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葦
4月22日早,中國商務部透露,已收到美方希望來北京進行經貿問題磋商的信息,中方表示歡迎。
此前一天,21日晚,美國商務部就曾表示,已批準中興通訊提供更多材料的請求。這被輿論解讀為中興事件可能出現轉機的信號。
全球關注中興通訊的這場“劫難”始于美國毫無預兆的一紙禁令。
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網站公告,激活針對中興的出口限制令。根據禁令,中興通訊及全資子公司深圳市中興康訊電子有限公司被限制及禁止申請、使用任何許可證或許可例外,或從事任何涉及受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約束的物品、軟件或技術的交易,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該禁令期限直到 2025年3月13日,長達七年之久。
4月17日,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回應:“中方將密切關注事態進展,隨時準備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在政府部門表態后,中興通訊領導層也開始了奔走斡旋。
當天,中興通訊在其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公司正在全面評估此事件對公司可能產生的影響,與各方面積極溝通及應對。同時在內部信中表示,公司已在第一時間成立了危機應對工作組,號召員工團結一致共渡難關。
4月19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再次強調,反對美方單邊主義的保護政策,將堅決捍衛國家和人民利益。希望美方不要自作聰明,否則只會自食其果。
4月20日,中興通訊官方發表聲明,回應了關于中興不合規的質疑,認為美方無視中興通訊兩年來的管制合規工作,執意施以最嚴厲的制裁,這對中興通訊極不公平,中興不能接受。當天下午,中興通訊召開新聞發布會。董事長殷一民直言:“我堅決反對美國商務部做出這樣的決定,堅決反對不公平、不合理的處罰,更反對把貿易問題政治化。”
實際上,美國禁令緣于2017年中興在美違規受罰事件。2017年3月,美國指控中興通訊違法向伊朗及朝鮮出口電信設備并提出人員整改要求,中興認罰并達成和解協議,同意支付 11.92 億美元罰款,并于5月通報了4名高管已離職的證明文件。依照協議,中興如果在簽署協議的7年之內,沒有違反美國管制出口貿易條例(EAR),就可減免3億美元的罰款。
此次,美國商務部再次發難,其在禁令理由中認為中興整改措施不到位,沒有根據和解協議對違規的另外35名員工進行處罰。“中興在處罰期間,曾多次做不實陳述,還對從事非法行為的員工發放獎勵。”甚至美國商務部長羅斯表示:“中興通訊誤導商務部,也沒有處罰相關員工,這種令人震驚的事情讓人無法原諒。”
此前,媒體獲得的一份中興通訊內部溝通資料顯示,中興通訊已在3月初發現問題時進行整改,向美國商務部就相關情況做了詳細陳述,并附上已經采取措施的證明文件,請求美方在4月30日之前完成調查。但未待月末,美國商務部已于4月16日發布禁令。
4月22日,中興通訊公告稱,公司已經且正在采取措施以遵守該拒絕令,同時積極與相關方溝通以及尋求解決方案。
美國商務部的合規質疑將中興通訊逼迫到停擺邊緣。
在4月20日的發布會上,董事長殷一民表示,美國禁令將使公司立即進入休克狀態。
目前,中興通訊的業務包括三部分:運營商業務、政企業務和消費者業務。每項業務都包含了硬件產品制造,都大量使用CPU、GPU、FPGA等各種芯片,而這些芯片均來自美國公司如英特爾、高通、賽靈思、德州儀器(TI)、亞德諾半導體(ADI)等。禁令生效當天,高通、英特爾、IBM等多家美國公司第一時間發出終止合作的通知,中興芯片代理商也依規主動停止了向中興發貨,中興絕大部分生產線即進入停產狀態。
隨后,英國國家網絡安全中心也發出新的警告,建議電信行業不要使用來自中興通訊公司的設備和服務。澳大利亞軍方隨即也表示拒絕采購華為和中興手機,澳大利亞國防部發言人稱,以前購買的中國公司產品暫時還在使用,但過一段時間將被取消。
4月22日,國資委研究中心發布的一份報告稱,中興通訊公司大約有20%至30%的元器件由總部在美國的廠商供應,在手機芯片以及5G技術的研發上面,也與美國企業有著密切的合作。

