我們個人的生活實踐經驗十分有限,審美能力有待提升,個人的邏輯思維框架還處于搭建之中,因此在審美的過程之中難以避免會面臨許多的不足以及桎梏,為了有效的突破這一矛盾,我們還需要注重與其他同學之間的互動,學會優勢互補,積極的借鑒其他同學的優秀做法以及經驗,從而更好的實現個人審美能力及水平的有效提升。
五、結語
文學形象的審美境界對個人的綜合學習能力以及以藝術品味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在具體審美的過程之中必須要結合文學形象的具體情況,不斷的突破傳統審美模式所存在的各類不足,了解目前文學形象的而現實條件,以此來更好的提高個人的審美能力以及藝術品鑒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更好的促進語文學習成績以及水平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學軍.談談文學形象的審美境界[J].美與時代(下),2003(12):86-88.
[2]白石.試論文學形象的審美境界——文學美學札記之一[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1):61-67.
[3]趙小虎.文學的審美特性與文學價值[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1998(3):18-22.
[4]葉忠明.閱讀教學中審美情境的創設[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3(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