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一套《瘋狂甲骨文》表情包成為斗圖圈的“新寵”,有三千年歷史的古老文字竟與“神馬、大神、有木有”等網絡流行詞產生了一系列神奇的“化學反應”,目前下載量已超過10萬,1000多位用戶打賞。誰能想到,其創作者竟是一位90后美女碩士。當初,她因“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誤”入考古系,又因畫熱考古冷知識成為“網紅”。有人戲稱,在考古圈她是“畫畫的”,在漫畫圈里她是“挖墓的”!

李子一是“南派三叔”的粉絲,讀了他的《盜墓筆記》和《鬼吹燈》這兩部網絡小說后,她對“挖墓”產生了濃厚興趣,于是,高考時就特意填報了鄭州大學考古系。
2013年10月,當時正讀大四的李子一在河南滎陽官莊遺址參加為期三個月的野外考古實習,這讓她大開眼界。普通人都認為考古不過是挖墓、挖遺址,其實它還包括很多內容,比如田野調查、室內整理、文物修復等。
實習期間,酷愛繪畫的李子一隨身攜帶了一個小本子,一有靈感就記下來,畫考古日記。她在微博上發布的系列漫畫,以獨特的方式帶領人們走進了一個妙趣橫生的考古世界。
漫畫中,那只憨態可掬的小狐貍“阿三”,其實就是李子一自己的動漫形象。她推出漫畫連載,一方面是想向大家普及考古學知識,另一方面是想給學弟學妹們留下點有用的東西。“考古實習七宗罪”“想做大師?苦練刮面畫線才是硬道理”……考古專業新手們常犯的一些錯誤,在李子一的系列漫畫里都能找到答案。
這一年的10月,李子一的考古漫畫被中國考古網在“圖說考古”系列上連載,并通過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推送,引來眾多追捧者。有高中生看到漫畫后和李子一聯系,說自己也想學考古。
這些漫畫因畫熱了考古冷知識,還獲得第四屆“發現中國·李濟考古學獎學金”公眾組一等獎、第二屆中國公共考古“仰韶論壇”公眾類一等獎。因為這一系列漫畫,李子一也變成了“網紅”。之后開始不斷有雜志社和出版社跟她約稿或是談出版。
很多網友也覺得不過癮,強烈要求她繼續畫下去,李子一決定通過漫畫向公眾“揭秘”考古生活。2014年冬,她出版了普及考古知識的《田野考古新手指南》繪本。
平時李子一喜歡和網友甩表情包“斗圖”,2017年初春的一天,正在研究甲骨文的她隨手翻開一本甲骨文字典,驚訝地發現:甲骨文里的象形字“熊”,怎么畫了一對翅膀?這寓意熊的耳朵、鬃毛,還是熊背后中了箭,又或者是只手舞足蹈的熊?她的考證雖然沒得到確切答案,但她用漫畫記錄了這個有趣的過程。
甲骨文是先人們腦洞大開的體現,天真爛漫,極具想象力。比如一個人頂著蠟燭,就是“光”;一個人拄著拐棍,是老人的“老”;一個人在籠子里痛苦地流汗,是“囚”。李子一知道,對于這些漢字鼻祖,人們總有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距離感。厚重的文字精華,因為缺乏時代性解讀而受到冷落,現在認識甲骨文的人可謂鳳毛麟角,不免遺憾。于是她突發奇想:能否讓它和最時尚的表情包“聯姻”呢?那肯定會很好玩!
這個90后女孩知道,甲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有些字或多或少具有象形圖畫的痕跡。其實早在大一時的《古文字學》課,就勾起了她對甲骨文的興趣,主講教師王建軍常常帶大家朗讀青銅器上的銘文,感受古文字音韻。這么有趣的課,卻只有考古和歷史專業學生能體驗到,多可惜啊。
“如果將其制作成表情包,也許會引起很多人學習甲骨文的興趣。”聽李子一這么一說,她的同學李舒桐也很認同,“仔細觀察才發現,甲骨文還真的很像表情包哎!”
何不試試,讓甲骨文動起來?李子一選了馬、齒等幾個字,一邊手繪草圖,一邊上網學習制作動圖。根據步驟一點一點做,一個簡單的動圖她做了整整4個小時。那段時間她的作息是從早上10點一直做到次日凌晨2點,別的事兒不干,就是坐在電腦前做動圖。
剛開始做,很費勁。比如,“夢”字的甲骨文形態是一個大眼睛的人躺在床上。李子一的設計是一個人從右側走到左側床邊坐下,眼睛漸漸睜不開,然后躺下開始做夢,寓意“睡覺”。

可畫中人物每走一步,就得畫5張圖。在制作“回家咯”動圖時,她覺得“家”字的甲骨文字形頗像一只小烏龜,那就用小烏龜的爬行來表達回家含義吧。為了畫得生動,李子一蹲著觀察家里養的烏龜,用手機錄下它的爬行過程,再慢速回放,看烏龜的眼睛怎么眨、尾巴怎么擺。
出乎女孩意料的是,她提交的成稿,卻被審核人員連續3次打回,要么是縮略圖沒截取在最能表情達意的一幀,要么是圖像上有臟點。但李子一毫不氣餒,一遍遍地修改完善,屢敗屢戰。
2017年8月17日,李子一忽然收到微信平臺消息,她的《瘋狂甲骨文》微信表情包正式審核通過,兩天后在微信表情商店上架!當時,她在人頭攢動的上海虹橋火車站興奮地蹦個不停。
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老甲骨文,被搭配上各種色彩,做出卡通化的局部動態效果,演繹出“女神”“贊”“上天”等網絡流行語。李子一沒想到,這套《瘋狂甲骨文》表情包上線后很快就在網絡上火了起來。有人說:“甲骨文搭配精美的配圖,變成可愛的表情包,真的是一種快樂享受!”還有網友評價:“漢字起源于甲骨文,是由象形表義發展而來的圖形符號文字,造字伊始即極具‘表情包的魅力,一經動畫激活,更活靈活現,帥呆了!”
李子一說,這款表情包最大的特點在于其似字似圖,基于甲骨文創作而來,幽默生動,可謂妙趣橫生。“一邊聊天,一邊斗圖,用上這古老的甲骨文字,瞬間感覺自己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截至2018年4月初,《瘋狂甲骨文》上線僅7個月,下載量已超過15萬次,作為創造者的她,還被1000多位用戶打賞。
“我看過后臺數據,我這個表情包的使用者從小學生到50多歲的人都有。”從人群分布來看,李子一也算是“打入了群眾內部”。
“怎么能用最簡單、最有趣的辦法讓大眾了解考古”,是李子一“搞事情”的唯一主題,所以她在不斷嘗試,試圖讓大家能一直有新鮮感。從當初只有部分受眾的漫畫,到現在人人都可以用的甲骨文表情包就是新的試驗。
表情包“火”了,甲骨文也“活”了!從龜甲獸骨到手機屏幕,遠古文字與流行表達的跨時代聯袂,引發無數人驚呼,看到了傳統文化的時尚潛能。現在,已在英國南安普頓大學考古系取得碩士學位的李子一,接下來打算繼續讀書,最近正在申請博士,但是她的考古科普之路不會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