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暉
近期車市最大的熱點,無疑是2018北京國際車展。在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的汽車發展大趨勢下,正在面臨著產業巨變的汽車企業,在車展上紛紛秀出自己最新的產品,用最新的戰略擺明自己的轉型態度,整個車展現場洋溢著一種求新求變的氛圍。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公眾耳熟能詳的傳統品牌,以蔚來、威馬、奇點、云度、新特、拜騰、前途、愛馳、正道等為代表的一批“造車新勢力”,帶來了數十款新車,在車展上展開了一場集體“狂歡”,而威馬、新特、拜騰等還宣布開啟新車預訂,部分企業的量產車據說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就要交付市場。

從當初被稱為“PPT造車”,到如今在北京車展亮相實車,量產在即,這些源于互聯網概念的“造車新勢力”已經成為了中國汽車產業圈一股不容忽視和小覷的力量,進入了一段發展的關鍵時期。然而在車展呈現的亢奮背后,“造車新勢力”依然無法掩飾自身的一些癥結,無法完全打消人們的疑慮。
新車是否能夠按照計劃及時投入量產,而不是只停留在PPT上或僅僅有個概念車,這不僅是“造車新勢力”與傳統汽車企業之間的競爭PK,也直接關系到在新勢力圈內是否能夠搶到一根能夠領先身位的跑道。
就在北京車展開幕前,威馬汽車正式公布了其首款量產車EX5的售價,補貼后最低僅9.9萬元的價格,在“造車新勢力”圈引起極大震動。從4月20日上市至車展第一天的短短一周不到,EX5的訂單據說突破了1萬輛。威馬方面信誓旦旦地表示,今年就能將車輛交付到用戶手中。拜騰汽車4月25日也面向內部員工開啟首款車預售,今年下半年正式面向普通消費者預售。4月26日,小鵬汽車首款上市車型G3開放預訂,首批預訂名額為2000個。計劃在今年年底量產首款車型is6的奇點汽車,車展期間發布第二款量產車iM8。此前已經有π1、π3兩款產品上市的云度汽車,在車展期間發布了第三款產品π7。
仔細觀察這次北京車展上展出車型可以發現,蔚來、威馬、新特、云度、奇點、前途等公司展出的都是即將量產交付的車型,而像愛馳、拜騰、正道等入局較晚的公司展出的還是量產車的概念版本,離真正量產還有距離。一句話,“造車新勢力”群體中,幾乎還沒有誰真正實現了首款車型的大規模量產交付,其中也包括了最早宣布預訂的蔚來汽車。
蔚來汽車首款量產車ES8去年12月上市并獲得1萬輛創始版訂單,今年3月份開啟常規預訂,但其新車的交付時間被一再延后。今年年初,蔚來汽車CFO曾表示,ES8將于3月交付。隨后,這個日期被推到了4月。而根據近日蔚來董事長李斌的說法,ES8要在5月開始交付,6月才可形成批量交付,到9月底之前才能完成1萬輛創始版的交付,10月開始基準版交付。
已經預售的,交付一再“跳票”,而那些還根本沒有預售和量產的,到時是否也是遲遲拿不出產品來呢?在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目前新造車企業想要按照預期實現量產不太現實,延遲很正常。也有媒體直接指出,量產難題,正成為困擾造車新勢力的致命問題。在未來如果產品各個方面達不到之前宣稱的水平,對于造車新勢力而言,的確是一場生死考驗。
由于缺少生產資質,不少新造車企業都選擇了尋找傳統汽車企業進行代工,比如蔚來就選擇了江淮汽車進行代工,小鵬汽車找到了海馬,當然,這也是出于對自建工廠所需資金和管理負擔的一種考慮。現在看來,蔚來與江淮的合作之間可能有不少矛盾,也許是量產車遲遲無法交付的一個重要原因。
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曾說過一句信息量非常大的話:“知道造車燒錢,沒想到這么燒錢。”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對此感同身受,“以前看別人做車覺得100億太夸張了,現在自己跳進去才知道200億都不夠花。”兩人的觀點不謀而合,表達出一個新勢力造車的關鍵信息:沒有200億元別想造車。
的確,如果是要實實在在造車,沒有上百億元的資金,也許根本就無法開工。愛馳汽車的老總的谷峰和付強均出身傳統汽車制造領域,他們曾經算過一筆賬。全部按照最大化計算,建一個30萬輛產能的智能工廠需要40個億,開發一款電動車平臺需要20個億,做一個車身需要10個億,再配20個億的運營和人員成本,其中車身、運營和人員成本只能按照數量和年度累加,不能分攤。僅僅是表面上的簡單計算就需要80億元的費用。當然,如果初期產能規劃少一點,所需資金可能會相應減少一些,但同樣也是一個天文數字。目前愛馳規劃的產能為15萬輛,谷峰認為,愛馳三輪融資之后的70億元已經滿足當前的進度。
如此燒錢的一個行業,不少人卻打破頭要擠進來。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內涌入的“造車新勢力”數量達到314家,整個造車新勢力企業已完成了225億元至235億元融資。第一電動汽車網整理的數據顯示,蔚來汽車和威馬汽車的融資額度最高,分別為146億元和120億元,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新造車企業融資達到200億元。
吉利汽車的董事長李書福在4月26日的中國汽車論壇上說到:“雖然我們不能過度迷信互聯網思維,但是必須要重視互聯網的研究,必須要尊重擁抱互聯網。但我們不能濫用互聯網概念,現在很多人用互聯網電動汽車到處忽悠,我覺得很危險,老百姓那點錢賺得不容易。”這一番言論,給中國汽車圈、特別是那些“造車新勢力”扔了一顆“深水炸彈”。
從北京車展現場來看,在參展的新造車企業中,超半數都將主推新能源智能互聯SUV車型,擁有極具設計感的外觀和科技感的內飾,宣稱的續航里程也普遍較高,但是同質化的現象也極其嚴重,并不具有互聯網時代的差異化核心技術。這也許正是李書福說出那番話的原因所在。當年老李曾說出過“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沙發”的名言,如今不少公眾也戲稱:“新勢力造車=四個輪子+一塊電池+大屏幕iPad?”
業內普遍認為,對造車新勢力來說,能否如期交付是未知數。未來在后續發展資金、產品質量管控、差異化競爭、售后服務能力等各方面,它們都將面臨更大考驗。如果只是本著圈錢的目的來撈一票就走,無疑是對造車事業的一種褻瀆和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