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海
2018年4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舉辦了廣播電視節目創新創優培訓班,各省市廣電局負責人、省級衛視負責人、節目研發策劃骨干參加了會議。廣電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指出了當前廣播電視節目存在的“三個薄弱環節”,布置了今后工作中的“五個著力方面”,再次強調了“小大正”的自主創新方向,并指出,這是今后廣電節目創作必須始終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
“小大正”是“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的簡稱。據報道,在2016年,當時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就提出了“小大正”的廣播電視節目創作思路,但當時只是鼓勵、支持、呼吁,廣播電視機構可自由選擇。而現在,“小大正”的自主創新方向,成為必須始終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這無疑是一種必要的糾偏。而這種及時糾偏,是有著深刻的現實背景與時代需求的。
與“小成本”對應的是大成本、大投入、大制作。追求這幾“大”,在近年來確實成為一些廣播電視制作方的通病。尤其是幾大一線衛視,無論是舉辦跨年、春節還是元宵晚會,互相比拼誰請的明星多、誰燒的錢多。據說有一年,每場晚會的平均成本超過千萬元,一些明星的晚會成本更是高達五六千萬元;當年從元旦到元宵的一個多月時間,各大電視臺共舉辦 40臺晚會,砸錢5億元。很多節目質量和水平不盡如人意,反而導致明星身價大漲,影響演藝市場的正常秩序。這就不難理解,高長力司長為何要求廣電節目創作“無論何時都要始終堅持節儉辦節目的原則,絕不去講排場、比闊氣、拼明星”了。
與“大情懷”對應的是小格局、小情趣、小節操。沉溺于這幾“小”,在前些年似乎是一些廣播電視制作方的喜好。要么消費明星隱私,要么消費普通人的悲苦,要么聚焦兇殺、偷盜等題材。尤其是情感類節目,集中火力展現婚外情等,以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來博取收視率。還有一些廣播電視節目,打著純紀實、原生態的名義,表現帶有個人主義的淺吟低唱、自娛自樂。實際上,正如高長力司長所說,無論何時,廣播電視節目都要始終把社會效益、價值引領放在首位,引導人們努力實現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個體經歷與時代大潮、個體情感與集體情感的同頻共振。

與“正能量”對應的是負能量。不加節制地消費明星隱私,不厭其煩地展現普通人的情感糾葛、婚戀婚變、愛恨情仇乃至于暴力犯罪等等,是一種負能量。在相關部門的努力下,如今這種負能量在一定范圍內被予以遏制了。然而不必諱言,仍有另外的負能量在廣播電視節目中展現,比如“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車后面笑”的婚戀觀,比如“出名要趁早”的成名觀,比如宣傳依靠“旁門左道”一夜成名的“網紅”,等等。其實,始終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激勵人們向上向善,讓陽光、正氣充滿觀眾的精神世界,才是廣播電視制作機構富有社會責任的體現。
一位網友說得好:廣播電視節目“小大正”,方能“高精尖”。確實,內容的高品質,是任何節目的立身之本、制勝之道。可喜的是,去年以來,我們的廣播電視節目題材和形態明顯更為豐富,尤其是電視節目,圍繞詩詞、戲曲、民歌、國學、國寶、家風、朗讀等主流題材,一些電視臺進行了具有全新視角的探索,掀起了“小大正”的創作風潮。期待在“小大正”的創作與創新方向引領下,有更多的廣播電視節目產生深刻的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