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壯哉我中華詩詞綿延不斷,雄哉我中華詩詞洋洋大觀,奇哉我中華詩詞星移斗轉,美哉我中華詩詞春色滿園!”2017年年底,在《我是演說家》節目中,清華大學碩士楊奇函憑借主題為《詩詞之美》的演講,引得全場嘉賓集體膜拜,連陳魯豫都忍不住稱贊“真精彩,我今天晚上回家就背詩詞去”。這段充滿文化底蘊的視頻讓楊奇函圈粉無數。
楊奇函還是“人氣青年作家”“《奇葩大會》的段子手”“《中國詩詞大會》策劃”……很多人都很好奇,他是怎么過上自己想要的1%的生活的?
上清華大學之前,楊奇函的爸爸就說:“你以后能做個對社會有點用的人就不錯了。”他的心態起點很低,所以楊奇函從來沒有逼迫自己成為“學霸”的動力。相反,楊奇函小時候的夢想是像舅舅一樣,成為一名優秀的鄉村木匠。舅舅打的家具非常精致,楊奇函經常到他家去玩,也喜歡做木劍和木刀,做好了之后就和表哥“對打”。

小學四年級那年,表哥領著楊奇函到同學家玩,看到一堆準備賣的舊書,楊奇函從里面挑了一本《山海經》,里面有許多民間傳說,從那以后他就喜歡上了詩詞歌賦,尤其喜歡對聯。但在老師眼里,楊奇函還是那個淘氣的“學渣”。有一次上課,因為一件小事他把老師給氣哭了,老師罰他寫檢討,楊奇函就套用《出師表》的格式,寫了一篇3000字的文言文檢討書。結果老師沒看懂,再次狠批了楊奇函一次,說他寫檢討書不認真。
到了中學以后,楊奇函終于遇到了伯樂。剛上中學時,他經常與班上的同學打架,有一次打架之后,老師讓他寫檢討,楊奇函故伎重演,用對偶、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了半文言文半白話文的檢討,老師讓他當著全班同學念一遍,以示警告。結果楊奇函念完了之后,贏得了全班同學的熱烈掌聲。
從那次寫檢討以后,無論班級里有什么事,老師都派楊奇函去做,代表班級講話,讓他競選學生會主席,每次他都不辱使命。但首次參加高考,他卻折戟沉沙,報考上海復旦大學落榜,寫給北大的自薦信也石沉大海。
楊奇函轉到大慶實驗中學復讀一年,年邁的姥姥給他當陪讀,考試成績一直上不去,班主任老師是心理學碩士,對楊奇函的分析是:知識學得特別多,應該反思、沉淀。而姥姥的分析結果與老師是一樣的,只不過表述方式不同罷了,姥姥說他學雜了,得尋思尋思。
不過楊奇函尋思的不僅僅是如何成為高考狀元之類的“學霸”,而是在目前自己盡最大努力的情況下,能報考最理想的大學。高考前,他仔細分析了名校歷屆報考數據,準確抓住同屆高考生的心理“弱點”,撿漏報考清華經管學院,甚至至今都是該學院在黑龍江招生的最低分紀錄保持者。
所以,生活中的楊奇函,總調侃自己是“學渣”。考上清華大學后他才發現,同宿舍對床是寧夏理科狀元,挨著的是四川文科第四名,斜對角是湖南理科第六……而楊奇函在黑龍江省內排第25名。跟他們比,他不是“學霸”,而是名副其實的“學渣”了。
認清楚現實后,他反而心安理得,沒了做“學霸”的念頭,開始投入到校園社團活動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并競選為學生會主席。在豐富的課外活動里,楊奇函發現了更廣闊的天地,除了成績和論文之外,還有更多有趣的人和事值得去學習。
他的幽默感就是在這時候打下基礎的,在本科四年里,他有意識地選擇那些能打開自己情懷和修養的書,包括傳統文化、歷史典籍、演講口才、人物傳記,他理解了書的內容,再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看這個世界的角度。
等積累到一定程度,有趣的“?!本统霈F了,可以自己創造“笑點”,成為“自帶幽默感”的人。對于社會上的熱點,他感覺有話要說,索性建立了個人自媒體微信公眾號,寫出10多篇“爆款”網文。他說:“只有具備了特種兵的體格,才能淡定地跟流氓講規則?!薄敖洺S腥藥е薮蟮膬炘礁泻蜔o辜臉說‘我很直‘我人好‘我想什么說什么。他們秉承著強大的道德自信和倫理自負昂首挺胸走在人生大道上。但是,鐵和血的事實證明,他們在社會中姥姥不親、舅舅不愛,四處碰壁,人見人煩,聚會是氣氛狙擊手,工作是團隊纖維瘤,聊天是話題終結者,戀愛是情場鬼見愁。”“1%的生活不是奢華和虛弱的強大,而是敢于放棄99%的平庸。”因為文風犀利,單篇閱讀量最多達1億多。有人說他寫的是“毒雞湯”,也有人讀得過癮。
