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樂佳 羅玥琪 肖亞東 劉子恒 吳越越 沈波

摘 要 本文針對貧困地區中小學教育資源匱乏的現狀和傳統中小學支教模式的不足,提出一個與MOOC結合的中小學支教模式的創新研究。
關鍵詞 貧困地區教育;中小學支教;MOOC
目前,我國大多數貧困地區的中小學教育面臨著基礎教育資源匱乏,師資力量短缺等問題,而傳統的中小學支教模式還無法完全彌補當前貧困地區中小學教育的缺陷。創新型支教模式將與時下熱門的MOOC教學平臺結合,充分利用MOOC平臺的優勢來彌補傳統中小學支教模式的不足,以求改善貧困地區中小學教育現狀。
一、貧困地區中小學教育的現狀
(一)我國貧困地區的現狀
現如今,我國貧困地區可大致分為兩種狀況:
(1)缺乏電信和網絡設備的落后鄉村。這種鄉村主要分布于我國云南、貴州等偏遠地區。在這種貧困地區,基礎教育非常落后,學校基本上沒有電視或者電腦這些網絡電子設備,更別說有著大城市孩子們能夠享受到的投影儀等先進教學工具。學校的學生大多數是留守兒童,其中也包括部分孤兒。學生們只能夠接收到來自書本上最基本的知識,給他們授課的老師也大多數沒有接受應有的培訓,因而學生們對知識的了解不足。而這種一直難以接觸外面世界的狀況進而導致他們缺乏對學習的信心,也免不了造成他們落后的狀況。
(2)物質條件滿足,但是缺乏相應人才的現代化鄉村。這種貧困地區主要分散分布于中西部省份的山區和交通閉塞的地方,如:贛南地區,武夷山區和太行山區等地。在這種地區,農村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主要的網絡通信設備在政府的大力發展下也都裝備完善。然而,學校的學生依舊以貧困生為主,學生的父母大多數在外務工,他們很少有機會能接觸到電腦和互聯網。值得說明的是,即使學校配備了電腦或其他網絡設備,但也只是一個班級裝備一臺,學生們并不能夠實際操作和體驗,這也使得學生們難以有充分的機會學習電腦,更無法通過電腦去認識更廣闊更精彩的世界。同時,這些地區的老師大多數年紀較大,年輕老師較少,教學方式比較傳統,不夠新穎,這也容易導致孩子們的知識面閉塞,無法學習到更全面更科學更先進的知識。
(二)我國貧困地區中小學教育的現狀
即使我國貧困地區具有不同的狀況,卻有著共性問題,并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基礎資源建設不足。貧困地區因其地形復雜、自然條件惡劣、資源匱乏等自然環境因素,從而導致經濟非常落后,其教育投入及教育資源建設嚴重不足,阻礙了貧困地區社會人文的發展。
(2)師資力量匱乏。教師既是教育的先驅者,也是是提升教育的根本保證。大部分優秀教師為了追求更好的發展機會而不愿意留在貧困地區工作,導致了貧困地區師資力量尤其是優秀師資力量非常匱乏的問題,使得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不能得到師資保障。
(3)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問題。兒童的健康發展是貧困地區實現教育脫貧的基礎。貧困地區經濟、生活水平低,為了生計貧困地區的青壯年勞動力不得不外出打工,被迫留守的兒童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導致其學習能力下降。
(4)思想觀念落后、文化素質較低。貧困地區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并且與外界的交流較少,因此,人們在接受教育方面,存在觀念落后、對信息科技時代了解匱乏、對孩子接受教育不重視等問題,嚴重阻礙了教育扶貧的前進步伐。
二、傳統中小學支教模式的不足
由于城鄉在師資隊伍、資金條件等方面造成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近幾年來中小學支教活動在社會上愈演愈烈。然而支教活動中出現的問題也值得重視。
(1)支教時間的問題。在傳統的支教活動中需要志愿者老師長途跋涉到偏遠地區,要求志愿者老師有較強的適應力,去適應當地相對辛苦貧乏的生活,同時又要承受來自學業、就業,家庭等方面的壓力,教學可持續性較低,支教活動的時間往往不到一年。大部分支教老師來去匆匆,導致課堂連續性難以得到保證。
(2)教學內容安排的問題。這些農村孩子的教學底子實在是很薄弱,而且很多人還有厭學的情況,這就給支教活動帶來了問題。
