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露揚
近日,仙樂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仙樂健康”)第三次申請IPO。
證監會網站顯示,早在2016年3月11日,仙樂健康就向證監會提交了擬登陸主板的招股書,但資料顯示,在2017年1月21日中止審核。2017年7月14日,仙樂健康再一次向證監會提交了擬登陸主板的招股書,并在當年9月更新了招股書,但一直沒有結果。
而這一次,仙樂健康改道創業板。根據招股書,仙樂健康此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2000萬股,募集資金4.66億元,用于安徽馬鞍山生產基地建設、仙樂健康研發中心建設、仙樂健康B2B營銷、包裝車間技術改造四個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那么這家保健品公司的盈利模式是怎樣的呢?其未來的發展是否具有持續性?此番沖刺A股能否得償所愿?帶著這些問題,《投資者報》記者閱讀了大量相關資料并設法聯系到了仙樂健康的負責人,但對方并沒有直接回答記者的問題,而是表示“一切以招股書披露內容為準。”
公開資料顯示,仙樂健康主要為其他品牌的營養保健食品提供研發、生產、銷售以及技術服務。主要產品有魚油軟膠囊等營養保健產品。據了解,現今市場上的輝瑞、葆嬰、康恩貝等品牌的保健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仙樂健康生產的。
從財務數據上看,仙樂健康在資產流動性上存在一定的風險。2017年年底,在仙樂健康的5.09億元流動資產中,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存貨分別為:1.6億元、0.64億元、1.93億元,三項合計4.17億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高達80.93%。同年,仙樂健康的流動負債高達4.12億元,占流動資產的80.94%。
此外,關注到速動比率,2015~2017年,仙樂健康的速動比率分別為:0.44、0.84、0.77,均小于1倍,顯示了企業短債償債能力也有待提升。同時,在應收賬款周轉率這一衡量企業經營水平和償債能力的另一個重要指標上,仙樂健康也一直處于較低水平:2015~2017年,行業均值為:33.25%、31.09%和24.49%,而仙樂健康為15.32%、8.33%、9.44%,水平遠遠不及行業均值。
而根據最新披露的招股書,仙樂健康2015~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8.24億、7.87億和13.3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0.56億元、7.04億元、1.04億元。
在這組數字中,2016年的凈利潤竟是2015年的12倍、2017年的7倍,引起了記者的注意。2016年究竟發生了什么,引得仙樂健康的凈利潤突然暴增,而隨即又陡然下降呢?
為了查明2016年凈利暴增的真相,《投資者報》記者查閱了2016年仙樂健康招股書,并獲得了一些關鍵性信息。
原來,2015 年9月30 日,仙樂健康與輝瑞制藥簽訂了關于廣東千林健康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千林”)的《股權轉讓協議》。仙樂健康將旗下子公司廣東千林健康產業有限公司,以1.44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輝瑞制藥。
根據招股書,截至2016年年底,仙樂健康擁有11家子孫公司。除了當年2月12日在德國成立的仙樂海外未實質經營外,其余10家子公司均正常經營。其中,只有兩家子公司盈利,分別實現凈利潤29.67萬元、338.89萬元。其余的8家子公司全部虧損,合計虧損3799.7萬元。虧損最多的為廣東阡陌,其去年虧損額為2152.13萬元。也就是說,仙樂健康相當于把最賺錢的子公司出售了。
根據該股權轉讓合同,此次轉讓自2015年12月1日起開始生效,2016年1月4 日,仙樂健康完成廣東千林轉讓的工商變更手續,而這也是公司向證監會遞交擬登陸主板招股書的前夕。截至2016年披露的招股書簽署日,轉讓事項已全部完成。正是這一非經常性收益使得仙樂健康2016年凈利潤猛漲,2017年只能又回落下來。
伴隨著這場聲勢浩大的重大資產重組落下帷幕。仙樂健康完全放棄此前唯一的自有品牌,至此,仙樂健康變為一個純粹的代工企業。
這場“賣子”對仙樂健康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呢?一年多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從財務指標的“亞健康”狀態也不難看出,失去了自主品牌的仙樂健康過得并不如意。
在出售子公司后,公司也失去了高新企業認證帶來的稅收優惠,這將對企業的盈利造成一定的影響。2014~2015年,仙樂健康被認定為高新企業技術,并在優惠期內享受15%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仙樂健康在2017年的招股說明書中表示,公司享受的稅收優惠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2016高新企業技術產品收入占當年總收入未達到60%以上,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優惠稅率的要求,導致公司不得不按25%稅率計繳企業所得稅。
從財務報表看,2014~2015年,稅收優惠金額分別為:701.65萬元和766.98萬元,凈利潤占比在10%以上,影響較大,后續如不能再獲得稅收優惠,對業績的影響不容小覷。
同時,自有品牌生產與合作代工生產的盈利水平也相差不少。從仙樂健康披露的數據來看,2015~2017年,仙樂健康合同生產模式的毛利率分別為:31.85%、31.96%和31.28%,而自有品牌銷售的毛利分別為:77.78%、54.44%和58.67%。在生產模式上,合作生產模式下毛利率較低。更重要的是,合作生產模式下,對合作企業的依賴性不言而喻。換句話說,如果合作的品牌商后續選擇更換生產商,對于仙樂健康來說就可能產生致命打擊。對于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也是帶來了不確定性。
不過,好在仙樂健康早就認識到這個問題,并做了一定程度的保護。在出售廣東千林的同時,仙樂健康還與輝瑞制藥簽訂了《生產與供應主協議》、《供銷協議》。根據這些協議約定,從交割日起仙樂健康向廣東千林生產和供應產品,并享有指定產品的獨家供應權,期限為十年。
但對于仙樂健康來說,考驗才剛剛開始,即使存在諸多問題的仙樂健康后市能夠成功過會,然而當產能繼續擴充時,作為一家沒有自主品牌的代工企業,仙樂健康的龐大產能能否有效消化并持續盈利?這還有待市場的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