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
摘要:隨著近年來全球經濟化的迅猛發展,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參與度不斷提高,進一步實現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轉型。在互聯網經濟的影響下,國際貿易的發展更加深入,其影響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對我國整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非常關鍵的影響。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國際經濟貿易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相關領域提供一些借鑒意義。
關鍵詞:國際經濟貿易;中國經濟;影響
引言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越來越快,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也更加頻繁。實際上,從一個國家的角度來看,國際經濟貿易本身可以被看作是社會分工的擴展以及資源合理配置范圍的擴大。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各國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自身優勢進行科學合理的社會分工,有效的利用各類資源。而在互聯網時代,各種信息技術得到了大范圍的推廣和應用,各國之間可以實現快速高效的溝通,再次促進了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
1國際經濟貿易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目前,我國采取的最有效的經濟向外發展策略就是不斷提高國際經濟貿易的參與度,這也是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在當前時期,我國已經逐漸發展成為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大經濟體。尤其是在“一帶一路”的影響下,我國進一步擴大了國際經濟貿易的范圍和深度,在極大程度上帶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
1.1積極影響
從我國經濟的發展來看,國際經濟貿易對于我國帶來的影響有利有弊,其產生的積極影響如下:首先,國際經濟貿易有利于我國市場范圍的擴大,并且加大了市場之間的競爭,使得我國廣大消費者可以在國際大市場中享受到品質良好的產品和技術。對于企業而言,國際經濟貿易使企業的發展不再局限于一定的區域,有利于企業經濟的穩定上升。近年來,我國對于外資的利用也在不斷提高,正是由于外資的流入,使得我國許多企業緩解了資金不足造成的一系列問題,促進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其次,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并可以按照國外具體的發展案例和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對經濟市場進行調整。比如,在國際經濟貿易的積極影響下,我國第三產業得到了高效的發展,經濟增長速度也有所提高。再次,國際經濟貿易可以提高我國企業的有效競爭意識,促進企業的提升和發展,使我國逐漸改變傳統時期企業實施粗放管理存在的不足之處。面對淘汰壓力,企業會促使自身進行科學的發展和調整。
1.2消極影響
國際經濟貿易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言是一把雙刃劍,盡管國際經濟貿易為我國帶來很多積極影響,但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良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的參與越來越深入,涉及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在此背景下,貿易壁壘所帶來的一系列不良影響開始顯現,比如,農產品在進行出口時因為生產流程沒有達到規定標準和要求而遭受到綠色壁壘。這不但使我國企業喪失了良好的信譽度,還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受到經濟波動等問題的沖擊,通貨膨脹問題不斷加劇,導致匯率出現頻繁的波動,使得商品價格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2國家對外經濟貿易的戰略選擇
2.1戰略性的貿易政策實施
隨著國際經濟的風云變幻,當前在國際經貿發展和競爭中有關的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有所抬頭,這就導致各個國家之間的現代經濟貿易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能夠更好地應對國際經濟貿易領域中的機遇與挑戰,各國都在制訂相關的經濟貿易政策。比如,我國從1992年就取消了進口調節稅;1994年取消了進出口指令性計劃;2007年開始執行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在新貿易法中將我國與世貿組織不符的地方進行修正,并對近年來出現的貿易交流新情況以及推動外貿健康發展的相關要求作了修改,另外在新貿易法中還完善了對外貿易監督制度;2013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將上海設定為自由貿易試驗區;截至2017年3月底,我國簽署完成了中國—韓國、中國—澳大利亞在內的14個國際經濟自由貿易協定。這些都是結合我國經濟貿易的實際情況,在貿易經濟政策上做出的戰略應變。
2.2逐漸增強對優勢產業的扶植
產業政策實際上是國際經濟貿易中的重要衡量部分,但是,我國的傳統產業政策覆蓋面過于寬泛,看似完善實則卻沒有突出重點。我國的經濟貿易在長期的進步與發展中一直存在著這個劣勢,這無疑成為阻礙我國經濟貿易發展與交流的因素。因為真正需要進行經濟扶持的產業沒有得到扶持,難以發揮其對外的經濟貿易優勢。所以基于當前中國國情而言,應該及時選取重點產業不斷進行扶持,將相關的產業優勢、發展潛力以及經貿影響力,帶動現有的弱勢產業跟進、發展,特別是要重點提升優勢產業的競爭力,最終實現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比如應逐漸加大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以及航空航天產業的經濟投入,促使這些新興科技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在更好的貿易政策環境支持下獲得快速發展。以現代優勢產業的經濟發展潛力以及影響力,逐漸引導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從而盤活整個國民經濟,最終將會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3中國經濟發展的對策分析
在當前時期,為了切實增強我國在整個國際經濟貿易中所處的位置,盡可能地降低經濟發展期間所遭受到的不良影響,必須要立足于整體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措施。首先,需要不斷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和調整。科學的促進經濟結構的發展和優化,可以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對一些具有污染性和能耗較高的企業進行嚴格的管控,使得產業結構更加完善。除此之外,為了在國際經濟貿易的大市場中站穩腳步,還需要加強資本市場的進一步完善,從多個不同的方面來完成對企業結構的合理整改,包括:資源配置、資金流通等。其次,應該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不斷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這樣可以擴大世界內的貿易范圍,降低經濟波動對我國產業的不良影響,通過多種合作模式來加強和其他國家的經濟溝通和貿易往來,達到資源共享,促進經濟快速高效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從改革開放至今,我國一直堅持走出去的原則,發展開放性經濟。盡管在全球經濟化的發展過程中遇到過問題和阻礙,但是我國始終堅持發展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合作。國際貿易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有利有弊,必須要針對現實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迎接新的機遇和調整。
參考文獻
[1]羅慧惠.芻議國際經濟貿易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J].中國商論,2018(10).
[2]許馨月.國際經濟貿易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探析[J].科技風,2018(6).
(作者單位:西安思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