(3)教學團隊質量問題。大學生支教者缺乏必要的教學經驗,很多都不具備駕馭課堂的能力,他們大多缺乏專業技能及控制課堂秩序的能力。對于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及行為習慣不太了解,因此準備的東西與孩子的興趣不對口,課堂互動情況不好,學生難以融入課堂。
三、基于MOOC的中小學支教模式創新研究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基于NOOC的對中小學支教模式的創新性研究也就應運而生了,該模式主要由教師招聘、課程設置、教師分派三大部分構成。
(一)前期準備
對于貧困程度比較高的地區,為了提升當地學校的教育水平。我們首先需要完善他們的基礎設施。對于此,我們可以從下面兩種方式獲取相應設備的購買資金。
(1)向當地有關部門進行資金申報,希望獲得政府的資助;
(2)我們可以將向社會進行求助,獲得企業或者愛心人士的資助。
(二)教師招聘
1.慕課老師招聘
(1)與慕課平臺合作
基于中國中小學教學大綱和教材與國外不同,需要與中國慕課平臺合作。現階段,已出現由華東師范大學牽起的“華師慕課”和瀘上“四大名校”兩大中小學慕課平臺,基于現階段推出課程主要為“非主流課程”,即科技啟蒙類,可與之商議,借此平臺的力量,增加更多基礎課程。有的慕課平臺允許以個人名義在平臺開課,有的只允許和名校合作,且合作要求很高。由于農村地區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可考慮與多平臺合作,根據支教學校學生之際情況,再從不同平臺中選擇課程。
(2)自創中小學基礎課程慕課平臺
老師是支教課程質量的保證。對于老師的招聘,一方面廣泛與知名中小學校合作,鼓勵名校老師參與到慕課平臺中,增強其貢獻意識;另一方面在社會中廣泛宣傳中小學慕課平臺,招聘對中小學知識掌握程度高的人士,可向小學畢業、初中畢業、高中畢業的學生群體招聘,鼓勵其錄制課程,積極參與到中小學慕課平臺中。平臺提供錄播工具、視頻剪輯團隊。平臺也要落實良好的工資、獎勵政策。
①在重點中小學廣泛宣傳中小學慕課支教。吸引成績優異的學生老師或者以學校合作方式參與到中小學慕課制作中。
②建立視頻審核小組,由名校老師組成。制定相關課程審核制度并嚴格執行。審核標準包括每個視頻時間、課程內容是否有較大錯誤、講授方式是否易懂等。對錄播課程制定試用期。試用期內在支教學校使用課程,如反響不錯則繼續使用。
③定期根據考綱和教材,提醒錄播老師更新課程。對于上課時發現課程中錯誤地方,及時提醒錄播老師修正。
2.當地老師的招聘
(1)助教老師招聘。一方面由于慕課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中小學學生正處于學習習慣養成期,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中小學學生注意力、自主學習能力均不強;另一方面教育實踐活動,不僅是知識傳播的過程,也是師生交流的過程,師生面對面交流對激發學生學習原動力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低年級心智不太成熟的學生。綜上所述,需要輔以學校當地助教老師。助教主要是負責慕課平臺上討論區問題的解答、需要時配合進行現場實驗操作、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心理問題等,要求比平臺錄播老師低,最好在當地進行招聘,支教學校當地人員不足時考慮從其他地方調配。
①在當地招聘網站上發招聘信息,主要針對長期助教;在當地高校發布招聘信息,主要針對短期助教。
②面試。面試形式多樣。主要看應聘者是否有耐心、溝通能力及認真的品質。
(2)到當地講課老師招聘。一方面對于某些特別貧困地區,學生理解能力較差,且自主學習能力較差。讓名校老師平時學校講課之余,還到支教學校講課,時間不靈活且時間頻率不大;另一方面由于每個人原有經驗和認知視角的差異,錄播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很難顧及所有學生的需求。為了提高當地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配備講課老師到當地學校進行講授。講課老師一部分來自社會中招聘的時間比較寬裕的錄播老師,另一部分則招聘老師,提前學習慕課中的知識,然后親自到學校進行傳授。這部分老師要求有較好的學習能力。
