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琳
剛剛進入油菜花飄香的季節,一向文靜內向的婷婷突然變得開朗起來。她特別愛說話, 而且說起來絲毫不感到疲倦,講話也不像以前低調,往往講些大話,如說自己有本事,大家都不如自己有能耐……周圍的人都說,婷婷是惹了“花神”,以致一到油菜花開就癲狂發作。其實,婷婷是患了躁狂癥,剛好在百花盛開的春季發作。

躁狂癥是精神疾病的一種,患者以情感高漲或易激惹為主要臨床特征,伴隨精力旺盛、言語增多、活動增多,嚴重時伴有幻覺、妄想、緊張等癥狀。躁狂發作時間需持續一周以上,大多數病人有反復發作傾向。
民間俗語“油菜花開,精神病發”,并非是無稽之談或是迷信之語,而是人們對精神疾病在時值油菜花開的春季處于發病高峰期的形象比喻。
需注意的是,絕非油菜花導致精神病發作,即便油菜花不開,桃花、梨花等盛開的時候,精神疾病一樣高發,以致有的地方有“桃花紅,癡子狂 ”“梨花白,瘋子忙”等俗語。
據統計,每年時值油菜花開的3~5月,是精神病復發率極高的時期,約占全年復發率70%以上。究其原因,春季氣候變化無常,氣溫時高時低,加上氣壓和空氣濕度變化,干擾人們固有的生理功能,影響人體內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水平,引起神經內分泌的紊亂致情緒波動,誘發精神疾病。
而精神病患者對氣溫、氣壓、空氣濕度、大氣流等氣象要素變化的反應更為敏感,加上精神病人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活動的穩定性較正常人弱,易使舊病復發,病情加重。
導致精神病復發的因素是綜合性的,除了與季節有關外,還與疾病本身的性質、種類、嚴重程度,以及病前因素,如患者性格、遭遇的負性生活事件、社會支持系統不良、患者社會適應困難等因素有關,但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能否堅持服藥。治療依從性差是導致病情復發最常見也是最重要因素。國內統計,在復發患者中,因自行停藥導致的占54%~77%。
精神病尤其是重性精神疾病是高復發率的疾病,堅持服藥是防止精神病復發的主要措施。在病情好轉后,堅持長期維持用藥的患者,2年內的復發率僅為16%左右,而停用藥物的患者復發率則達到42%,而且5年內的復發率高達85%。
精神病患者復發的常見臨床表現如下:
睡眠紊亂 失眠、入睡困難、早醒、睡眠質量下降等是精神病的常見表現,也是疾病復發早期的常見癥狀。
情緒異常 不明原因出現情緒異常,如對小的事件反應強烈,表現為焦慮、抑郁、恐懼、無緣無故發脾氣、情緒易激怒、見人見物常不順眼、遇見小事件糾纏不休等。狂躁癥病人常表現為終日喜氣洋洋,或者過分熱情。抑郁癥病人則表現為情緒低落、唉聲嘆氣、抑郁寡歡。
性格改變 原來是熱情、樂觀、善于交往的外向型性格的人,突然變得沉默寡言,孤僻,不與人交往,對親友冷淡,對以往合得來的人也不理或疏遠,生活懶散,不講衛生,工作能力下降,辦事丟三落四,記憶力明顯減退等。
敏感多疑 ?對周圍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別敏感,聽到有人講話,就懷疑在議論自己,甚至有人咳嗽也懷疑為針對自己。這種多疑和正常人的多疑不同的是,雖經事實證實而否定,但患者仍堅信不疑,無法被說服。
動作和行為異常 這種異常一般比較容易識別,如有的患者會突然發生攻擊行為,有的患者出現過分裝飾或愛管閑事等,有的患者則常呆坐呆立或默不作聲。有幻聽癥狀的患者常側耳傾聽,并做出相應的行為反應,如對空叫罵等。
精神疾病不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給其家人的身心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所以,精神病患者應及時治療。治療時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早期用藥 一旦診斷明確應及時開始藥物治療。
劑量充足 在用藥治療的頭兩周內達到有效劑量,直到癥狀控制。若采取低劑量用藥會使癥狀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使疾病慢性化。
療程足夠 有學者認為,對于急性發病、癥狀持續短暫(不足3個月)、經及時系統治療后癥狀迅速緩解無波動者,療程為6~12個月;首次發病應維持治療2~3年;第二次發病者應維持治療5年;3次或3次以上發病者或經各種治療癥狀始終不能完全消除者應考慮終身維持治療。美國《綜合精神病學》第七版顯示:首次發作者藥物維持時間應有1~2年,多次發作者藥物維持至少5年,具有自殺、暴力或攻擊行為者藥物維持時間應更長。
單一用藥 ?不管是急性期還是維持治療期,作用機制相似的藥物原則上不宜合用,必須聯用時應盡量選擇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對于出現抑郁情緒、躁狂狀態、睡眠障礙的患者可酌情聯用抗抑郁劑、心境穩定劑、鎮靜催眠藥等。
逐漸增量 ?在治療早期,因為患者對治療效果與副作用均敏感,藥物最好從低劑量開始,根據治療效果與副作用,逐漸增加劑量。
最后,春季是精神病的高發期,人們應該積極應對變化無常的氣候特征。精神病患者應該適時調整藥物劑量。在原來的基礎上可適當增加藥物劑量,已經停藥的患者倘若出現復發跡象,應該及時到醫院復診,在醫生指導下及時服用藥物,等到高發期過后,再逐漸恢復到原來的劑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