2015年,楊奇函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如果你想過1%的生活》,文風沿襲幽默犀利風格,直指成長痛點,不閃躲、不逃避。2017年11月,他的新書《你怎么弱得心安理得》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楊奇函也成為“人氣青年作家”。
2013年,在清華讀研究生的楊奇函做了個決定:休學,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做一年訪問學者。但到了倫敦后,他發現嚴肅的學術研究并不是自己喜歡的方向,他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聽脫口秀、做飯、健身等事上,因為這些事情,他能感覺到自己是接地氣的,還保持著闖蕩天下的元氣。
一年滿后,楊奇函回到清華順利完成研究生學業。因為擔任過學生會干部,他經過學校干部的選拔,在清華大學校長辦公室工作,之后進入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創業發展處任職。進入中央機關體制內工作,對于很多清華畢業生來說,是一條旁人稱羨的道路,但對于楊奇函來說,這并不是自己想過的1%的生活。
“最終選擇做什么,要趁著年輕多嘗試,總結自己和所做事情的特點來匹配,用排除法找到中意的。這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他依然喜歡讀書,喜歡和有趣的人交流,喜歡演講思辨的快樂,所以他決定放棄體制內的“鐵飯碗”,進入一家大型咨詢公司為企業做培訓。此后,楊奇函開啟了忙碌的生活。一次,給中央電視臺員工培訓后,他被推薦給《中國詩詞大會》總導演,成為《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的策劃人員。因為從小喜歡古詩詞,這份策劃工作他做得很開心。因為他豐富的知識儲備和雄辯的口才,《我是演說家》《奇葩大會》等熱門綜藝節目都向他拋來了繡球……讓楊奇函沒想到的是,辭職后的人生像開了掛,更多大門向他敞開了。
2018年3月,楊奇函登上《奇葩大會》第二季的舞臺,他脫口而出的詩詞歌賦,有種“四兩撥千斤”的瀟灑和“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氣勢,讓現場觀眾為之折服。而一轉身,他段子手的一面就出來了,張口一句“掌聲走一走,老鐵心里有”,讓大家誤以為分享現場成了他的直播專場。
越來越大眾的舞臺,讓楊奇函更加自信和放松。除了綜藝節目,楊奇函也喜歡加入不同的圈子和舞臺交流。有一次參加創投圈的活動,中間有一個環節是看似無厘頭的“PPT卡拉OK大賽”,選手根據PPT內容作即興演講。比如要講拉格朗日定理,可能第一頁是彩虹,第二頁是相聲演員。在這次“一本正經隨機性胡說八道”的比賽里,楊奇函得了冠軍。楊奇函的風趣和開闊的思維吸引了臺下的創業者,他認識了現在的合作伙伴,并成為一家短視頻社交平臺的合伙人。
在別人眼里,楊奇函很另類,也很有趣。現在,他回到清華大學開講座,向學弟學妹們分享自己的成長心得。有大學生問如何讓自己變得有趣,楊奇函說:“要讀書,還要多接觸有趣的人、事,看展覽或者多學一些技能,包括畫畫、拍照、球類運動,讓生活豐富多彩?!绷硪粋€同學提問:“面對現實的社會,如何保持自己心中的一抹情懷?”楊奇函簡潔有力地回答:“第一,你得明確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第二,保持情懷的前提是要有具備捍衛自己情懷的能力?!睆拇髮W起,楊奇函保持每年讀100多本書的習慣,海量的閱讀和社會交往的積累,為他尋找到心目中1%的生活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