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靜
摘要:豬支原體肺炎是由于感染豬肺炎支原體而導致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其全年任何季節都能夠發生,其中在冬春季節比較常見,且任何品種、性別、年齡的豬都能夠感染。病豬主要癥狀是咳嗽和氣喘,特征性病變是肺心葉、尖葉、中間葉以及隔葉前緣發生蝦肉樣或者肉樣變化,應采取有效檢疫及防治。
關鍵詞:豬支原體肺炎;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實驗室檢查;疫情處理;藥物治療;免疫
中圖分類號:S858. 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1-0110-01
1 流行病學
病原特性。豬肺炎支原體是引起該病的病原體,其形態多樣,主要呈環球、球桿狀、球狀、兩極形或者三極形。該菌經過革蘭氏染色呈陰性,具有較弱的抵抗溫度、光照以及常用消毒劑的能力,當排除體外后,存活時間通常在36 h以內,但存在于病肺組織塊內的病菌在15℃條件下能夠存活45天,在l—4℃條件下能夠存活大約7天。另外,該菌對鏈霉素和青霉素不敏感,但對鹽酸林可霉素、四環素、土霉素、潔霉素、卡耐霉素等比較敏感,但敏感程度有所不同。
發病特點。自然感染情況下,只有豬會感染該病,其他家畜以及動物不會發病。任何品種、性別和年齡的豬都能夠感染該病,其中最容易感染的是哺乳仔豬以及幼豬,妊娠后期和哺乳母豬次之,成年豬通常呈隱性感染。該病的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即全年任何季節都能夠發生,特別是潮濕、多雨、寒冷或者氣候驟變時比較多見。
2 臨床癥狀
病豬主要表現出精神狀態較差,頭低垂,呼吸急促、困難,可達到110—120次/min,呈典型的犬坐姿勢在地上蹲坐,張口喘氣,且隨著呼吸運動會導致腹肋部明顯上下起伏;有泡沫狀液體從口鼻流出,并發出如同拉風箱的哮鳴聲;咳嗽次數較少,且聲音低沉,有時會出現痙攣性陣咳;體溫一般在37.8℃,食欲減退。
3 剖檢變化
病死豬主要是肺臟、縱膈淋巴結以及肺門淋巴結發生病變。整個肺臟兩側都發生明顯腫大,并存在程度不同的水腫,且尖葉、心葉、中間葉以及部分病豬的膈葉上發生融合性支氣管炎病變。病變部分通常呈灰紅色,呈半透明狀,且與健康處存在明顯界限,如同鮮嫩的肌肉樣,一般稱為“肉變”;隨著病程的進展或者癥狀的加重,病變處顏色明顯變深,往往呈灰白色或者紫紅色的黏性或者漿性液體,混雜泡沫,且半透明程度有所減輕,韌性增強,一般稱為“蝦肉樣變”。肺門和縱膈淋巴結都呈灰白色,并發生明顯腫大,切面外翻、濕潤,有時邊緣發生輕度充血。如果出現繼發感染,往往會發生心包炎和胸膜炎,且肺臟嚴重充血,并發生肝樣變化,同時發生壞死性支氣管炎。
4 實驗室檢查
間接血凝試驗(IHA)。即在紅細胞表面包被抗體或者抗原,使其變成致敏的載體,之后與相應的抗原或者抗體相結合,從而促使紅細胞聚集在一起,即發生明顯的凝集反應。目前,我國已經廣泛使用間接血凝試劑盒(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研制)用于檢測豬支原體抗體。
補體結合試驗( CFT)。該法檢測該病的一種高靈敏度方法,尤其是根據抗原物質的特性,在抗原、抗體反應無法通過沉淀反應或者凝集反應進行觀察時即可采取該法檢測。該法只對早期抗體檢測敏感,而對后期抗體檢測不敏感。在自然感染豬和試驗接種豬中,補體結合試驗的陽性率同病豬肺臟的病變存在較好的相關性,但依舊會出現非常高的假陰性和假陽性。一般來說,補體結合試驗無法檢測出4~9周齡豬的感染狀況。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ELISA)。該法可用于定量分析,且具有強特異性、高敏感性,尤其是在后期檢測中依舊具有非常高的ELISA效價,是國內外目前診斷豬肺炎支原體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其中單克隆抗體阻斷ELISA方法是一種敏感性和特異性都較高的檢測方法,能夠根據單個抗原決定簇來對豬肺炎支原體抗體進行診斷,且所用抗原不需要完全純化。該法相比于間接血凝試驗具有更好的特異性和敏感性。
5 防治措施
疫情處理。養殖場發生豬支原體肺炎后,要及早發現,立即進行隔離,改善飼養管理,使用藥物防治,及時淘汰病豬,以使豬群更新。對于疑似病豬也要采取隔離飼養,并加強觀察。病豬經過治療后,在癥狀完全消失后也禁止放入健康豬群飼養,而只能夠進行淘汰處理。
藥物治療。病豬可每次肌肉注射100萬~150萬IU硫酸卡那霉素,每天2次,連續使用3~5天;也可按體重肌肉注射30—40 mg/kg鹽酸土霉素,每天1次,一個療程連續用藥5~7天。也可按體重肌肉注射2萬-4萬IU/kg豬喘平,每天1次,連續使用5天,最好與濃度為20%—25%的土霉素油劑交替使用。另外,也可取10萬~20萬IU鹽酸土霉素、5—10 mL黃連素,在病豬蘇氣穴(即第4、5胸椎棘突凹陷處)一次性注射,每天1次,連續使用1—2天就能夠康復。
免疫接種。豬場平時可使用豬喘氣病滅活疫苗和弱毒疫苗進行交叉免疫預防,一般仔豬在15日齡用弱毒疫苗進行首免,在30日齡使用滅活疫苗接種,具有較好的效果;種公豬在每年4、10月,繁殖母豬在配種前1周,進行預防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