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據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概述,包括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內涵和特征,以及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借鑒國內外經驗,運用上市公司包含股價信息的KMV模型進行了實證分析,此模型也包含了對未來的預期。KMV模型有效的解剖了其實質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這對于今后商業銀行發展將有重要意義。因此,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控制被大大提高。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用風險;KMV模型
一、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概述
(一)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內涵
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是指銀行日常經濟活動在信貸領域的風險,是指受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銀行在信貸經營與管理過程中,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目標經常發生偏離,有遭受信貸損失的潛在可能性。
(二)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特征
1、非系統性。信用風險的非系統性特征表現的非常明顯。借款人的還款能力主要受與借款人有明確關系的關系非系統因素的重要影響,如貸款的投資領域和借款人經營能力,還款意愿等。
2、信用風險概率分布可偏性。信用風險概率分布的偏離是由公司違約的小概率事件以及貸款收益和損失的不對稱造成的。市場的波動價格是以期望為核心的,主要圍繞期待值上下波動,一般市場風險的收益分布是對稱的,可以用正態分布曲線表示。與之相比,信用風險的分布并不非常對稱,而是有一定的偏離,收益分布的曲線有一端向左下方傾斜。
3、信用風險數據獲取的困難性。相對于市場風險,量化銀行信用風險所需的觀察數據較少且不易獲取,其原因有四:一是貸款的流動性差,缺乏二級市場,貸款的交易并不是公開交易的;二是貸款的持有時間比較久,即使出現到期違約事件,它的頻率比市場風險的觀察數據要明顯少;三是信用產品很難像市場風險那樣采用盯市的方法,一般在貸款違約前運用賬面價值,所以其數據不足以反映信用風險變化的過程;四是信息不對稱,直接考察信用風險的變化是不容易的。
二、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現狀及實證分析
(一)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現狀
1、銀行業市場份額集中度分析 。在當今的市場經濟體制條件的推動下,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得到了飛速的向前發展,在我國現有經濟體制下, 國家政策性銀行和國有銀行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壟斷著我國的金融市場,占據主導地位。
2、銀行資產質量分析。截至2016年12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5921億元,比年初增加99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0%,比年初上升0.05個百分點。有人表示,雖然在對付危機時取得了不良貸款的比例和余額“雙下降” 的良好成績,但對信貸增長速度比較快的情況下隱藏的信貸資產質量風險依然要保持比較高的注意。銀監會將會處理好信貸政策的靈活性、連續性、穩定性的關系,在保持增長結構的同時,始終將防范、化解信貸中產生的風險放在重要位置。
3、銀行產權制度分析。我國商業銀行產權屬性屬于國有產權制度(少數股份制銀行,絕大方控股,一股獨大),很久以來商業銀行雖然實施了內部體制改革,但是沒有提到體制的重大轉換以及產權屬性的變化。由于欠缺完全經營和處置財產的因素,我國的商業銀行中會體現各級政府的一些意愿。欠缺產權的清晰,我國企業、政府,國有商業銀行實際上是“產權主體同屬于國家”。所以國有企業和國有商業銀行并無實貸款,像是“內源融資”,出現了“國有企業經營再差,銀行也為其提供貸款”的現象。
4、銀行內部經營管理分析。商業銀行內部的風險管理經過五個階段的進化,即風險控制、風險分散、風險規避、風險經營和風險管理。這五個時段循序漸進、趨于完善和走向成熟。我國銀行業起步晚、發展慢,到現在為止,銀行內部經營管理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系統,管理相對松懈,特別是在信用風險管理方面,依然停在風險控制向風險管理過渡的時期,也沒有形成信用文化,在風險的測量、識別等方面,方法還是不先進、手段比較簡化。
(三)基于KMV模型的中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實證分析