①在各高校發布、招聘網站、招聘公司發布招聘信息。
②筆試。通過筆試,考察應聘者對中小學知識掌握程度。
③面試。通過現場給學生教授,考察其表達能力和知識傳授能力。
(三)課程設置
支教活動持續性不足,師資力量參差不齊是當前中小學傳統支教模式面臨的主要問題,為解決該問題,創新型支教模式的課程將充分與慕課結合,把慕課優質豐富的課程資源運用到教學中去,輔之以優秀教師自制視頻,以實現中小學支教的常態化和優質化。
1.慕課課程的運用
雖然一些貧困山區學校接受企業及政府的捐助后,已經具備了電腦、投影儀等硬件設備,但它們并未將這些設備投入全面地使用,因此學生們接觸到的學習資源依舊有限。中國大學MOOC平臺的課程規模大,范圍廣,既包括自然科學、文學歷史類課程,又涵蓋了音樂、電影、書法等藝術類課程,我們將從中國大學MOOC平臺搜集這些免費的優質課程為學生播放,以作為對學生的補充教學,這樣既能增強學生對學科的理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又能培養學生的課外興趣,拓展視野。
2.優秀教師視頻的制作
由于慕課提供的課程主要面向大學生,提供給中小學生的學科課程資源較少,所以我們計劃與中國大學MOOC平臺合作,邀請名校優秀教師錄制慕課視頻上傳至慕課平臺。與一般的慕課形式不同,我們制作的慕課負責講課視頻和習題作業部分,而討論互動區部分由當地的支教老師完成。錄制視頻前,我們會熟悉重點學科的內容,并將其進行單元分解和知識層次區分,涉及到的重點知識點將邀請名校教師進行詳細講解,錄制成10-20分鐘的微視頻,課程講完后,老師會布置好相應的作業,視頻和作業會一起上傳至慕課平臺。考慮到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后期的視頻編輯會結合課程內容適當增加動畫效果或插入小視頻使慕課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充滿吸引力。此外,由于支教地區缺乏實驗器材和設備,當地老師不能組織中學生進行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實驗操作,因此,我們也會錄制實驗操作視頻,由名校優秀教師向學生展示實驗操作并同步講解,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視頻上傳至慕課平臺后,課前老師將按照上課進度為同學們播放慕課視頻,課堂上老師將會為學生答疑解惑,鞏固強化知識點。如果學生在課堂上還未完全掌握所學內容,可以在課后反復觀看視頻,直到學會為止。
(四)教師分派
(1)三年以上的中長期支教。此類教師應主要分派至貧困程度較高的地區,以提升當地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為目的。針對于長期支教老師的選拔,政府需要加大對優秀教師的引進激勵政策,吸引更多的優秀青年教師加入到貧困鄉村中的基礎教育當去。在此類教師的選拔過程中,我們需要對他們進行完備詳細的網絡課程的培訓,以便他們能夠充分進行長期的課程教學。
(2)短期支教。對于短期支教教師,由他們決定教學內容,并主要分派他們到貧困程度較低的地區,以提升當地學生的視野為主,不進行基礎課程(如語數外)的學習。
四、結語
我們知道,要解決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問題任重而道遠,僅憑借該創新型支教模式是遠遠不能解決問題的,但是該支教模式將MOOC教學模式與中小學支教結合,二者取長補短,一定程度上能夠從教育資源和教育質量上提高中小學教育水平。當然,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投入更多的探索和研究來完善這一模式。
參考文獻:
[1]基于互聯網技術下大學生支教活動新模式_網上支教的探究.李鑫
[2]基于互聯網下的雙師教學.汪勝國
[3]中小學慕課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陳玉錕
[4]慕課在中小學應用的可為和難為.劉景超
[5]慕課學習平臺在中小學教育中的應用研究.黃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