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珠
摘要: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文化產業在我國發展的時間并不長,但是隨著近年來我國國力的增強,文化產業也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黨和國家重視文化軟實力,文化體制也隨之進行深入改革,本文針對我國現行文化產業政策,分析我國現行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文化產業;政策;發展
引言
自從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的文化產業得以迅猛發展,但是相對于歐美國家來說,我國的文化產業還是處于一種初級階段。隨著近年來國家政策上的支持,文化產業逐漸成為我國極具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可是隨著信息技術的沖擊,我國的文化產業還是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響,因此,要想使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使文化產業適應市場經濟。本文就目前文化產業的政策及出現的問題談一些想法。
一、文化產業政策的定義
文化產業是人類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由藝術學者提出的文化名詞,最早出現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中;他們認為:“物質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文化滿足人們的精神享受,使人們的精神更活躍”。在信息時代,文化產業趨向多元化發展,包括文學創作、音樂、舞蹈、攝影等等。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興的文化產業,比如廣告傳媒、動漫游戲、影視視聽文化等。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和經濟形態,對人們的精神活動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近年來我國政府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的出口。
文化產業政策是政府管理部門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需求及推動文化創意經濟發展構建的社會法律系統,在不同的社會發展時期,文化產業政策也是不同的,但是意義大致是相同的,就是以文化產業所體現的三觀去滋養人民群眾的精神,使其更適應社會的發展。
二、我國文化產業的現行政策
1.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階段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產業先后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著各自的特征。首先是認識階段,從1979年到1992年。改革開放后,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但是文化的發展未能跟上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從而出現了市場經濟和文化發展的矛盾。政府也慢慢認識到了文化發展的重要性,在1987年,政府才從法律的角度上確認了文化產業的合法地位。第二、初步發展階段,從1993年到2002年。在1993年,相關部門頒布了《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管理辦法》,對營業性歌舞廳的注冊到運營出臺了一系列的條例;1996年,廣州日報業的成立,標志著文化產業的價值受到了廣泛的認同。第三、全面推動階段,從2002年到現在。黨的十九大召開,習近平同志提出:“為解決人民生活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不平衡的矛盾,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強國,發展文化經濟,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2.我國文化產業的現行政策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深入闡述發揚和傳承傳統文化的意義,重視對傳統文化的研究和闡釋,注重傳統文化中的精髓,為增強國家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華夢提供了發展動力。
其次,文化體制改革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縱深開拓,各種政策紛紛出臺,全方位、多領域的進行文化改革,改革涉及了中央文化企業、文化行業協會、公共文化機構等各個領域。我國新增了七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在試驗區中各種文化產業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最后,依法治國,文化立法進程加快。2016年出臺了《電影產業促進法》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2017年又通過了《國歌法》和《公共圖書館法》[2]。
三、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及建議
1.文化產業建設的“泛”與“濫”
文化產業的形勢越來越好,但發展過程中缺乏理性,為了加快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需要政府宏觀的布局,還需要文化產業者微觀的科學謀劃。某些地區一昧的追求經濟的增長,忽視了本區域的經濟政治、產業基礎、自身的特點,對文化產業的把握模糊,理解不透徹,行成了“泛文化”。同時,由于市場經濟的作用,惡性競爭、盲目建設、跟風現象嚴重,導致了“濫文化”。針對“泛文化”與“濫文化”,文化產業者要理性認識,把握規律,文化產業有其自身的特殊屬性,文化產業者要有長遠的眼光,不可盲目發展文化產業,否則只會成為泡沫經濟,無法帶來任何效益。
2.文化產業缺乏核心競爭力
文化產業的實質是社會的主流文化價值觀,如果忽視了文化價值觀,那么文化產業及其產品就喪失了存在的價值。文化產業缺乏核心競爭力,也就是缺乏社會主流文化價值觀。在當前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一些文化產品披著文化的外衣,以媚俗的內容迎合消費者,這樣長久下來,文化產品只會變成庸俗的叫賣品。文化產業者要重視文化的教化功能,只有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因地制宜,找出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才能增強文化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3.文化產業中的“一刀切”現象
文化產業者為了實現效益的快速增加,有時會出現“大躍進”現象,用“一刀切”的方法進行文化產業建設,盲目、簡單的建設,只要求政績,于是導致了各種形式主義的出現。首先,文化產業者要轉變自身的觀念,尤其是新興文化產業,要注重人才的培養,政府人員要區別對待文化產業,進行相應的指導。其次,由于當前文化產業涉及的管理部門眾多,有些部門存在責任界限不清,職能空缺等問題,這就要求政府相關部門要盡快完善文化管理體系。另外,不能以考核普通企業的方式考核文化產業,要將普通企業與文化產業的概念分清。
四、結束語
新時期,我國文化產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文化產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問題,民間資本對投資文化產業的熱情極為高漲,就容易出現各種不理智的行為。這就要求文化產業者要認真分析當前的形勢,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政府部門應及時完善相關法律,文化產業政策越趨于完善,我國的文化產業才能發展的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陳笑瑋,馬維春.我國現行文化產業優惠政策淺析[J].稅務研究,2018(03):92-96.
[2]胡敏.我國文化產業政策價值取向分析與重構研究[D].安徽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