1、KMV模型。KMV模型是基于期權定價理論對風險債券、貸款進行估價以及對信用風險進行的度量,是信用風險模型的典型特征。該模型認為企業違約概率主要取決于企業的資產市場價值、資產回報率和企業的資本結構。該模型使用了兩種關系:第一種是企業股東市值與它的資產市值之間的結構關系,即當企業資產市值下降時,企業失去了還款動力,會將企業的資產交給銀行處置,而“有限責任”保護了股東們的損失不超過初始的投資量。第二種是企業資產價值的波動程度和企業股東市值變動程度之間的關系,這里引入用違約距離來表示企業資產未來市場價值的均值到違約點之間的距離,而用企業期望違約頻率(EDF)來表示企業未來某一特定時期的違約概率。當企業的資產價值上升時,違約點也相應的上升,EDF下降。KMV模型中既需要有市場交易的信息數據又要有相關的財務數據,可以全面迅速地反映上市公司的信用狀況,因此,它非常適用于對上市企業進行信用風險的監測。
2、樣本選取。本文選取在滬深兩市上市的2016年4家國有商業銀行作為實證研究的對象,分別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
求解方程組即可得到四大國有商業資產價值、其波動程度及違約距離。
(四)KMV模型的結論分析
第一,四大國有銀行中,總股數、總負債、基本日收盤價以及股票市值最高的都是商業銀行是商業銀行,它們之間的關注是正相關。第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日收益波動率與年收益波動率最高的是中國建設銀行,依次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說明商業銀行日收益波動率與年收益波動率成正比。第三,中國工商銀行與中國建設銀行資產價值波動率基本持平,而中國農業銀行最差。第四,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違約距離最高的是中國銀行,而中國工商銀行最低,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違約距離與預期違約率并非呈現正相關,而是有一定的負相關性,可以看出,違約距離越大,發生違約的可能性就越小。
綜上所述,我國商業銀行的債務面值占資產市場價值的比例都高于90%,這也是導致我國商業銀行的違約距離處于較低的位置,根據某一時期違約距離和預期違約率制度的映射關系,違約距離越小,預期違約率就越高。
三、完善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健全信用風險管理組織機構
一方面,加強政企分開,政府的只能跟市場職能充分結合。不要過分依賴政府。另一方面,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組織的不健全,大大增加了銀行的信用風險,減緩了銀行發展的腳步,銀行應該健全信用風險管制的組織機構。
(二)增強員工的信用風險管理文化素質
銀行應當積極選配一些高素質的人才,從多方面考核這些應聘人員,考核這些人的專業素質與道德素質,看是否適合銀行的工作,能否給銀行帶來績效,為了給銀行帶來更大的利益,提高銀行的應聘標準,讓一些高素質人員通過競爭上崗。通過增強員工的業務積極性和專業業務素質,可以有效的減少信用風險的問題。
(三)強化信用風險管理的外部市場環境
加快完善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以及社會信用體系,鼓勵金融創新,以豐富銀行管理信用風險的思路,為銀行提供多樣化的信用風險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盡快構建高效的國家征信體系,鼓勵民間征信機構合法運營,強化企業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數據庫,為信用風險管理技術與方法的應用創造前提條件。加快完善銀行法律法規體系,鼓勵行業自律,加強監管力度,盡快建立嚴厲高效的失信懲罰機制,促進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優化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基礎。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湖北 武漢430011)
參考文獻:
[1]劉繪.中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11(5).
[2]陳國輝.KMV模型在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中央財經大學,2007.
[3]鄧佳琪.新時期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問題研究[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0.
[4]李棟.中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存在的問題及成因[J]商業經濟,2010(1).
[5]李樂.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現狀、問題及原因分析[J].金融經濟,2009(1).
[6]時坤.P2P網絡借貸的風險研究[J].時代經貿,2016(33).
[7]劉嘉穎.商業銀行應用AR技術前景探討[J].時代經貿,2017(7).
作者簡介:汪天倩(1989—),女,安徽安慶人,博士,湖北大學知行學院經濟與管理系金融教研室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