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格艷
摘 要:英語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門較為難學的語言類學科。由于環境的限制,我國的小學生大部分英語知識都是從課堂上獲得。因此,高質量地上好每一節英語課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備課就是上好一堂課的首要保證和先決條件,只有深研教材,認真計劃,并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再次“編寫”和細化,讓書本上的“死”知識點變成自己學生易于接受的“活”知識。
關鍵詞:小學英語;備課;
一、深研教材,抓好重難點
教師上每一節課之前必須認真鉆研教材,熟悉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的與要求,掌握每節課的重點與難點,做到熟練掌握,融會貫通,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還要廣泛閱讀有關教學參考、教學指導資料及課外讀物,從中得到有利掌握重點、難點及教法方面的有益啟示。比如在準備三年級下冊Unit 4 Look at the T-shirts.的時候。教師首先要明確這課的重要單詞是: trousers,dress,T-shirt,shorts,coat,shirt。重點句型是 Look at the + colour + clothes .掌握該句型的關鍵是顏色的詞匯與服飾的詞匯能熟練掌握。而顏色的話題在上個單元已經學習過。在此需要重現、鞏固和拓展運用。因此,備課時老師就可以運用一些道具形象地展示這課的詞匯。可以準備一些顏色的卡紙,然后,用線筆描繪出服飾的輪廓,用針刺出輪廓,以便于很容易地撕出圖形。比如:用一張綠色的卡紙,描繪出長褲的輪廓,刺出輪廓。在教學“trousers”之前先練習上個單元的句型“What colour is this ?”“Its green.”;然后給孩子們來個小“魔術”,撕出一條長褲;接著教學單詞“trousers”。這樣必定會給學生們留下深刻印象。讓學生通過直觀刺激理解這一名詞。通過實物呈現,讓學生看到、摸到來理解詞匯。把顏色詞匯來修飾服飾名詞,形成新的語言材料:green trousers, red dress, blue shorts, 等等。這樣引入新句型,Look at the green trousers./ Look at the blue shorts……這種教學由重點詞匯到重點句型的自然引入無聲勝有聲,易于理解,學生樂于接受。同時教師在講解過程也反復操練了重點句子,這難道不是一石二鳥?
二、細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
教師的對象是學生,教師要想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變為學生的精神財富,教師一定要研究學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在同一個班中有一些學生學得又快又好,有些老是跟不上,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那么教師要在備課時根據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構思,選擇一些簡單而有效的方法,讓好的差的都可以接受和理解,使他們都喜歡學、愛學。比如備“ I like……”句型。教師可以準備一些香蕉、,蘋果、雪梨等實物或準備一些可愛的小動物圖片,如兔上課時讓程度差的學生看著教具提示進行造句、編對話,程度好的學生則可以不用老師的教具自由造句、編對話,這樣就各有各的選擇,個個都開開心心地挑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造句、對話。這尤其對程度較差的學生起到不可估量的鼓勵作用。
三、提升教學質量,選擇好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因此老師必須運用豐富的知識與經驗,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通過高超的教學藝術與教學技術使抽象、難懂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智力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所以,教師在上課時必須注重藝術性、形象性和生動性,使每一節課都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產生對知識的渴求,讓他們每一節課都學到新知識。比如,在備關于顏色的教學時,如果教師準備把所有單詞都寫在黑板上就帶讀。這樣肯定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若教師在教學之前先準備好各種各樣的彩帶,或準備好各種彩筆和白紙。如在備三年級上冊 Unit 10 Touch your head的單詞head,face,nose時,我準備了很多卡通圖片。這些圖片有的缺head,有的缺face,有的缺 noses上課時,首先把缺head的卡通圖片掛在磁性黑板上,有熊的身體,有貓的身體,有老虎的身體等等。最后,要適當備好鞏固練習的內容。
鞏固練習是通過反復操練培養學生的語言習慣和言語技能,也就是將語言知識的學習逐步轉變為語言技能的運用,它是課堂教師如何備好練習呢?首先在腦海里應丟掉“題海戰術”"的教學效果的最好體現。
舊思想。不能把自己當做是書架子,更不能把學生當作是教材的奴隸。教師應針對所備的教材內容有目標地選擇一些靈活多樣的口頭練習,集體游戲。這時學生的練習是主要的,教師逐步減少對學生的控制,在活動中教師是“裁判員”也是活動的參與者。備課時教師就應有針對性地在題庫里精挑細選,棄其糟粕,取其精華。比如在備四年級上冊 Unit 11 Where is the cat?一課時,教師首先要準備一條蒙眼睛的布和一個小鈴。在教完“Where is the cat?”的對話內容后,教師可以運用該對話內容來玩捉迷藏游戲。老師首先把一個學生的眼睛用布蒙起來,再叫一個學生去藏起來。其它同學就一起從one,two,hree數下去,直到該學生藏好敲一下鈴,全班同學則停止數數,一起問:“ Where is…”蒙眼睛的同學說:“He/ She is near the doo/ behind the teacher. ”全班一起說Yes或No。若猜不出來,再問藏起來的同學:“ Where are you, then ?”該同學回答:“I'm here, behind the teachers desk.”這不僅僅反復操練了書本的重點句型( Where is/are…),同時也訓練了學生們的口頭表達能力,這就啟發和引導了學生運用新舊知識融合在一起來表達思想,交流信息。
人們常說:不打無準備的仗。教學也一樣,我們要想祖國的幼苗茁壯成長,要想把我國的悠久歷史文化更好傳播到世界的每個角落,英語教師必須精心備好每一節英語課,上好每一節英語課。教學不只是傳播知識,更重要的是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所以教師必須要在備課中精心策劃,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妥善安排好課堂的各個環節,真正做到精講巧練,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葉瀾.《教育研究方法論初探》 [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張承芬.《教育心理學》,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3]全國小學英語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組委會:《小學英語教育教學論叢(第一輯)》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