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心
晏劭廷,17歲,深圳國際交流學院的高二學生。因為獲得了2017年紅點獎的最佳設計獎,他成為史上最年輕的紅點獎得主。紅點獎一向被稱為全球設計界的“奧斯卡”。
晏劭廷參加紅點獎大賽很偶然,那是高一下學期的時候,他的同桌制作的一個短片入選了戛納電影節短片獎,讓他意識到原來高中生可以不止于讀書,還可以做一些別的事情。因為他平常喜歡動手做一些東西,就也想去參加一個設計比賽,國外就紅點獎最有名,于是他把紅點獎過去三年來的幾百份獲獎作品都看了一遍。看完紅點獎的獲獎案例,晏劭廷感覺到一種趨勢:好的設計,應該是能改善日常生活的一個設計,不一定是高大上、黑科技的那些東西。掌握了理念,他又花幾個月的時間學習了排版、制圖軟件的操作,然后開始做自己的作品。
晏劭廷的設計理念來自于自己的生活經驗,平常他總會往墻上掛畫,時常會掛歪,總要一人釘釘子,一人在旁邊看著,不斷地調整,才能把畫掛平。晏劭廷就想發明一個東西來解決這樣的問題。
這個東西就是一個螺旋狀的塑料零件,那種螺旋狀輪廓并不單純是為了美觀,而是有一個專業叫法“漸開線”。不管釘子釘在哪個位置,只要把它釘在墻上,然后旋轉這個零件,它就能把你的畫框托到一個平行的高度,讓你的畫框掛正。晏劭廷管自己的作品名叫《Smart Helix》,中文名叫《智慧螺旋》。
為了做出作品設計圖來,晏劭廷連續32個小時沒有合眼,從第一天的下午4點一直做到第三天的凌晨,在離截止時間只剩兩分鐘的時候,提交了作品。紅點獎的概念獎項,他是第一個參與的高中生。
得知獲獎消息的時候,晏劭廷一開始覺得是假的,怎么可能呢?“我一個高中生,沒有受過指導,沒有人帶,拿到這個獎,真是難以置信。”
紅點獎的評委是這樣介紹晏劭廷的作品的:一份作品沒有再能添加的部分,也沒有應該扣減的部分,它是恰好完美的,這樣的作品便是紅點獎的最佳設計獎。
得了獎,晏劭廷只是在現場領獎的時候開心了一下子,很快他就覺得不開心了。因為獲獎之后,晏劭廷本來以為會交到很多朋友,會有人找到他,看能不能一起做些更有趣的事情。但是,他發現,雖然他獲得了很多媒體的關注,也好像有很多人知道他了,朋友圈中也有很多人在轉他的故事,但人們似乎更熟知的是一個零零后獲獎了,并不在意他叫什么名字,他是怎么想的。
很多人喊他“學霸”和“小才子”,他都拒絕這樣的稱呼,說自己就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成績一般。

獲獎后,參加電視節目的錄制和媒體采訪,對他來說也挺新鮮的,但同時他又覺得把最美好的時間都花在這些自己其實不是特別需要的東西上,真正美好的東西反倒錯過了,比如伙伴、青春、校園、黃昏下的教室……特別可惜。
2018年2月初,埃隆·馬斯克成功發射了一枚火箭上太空,寓意著人類與太空旅游又拉近了一點距離。晏劭廷非常激動,馬斯克是他的偶像,他也希望有一天能夠探索宇宙,在20多歲的時候,可以去宇宙里面玩一趟。
“我的內心留給星辰大海,為更深遠的事物而熱淚盈眶。”晏劭廷說。
這就是一位零零后少年真實的內心獨白,他告訴人們,認識我,不只是看到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