報告認為,一旦美國禁止中興通訊公司采購,就差不多相當于扼住了中興通訊公司的咽喉。我國通訊行業高度依賴美國芯片,加之中興通訊是我國最大的國有控股通信設備上市公司,遭遇制裁事件對中興通訊本身及行業都帶來諸多影響,對其他中央企業也必然帶來系列影響。
一位業內知情人士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中興曾經有一段時間要做自己的芯片,但之后又停止了。中興現在的手機芯片應該全部都是外部采購的,所有產品都基于外采芯片生產。”
突如其來的斷糧,使得中興即將面臨巨大的芯片缺口。國資委研究中心報告指出,中興比較常用的零部件如高速ADC/DAC、調制器、高性能鎖相環、中頻VGA等產品,大部分都要依賴于國外芯片廠商供應,暫時無法在國內獲得同等替代品。電信咨詢公司Northstream的負責人Bengt Nordstrom則認為,中興通訊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找到替代供應商,并重新設計其產品,包括光學和移動設備。
根據中興通訊2017年財報披露,中興在2017年的原材料存貨大約占全年原材料采購總額的8%,即保持在一個月左右的水平。按照這一存貨量,中興很可能在一兩個月內消耗殆盡,相關生產線將陷入癱瘓。《福布斯》雜志則評論稱,禁令可能使中興在未來幾周內申請破產。
東方證券投資人周軍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目前中興通訊陷入了非常被動的境地,只能寄希望于通過政府高層溝通出現轉機,在企業層面很難實現大的轉機。
4月20日,中興通訊發布公告表示,不會放棄通過溝通對話解決問題的努力,也有決心通過一切法律允許的手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維護全體員工和股東的合法權益。
此次禁令已使中美多家與中興有業務往來的公司受到沖擊。
自4月17日起,中興通訊A股和H股已停牌,30多家基金公司開啟密集下調中興通訊估值的模式,A股科技板塊受此影響紛紛遭遇跌停。在美國,來自中興通訊的營收占總營收三成的供應商Arcacia股價在禁令發布當天暴跌超過30%。此外,中興在美國的其他供應商,如高通、Finisar等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根據中興通訊2017年財報披露,公司有7家重要子公司,另有5家合營企業,34家聯營企業。一旦中興陷入困境,其相關企業也會受到波及。
國資委研究中心報告稱,制裁令很可能會延伸至與所有中興公司有關聯的企業,甚至殃及行業內所有企業,對其他中央企業也必然帶來系列影響。
4月22日,中興通訊在國內的相關上下游供應鏈廠商因為受到沖擊,已經有企業負責中興業務的員工開始休假,多個生產線停產。
中金報告稱,此次禁令若不能在1~2個月內達成和解,會影響通信設備和手機等業務的正常生產與銷售,同時對當前全球和中國的運營商網絡建設帶來一定影響,并有可能影響未來5G網絡的推進。
而5G業務正是中興通訊今年計劃的大動作。中興通訊在2017年年報中多次提到,“將持續加大5G等核心產品研發投入”“強化5G先鋒形象,推動全球范圍的5G商用進程”“通過5G承載、IP+光、CO重構等方案創新,領航極速網絡時代”。
根據wind數據顯示,中興通訊已經對其2018、2019年的財務數據多給出了預估數。按照預估,2018、2019年,中興通訊的營業收入將分別增長8.72%、12.35%,歸屬上市股東凈利潤分別增長13.20%、18.11%。在禁令發布前,中興通訊已經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Telefonica、意大利Wind Tre、比利時Telenet、白俄羅斯velcom、馬來西亞U Mobile,韓國KT等20多家運營商簽訂了5G戰略合作協議。
禁令發布后,多個中興相關產業鏈及5G概念股受到波及。風華高科、中富通、廣哈通信、潤建通訊、銘普光磁等相關概念股連續大跌,相關公司紛紛在平臺發布公告,表示中興事件影響不大,希望提振市場信心。
近兩年,中興等設備商在5G投資上頻頻出手。若此次禁令事件最終無法達成和解,中興的5G藍圖無疑會化作泡影,5G生態的產品布局和規劃也會受到波及。
