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納西 俞楊
這位在輪椅上度過大半生的老人,他的偉大之處,除了拓展人類的科學知識極限,還有其獨特的思維、人生經歷和性情。
“他只是離開了輪椅,回到了他最愛的浩瀚星辰。”
關于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3月14日凌晨去世,有網友這么評論。
多數人對霍金的了解,不過是書本、網絡上那些流傳的故事和根本看不懂的理論介紹,但即便如此,我們也毫不猶豫地相信,他屬于有史以來最杰出的人類之列。
這位在輪椅上度過大半生的老人,他的偉大之處,除了拓展人類的科學知識極限,還以其獨特的思維、人生經歷和性情,讓我們覺得,與他這樣的人同處一個星球,同處一個時代,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
天才的頭腦
伽利略去世的日期是1月8日,霍金出生的日期恰好也是1月8日。愛因斯坦出生的日期是3月14日,霍金去世日期恰好也是3月14日。
冥冥之中,天才降生。
17歲時,霍金入讀牛津大學攻讀自然科學,獲一等榮譽學位。隨后他轉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23歲時他取得了博士學位,留在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工作。
然而,天妒英才。
21歲的霍金不幸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當時,醫生曾診斷身患絕癥的他只能活兩年。
不過,身殘志堅的霍金活了下來。雖然43歲時,他又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被徹底剝奪了說話能力,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
霍金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宇宙論和黑洞,目前被確認的貢獻主要是奇點定理和霍金輻射。
奇點定理開創性地運用拓撲學的方法,證明廣義相對論方程導致奇點解,間接地證明了大爆炸奇點的存在。
霍金輻射運用彎曲時空背景下的量子場論方法,證明黑洞像熱力學黑體一樣對外輻射。這使得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他的這些主要工作都完成于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黑洞研究大發展時期,對引力與黑洞領域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除了專注科研,霍金還致力于對大眾讀者的科學傳播工作,可能是繼愛因斯坦之后對公眾社會影響最大的科學家。
他的第一本科普書《時間簡史》,是有史以來賣得最多的科普著作,至今翻譯40多種語言,賣了2500萬冊。之后他又相繼出版了《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等著作,不斷對宇宙和時空提出追問,影響深遠。
他還分別于1985年、2002年、2006年來中國交流。2006年6月12日下午,霍金抵達香港,受到在場迎接的市民及一批學生熱烈歡迎,其在香港科技大學體育館主持了一個題為“宇宙的起源”的演講,轟動一時,被稱為受到“搖滾巨星”級別的接待。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霍金是明星,出現在各種場合,為所有關切人類命運的主題發聲。這幾年霍金最關注的話題是離開地球和警惕人工智能。
霍金說,在未來一百年內,人類為生存必須離開地球,在太空尋求新家。
霍金還明確表示,制造能夠思考的機器無疑是對人類自身存在的巨大威脅,當人工智能發展完全,就將是人類的末日。
身體缺陷無法阻礙思維
霍金一次又一次把人類的目光引向宇宙,不停地提醒我們,我們的星球只是宇宙無邊的黑暗中一粒孤獨的塵埃。
霍金堅信外星文明的存在,他用自己的影響力,竭力推動更多人探索未知的宇宙領域。
在他看來,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理解的世界,也許僅僅是整個宇宙的5%,就如同一千多前人類不知有電磁場、以為天圓地方。限制我們對未知探索的,有時是能力,但更多的時候是偏見。
在霍金身上,我們看到人類處境的兩個極端——軀體的渺小脆弱與思想的廣袤深邃。當這兩者結合一體,你完全忘記了它的不幸之處,它呈現的幾乎是動人的一幕。
他早已擺脫了碳基的身軀,任憑思想遨游在無限的時空。
即使大半生坐在輪椅上,整個人只有眼睛和三根手指可以動,霍金并沒有因此抱怨命運不公,或要求人們同情他。他說,一個人必須盡力生活,從既定環境中尋找自己的最佳位置。

于是,他成為了愛因斯坦之后影響最大的科學家。
他還是脫衣舞俱樂部的資深會員,結了兩次婚,生了三個健康的孩子。
霍金感謝上帝在他身上咬了一大口的同時,給了他三根可以敲擊鍵盤的手指,一顆會思考的大腦。
“這已經是很大的財富了。”他說。
孤獨往往是自找的,但霍金不。
他始終對人類的交流保持著極大的熱情,即使他只能借助電腦語音合成器發出聲音。
他在研究宏觀的浩瀚星空時,對微觀的人類情感,也有著敏感的體驗。他說:“如果宇宙不是你所愛之人的家園,那么這個宇宙也沒什么值得探求的。”
幽默是最高的智慧
霍金21歲遇到的第一任妻子簡,就是被他的風趣幽默所吸引。那時他已經得了漸凍癥。
當病情越來越嚴重,他身上出現了另一個顯著的變化:他變得更幽默了。
在做科學報告時,他經常對外星人、女人、地球末日之類的話題發表一些可愛的觀點。
2015年,霍金在一個講座中被問到一個知名的偶像樂團成員退團了會造成怎樣的宇宙效應,他回答道:“我希望那些心碎的少女們關注理論物理的研究,因為有一天,多重宇宙的存在可能會被證明。”
“在我們的宇宙外,還有另一個不同的宇宙。在那個宇宙里,他仍是樂團的一員。”
“這個女孩可能也會愿意知道,在另一個可能存在的宇宙里,她和這個成員結婚了,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不知道,幽默是否讓霍金面對身體狀況的惡化獲得一種精神的補償,但可以確定的是,他的幽默鼓舞了世界上無數的人。
保持一顆好奇心
《紐約時報》描述霍金是“人類好奇心的象征”。他沒有讓自己的好奇心隨著時間、隨著病情發展被湮沒。
他在自己的Facebook頁面上發布的第一條信息就是:“我一直想知道宇宙為何存在。時間和空間可能永遠都是個謎,但這并不能阻止我的探索。”
正是這樣的好奇心,讓他對宇宙、對人類、對生活,始終飽含深情。這讓他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一個偉大的人。
感謝霍金。他教會我們的遠不止這些。
他來給予了我們一些啟示,然后帶著更多的未知走了。
好在,追隨這樣一位接近宇宙終極秘密的先知,讓我們接近了我們每一個人的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