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珍
4月19日,由方正集團鼎力支持的第42屆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以下簡稱ACM-ICPC)在北京大學正式開賽。經過激烈角逐,北京大學代表隊獲金牌第三的驕人成績,位居亞洲第一,追平歷史最佳。
北大代表隊的3位隊員分別是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吉如一、洪華敦,數學科學學院的丁力煌。自開學以來,每天下午兩點半到七點半他們雷打不動地出現在1318機房進行訓練,如今傲人的成績也證明了他們的努力和成長。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李文新曾多次擔任教練或領隊,見證了北大學子在這場高規格的國際性比賽中的蛻變和成長。“競賽題目來自計算機學科的一些前沿課題,解題過程中會用到大一、大二核心專業課的內容,所以也能考察同學們對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很多IT公司都采用了與ACM-ICPC競賽題目和考試形式類似的考察方法來遴選應聘者。”
細數往屆參賽選手,曾擔任Facebook CTO的Adam DAngelo 、PayPal合伙人Max Levchin、創建了Telegram的Nikolai Durov等,每一個都是計算機業內大咖,每一個都在各自領域做出了一番成就。
從ACM-ICPC競賽選拔出來的人才無疑是當前大學生群體中最拔尖的計算機編程人才。計算機編程介于理科和工科之間,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要求非常高,一個合格的計算機編程人才要將自己的思路表達成清晰的代碼邏輯,這中間需要大量經驗的累積。
目前,計算機人才培養中很難實現個性化、有針對性的指導,“學校開設的程序設計課程,如果要保證教學質量,就需要大量有經驗的合格助教,這對大多數學校來說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全國有很多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直到畢業也不太會寫程序。”李文新副院長說道。
多年來國內普及計算機學科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在人才儲備及技術培養方面仍然不容樂觀。面對計算機領域及人工智能行業對人才的大量需求,國內高校紛紛與ACM-ICPC接洽,實現高校與競賽的雙向互動模式,以此加快人才培養。
中國高校與ACM-ICPC結緣始自1996年,在上海大學錢偉長校長的支持下ACM-ICPC引入國內,此后各大高校積極派遣學生去國內外參加亞洲區預賽并沖入全球總決賽。
在中國大學生“走出國門”參賽的過程中,同學們為了取得優異成績而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做練習,無形中提高了自身計算機編程水平,于是最早一批國內優秀編程人才就此凸顯。ACM世界冠軍、第四范式創始人戴文淵說,“比賽就是一個‘Do more with less的過程,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比賽獲得學習和成長。”
與此同時,中國高校也開始積極將競賽“引入國內”,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西安交大、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先后承辦亞洲區域賽,邀請亞洲各國參賽隊伍來中國競賽,促進計算機編程技術互動交流。
特別是北京大學,在學生參賽和校方承辦競賽的過程中,一方面將競賽內容轉化為學生課程內容,提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學習競賽測評模式,在北大信科學院自主開發了POJ在線測評系統,使得學生在提交代碼后可以得到實時反饋,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以競賽為牽引,提升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計算機編程技術水平的雙向發展迅速加快了北京大學計算機編程人才培養的步伐。2005年,北京大學首次進入總決賽;2014年,北京大學獲得全球總決賽第三名,奪得金牌。
2015年5月,北京大學向ACM組織申請主辦權,歷時3年的考察研究,最終得以在2018年舉辦第42屆ACM-ICPC全球總決賽。這場競賽由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承辦,2018年恰逢北京大學建校一百二十周年,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建立六十周年,雙甲子的偶合使得二者在承辦賽事上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協作。
承辦伊始,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負責與政府部門對接,進行流程上的報批、邀請領導人、宣傳等工作。北京大學負責與國際組織對接,提供競賽場地、設備、系統部署等實質性工作。經過一年多的準備工作,競賽迎來了正式開幕。
來自51個國家和地區的140個團隊從各大洲區域賽上脫穎而出,來到北京大學參加全球總決賽。就在比賽前幾天,還有不少外國助教和參賽隊員在網絡上秀他們的中國簽證、北京美食、爬長城的照片,都說來北京參加比賽實在是太開心了,中國美食也好好吃。
在北京大學一百二十周年校慶之際,北京大學承辦第42屆ACM-ICPC全球總決賽并作為校慶首個活動,希望一方面向世人展現北京大學的計算機教育成果,提升北京大學在世界一流計算機領域高校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另一方面,加強國內外大學生在計算機編程方面的技術交流,為國家布局人工智能戰略培養和輸送更優質的后備人才。

競賽走進中國,走進北京大學,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此次北京大學承辦ACM-ICPC全球總決賽得到了校企方正集團的鼎力支持。
這樣的舉措,背后源于方正集團“校企”和“科技”雙重基因驅動。
此次競賽正值北京大學一百二十周年校慶,方正集團努力通過實際行動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北京大學,為母校獻禮。1986年,方正集團由北京大學投資創辦。多年來,方正集團一直秉承“源于教育、回饋教育”的價值理念,積極支持北京大學多個教學科研重要獎項及活動,持續設立“方正獎學金”“方正獎教金”累計獎勵2000多名北京大學優秀師生,助力北京大學舉辦“世界哲學大會”等。同時,方正集團堅持科技創新,通過旗下北大科技園、北大醫療產業園等打造“北大創業孵化營”等平臺,鼓勵扶持科技人才持續創新創業。
方正這種“校企”和“科技”雙基因驅動力,集中體現在其賴以成名的“產學研結合”發展模式上。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作為北大的校辦企業,方正始終在積極踐行。
ACM-ICPC競賽在培養選拔科技人才方面成果有目共睹,此次全球總決賽引入中國,方正集團的鼎力相助,有助于為中國計算機領域的科技公司及行業培養并輸送更具競爭力的專業人才,從而推動和提升中國計算機在國際領域方面的技術創新和發展。
不僅如此,此項競賽主辦機構ACM也與方正集團奠基人王選院士頗有淵源。上個世紀60年代,王選院士是《ACM通訊》雜志的忠實讀者,曾將雜志中前沿的理論和技術用于軟、硬件相結合的研究工作中。
據李文新副院長回憶,她在北京大學就讀時曾上過王選院士講授的《軟件設計的現代方法》課程,王選院士全程用英文教學,還為同學們發放自己編寫的英文教材,讓人記憶猶新。他一直提倡“科學頂天、市場立地”的理念也成為方正集團發展的座右銘。
本屆全球總決賽方正集團接棒IBM,作為全球鉆石贊助商贊助競賽,ICPC執行主席Bill Poucher在全球總決賽開幕式上,幽默地感謝了方正集團,“如果不是你們的支持,我們也沒法來到這里。”
這也是中國企業首次擔任ACM-ICPC的全球鉆石贊助商,打破了以往國外贊助商贊助的一貫傳統,具有里程碑意義。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黃如表示,“由北京大學的企業支持北京大學舉辦這樣的競賽可謂珠聯璧合,由中國企業擔任全球鉆石贊助商也反映了中國信息產業突飛猛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