中興通訊困境背后,折射中國芯片長期嚴重依賴進口的產業現狀。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達到2601億美元,貿易逆差接近2000億美元。另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CSIA)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的產品需求達到1.40萬億元,但國內自給率僅為38.7%。
“國內自產芯片短板對通信行業制約力度非常大,高端芯片的缺失意味著國內高端設備產業根基不穩。”紫光集團一位集成電路工程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消費級產品的芯片要求尚且較低,企業級的商用設備對芯片的要求更高,沒有高端芯片的高端設備產業無法生存。”
針對國內外的芯片產業差距,曾任電信行業資深分析師的周軍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認為,芯片產業作為技術產業基礎,在美國已經高度發達。而國內芯片產業起步晚,發展時間短,要追趕美國是非常艱巨的任務。按照市場邏輯,企業會采用最成熟、最便宜的芯片作為產業基礎。“國內芯片的研發尚需長期的巨大投入,等待技術成熟后降低成本的周期則更長。”周軍說,“當前自產芯片的競爭力還比較小,國內企業對美國芯片的依賴是合理現象。”
從全世界范圍來看,芯片產業已經過了黃金發展期。早期的國內芯片企業依靠山寨設備生產線而發展起來,在高端芯片上既無研發能力也無市場需求,企業的生存幾乎鎖定為中低端量產路線。“高端芯片研發生產的資金和時間成本都非常高,國內發展最快也需要5至10年。現存的國內芯片企業主要走中低端路線,銷往印度、拉美的低端市場,依靠低利潤生存。”前述業內不具名人士說。
面對芯片產業困境,政策也需要進行相關調整。一方面,近年國有基金在海外并購動作頻頻,而并購仍然難以獲得核心技術,還極易引起對方國家的警惕和排斥。“將產業發展聚焦于海外并購,在自主研發上卻投入不足。”周軍直言,“這樣的產業政策不利于自主研發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產業政策在制定中常常定下3年或5年目標,并不符合芯片產業的發展規律。“產業政策太急功近利,過于注重短期成效,中國的芯片產業的發展至少需要10年。”周軍說。
在政策之外,國內芯片產業還面臨人才和資本缺失的窘境。
“芯片產業對人才的知識儲備和技術要求并不比當前熱門的物聯網等產業要求低,但產業間巨大的薪酬差距也加劇了芯片人才的流失。”前述紫光集團工程師坦言,“由于兩三倍甚至更高的薪酬差距,大量電子類專業學生會在畢業后選擇物聯網或軟件產業,少數進入芯片產業的在工作一兩年后也轉行跳槽了。”
這位工程師指出,鑒于高額投入和長期低回報的產業特性,資本也鮮少進入芯片產業,多數企業需要自給自足。華為非常重視研發投入,持續不斷地向研發部門大量輸血,自產自用自銷,經歷了大量試錯和采用,才逐漸取得進步和成果。對于芯片產業而言,如果成品芯片沒有經過大量采用,就無法發現和解決問題,不如人意的產品無法得到市場認可,則會加重企業負擔,進而陷入負循環。“沒有資本助推,普通企業在研發上就很難發力,若自身投入過大甚至可能危及生存。”
針對芯片產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名譽理事長李國杰表示,中國在芯片研制方面的問題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不是靠“砸錢”就能追上的,經驗和人才都需要積累。
不過,李國杰也提到,中國集成電路領域近幾年的發展進步很大,紫光、華為等企業研發的芯片已今非昔比,設計能力也快速提升。此外,國內企業在突破發達國家計算機基礎系統壟斷方面,已做了一些嘗試,尤其是在“去IOE化”(去掉IBM的小型機、Oracle的數據庫、EMC的存儲設備,代之以自己在開源軟件基礎上開發的系統)方面已經有所突破。
國資委研究中心報告則建議,應從中興事件吸取教訓,在國家政策層面,要堅持改革開放,決不走閉關鎖國的老路;要加強重點產業、重點技術的攻關;要做好對相關產業進行臨時救助預案。
“中興事件是一次警醒,也讓國人深刻意識到芯片作為基礎產業的重要性,意識上的重視無疑能助推自產芯片的發展。”前述紫光集團工程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