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娜
(河南省漯河市第六人民醫院,河南 漯河 462000)
急性喘息型支氣管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多見于嬰幼兒及老年人群,本病的發生主要與患者身體的特異性以及感染因素有關。據調查顯示,應用麻黃湯治療急性喘息型支氣管炎,臨床療效顯著,可明顯改善病情[1]。筆者應用麻黃湯加減治療急性喘息型支氣管炎,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漯河市第六人民醫院收治的急性喘息型支氣管炎患者88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61~85歲,平均(73±11.8)歲;病程1~2 d,平均(1.5±0.7)d。觀察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60~82歲,平均(71±10.9)歲;病程1~3 d,平均(2±1.1)d。兩組患者病程、年齡以及性別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肺熱哮喘以及心源性哮喘等疾病者;對本組研究藥物過敏者;認知障礙以及精神異常癥狀者;患者以及家屬不支持進行此次研究者。
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西醫治療。給予吸入沙美特羅氣霧劑、多索茶堿針、甲強龍針、大環內酯類阿奇霉素針以及止咳祛痰等對癥治療。同時給予利巴韋林注射液(鄭州卓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3268)0.5 g,將其溶于1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靜脈滴入,每日1次,連續治療7 d[2]。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予以麻黃湯加減。藥物組成:苦杏仁12 g,陳皮12 g,前胡12 g,姜半夏10 g,紫蘇子10 g,甘草片10 g,桂枝10 g,蜜麻黃4 g。若患者痰白且清稀帶泡沫,則加生姜3片,細辛3 g。每日1劑,水煎服,分2次服用,連續治療7 d。
3.1 觀察指標 喘鳴音、濕啰音、喘憋以及咳嗽等癥狀的緩解時間。
3.2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肺部濕啰音以及哮鳴音基本消失,喘憋以及咳嗽等癥狀基本消失;有效:肺部濕啰音以及哮鳴音有明顯改善,喘憋以及咳嗽等癥狀可見顯著好轉;無效:肺部濕啰音、哮鳴音以及咳嗽、喘憋癥狀沒有顯著緩解,甚至不同程度的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3]。

3.4 結果
(1)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45%(42/44),對照組為75.00%(33/44),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χ2=9.340 4,P=0.002 2<0.05)。見表1。

表1 兩組急性喘息型支氣管炎患者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觀察組喘鳴音、濕啰音、喘憋以及咳嗽癥狀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兩組急性喘息型支氣管炎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急性喘息型支氣管炎常見臨床表現為哮喘加重以及呼吸困難,塵螨、屋塵、花粉、羽毛、霉菌、運動等因素均易致病。該病主要是由于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微血管滲透、黏膜水腫、炎性細胞浸潤以及分泌物增多等導致支氣管產生可逆性阻塞[4]。發病初期患者癥狀較輕微,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法不當,極易發展為惡性支氣管哮喘,并且易反復發作,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當前臨床上西醫治療本病主要以止咳平喘、抗病毒及抗炎為主,但一些年老患者,因機體免疫力和抵抗能力較低,病程較長,若采取西醫治療極易出現各種并發癥。
急性喘息型支氣管炎屬于中醫“喘病”范疇,中醫認為本病主要由于外感風寒侵襲肺部,寒氣及時驅散,使肺氣壅阻,造成肺閉痰阻,發為哮喘。麻黃湯中桂枝、麻黃宣肺平喘、散寒解表;干草、苦杏仁化痰利濕;前胡、紫蘇子降逆平喘;生姜、細辛化痰平喘。本方集解表、發汗、平喘、宣肺功效為一體,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病情。
本組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且癥狀緩解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應用麻黃湯治療急性喘息型支氣管炎,可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縮短治療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1]王學航.麻黃湯治療急性喘息型支氣管炎42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8):45-46.
[2]趙英龍.急性喘息型支氣管炎采用麻黃湯加減治療的臨床效果報告[J]. 中國療養醫學,2014,23(7):607-608.
[3]李繼增.麻黃湯加減治療急性喘息型支氣管炎療效觀察[J/CD].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1):159-166.
[4]凌永愛.中藥麻黃湯加減治療42例急性喘息型支氣管炎的療效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19):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