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雯
摘要:在英漢互譯過程中,由于兩種語言在句法、詞匯以及修辭等方面存在極大的差異,可想而知在進行英語筆譯時,勢必會遇到諸多問題,這時就需要采用一定的翻譯技巧,而增譯法與省譯法作為常見的翻譯手段,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在英語筆譯中。本文就從增譯法與省譯法在英語筆譯中的運用原因及其重要性著手分析,進而對其實踐應用進行探究。
關鍵詞:英語筆譯 增譯法 省譯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6-0122-02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在英語教學中,對培養出具有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等方面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英語筆譯的能力上。由于漢語與英語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也就決定了在筆譯翻譯過程中,直譯根本無法充分地表達出語言效果,這時還需要運用增譯法與省譯法等翻譯技巧,使譯文能夠以最好的翻譯效果展現給讀者。
一、在英語筆譯中運用增譯法與省譯法的原因
1.英漢之間存在語言差異
在從事英語筆譯工作時,由于英漢之間所固有的一些語言差異,翻譯工作者必須在筆譯中有所側重。
首先,英語與漢語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在整個英語學習當中,英語筆譯屬于其中最繁復的一部分,這是由于漢語與英語分屬于兩個不同的語系,其主要表現在發音、書寫等方面有著極大的差異,并且在使用的語言背景下也有不同之處。例如,在漢語的表達中會運用到諸如歇后語、成語等,但在英語中卻根本沒有這些,正因為如此,翻譯工作者在進行筆譯時,如果遇到此類語言上的差異,在對兩國的文化有著深刻的理解的基礎上,不管是漢譯英還是英譯漢,可以采取適當的增減,只有這樣,被翻譯出來的文字才能更好地表達清楚原本的意思,讓閱讀者能夠與譯文的真實語言環境更加貼近。
其次,英漢在表達方面,著重點不同。這就要求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必須注重適當地調整語句中的中心意義,同時還要適當地增減語句中的主謂語等,只有這樣才能展現出良好的翻譯效果。
最后,英漢語種之間在詞語方面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通常情況下,英語相較于漢語而言在詞語的運用方面更為簡單,在英語中有很多詞語都具有多重解釋,所以在從事翻譯工作時,必須結合語境,對詞語的不同應用含義進行反復推敲,只有這樣,才能將筆者的真實語意充分地表達出來。
2.譯文結構的變化
英漢兩種語言在結構上也存在很大的區別,其主要表現為被動使用與主動使用的差別。漢語比較喜歡采用主動的表達方式,而英語則反之,較為喜歡采用被動語態。所以,翻譯工作者必須充分地重視兩者的區別,避免在英譯漢或漢譯英的過程中出現所翻內容的意思與作者本意不相符的情況。
3.譯文語義的完整性與準確性要求
作為從事翻譯的工作者來說,最為首要的就是要尊重譯文原本所要表達的意思。所以,在進行翻譯時,一定要以尊重作者的意愿為基礎,從而對譯文進行合理的增減,不能隨意地摻雜個人的主觀情緒等,從而使譯文能夠保持其本身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二、運用增譯法與省譯法的重要性
1.增譯法的運用,有助于英語詞匯的學習
英語筆譯對于翻譯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學習英語詞匯的絕佳機會。因為只有對詞匯有牢固的掌握和應用能力,才能開展翻譯工作。詞匯的學習涉及語言學習的各個方面,在學習母語的時候,對于那些拿捏不準的詞匯,通常情況下會結合語境或是依靠揣摩,而知曉大概意思。然而學習外語則不然,如果對于詞匯的意義感覺到模糊不清,會對詞語所在的句子甚至整篇文章的理解都出現偏差。例如醫學、科技等專業術語,就算有時費盡心思翻譯出來,但在學習者看來仍然是晦澀難懂。因此,在翻譯這類詞語的時候,就可以運用增譯法來幫助學習者更好地理解這些詞匯的內涵和外延。另外,增譯法還為詞匯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從而使學習者能夠加深對詞匯的記憶并能夠深刻地理解其內涵。
2.省譯法的運用,有助于語法規則的鞏固
能否把語法學習好,直接關系到整個語言掌握的程度。打下良好的語法基礎,可以使學習者能夠對相關的法則有更深刻的記憶,從而在以后的學習上實現融會貫通。但在我國英語教學中可以發現,學生對于語法的學習存在嚴重的不足,大部分學生認為語法只是簡單公式的累加,學習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但要想運用好省譯法,就必須具備良好的語法功底,特別是對于漢譯英而言,翻譯者會發現將漢語與英語兩種表達方式進行對比后,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英語語法知識的實際運用。例如英語中代詞、冠詞以及連詞等有時可根據情況選擇不譯,而由于漢語在詞性概念方面較為微弱,不翻譯也不會對整個句子意思的完整與表達產生影響。所以省譯法的學習和應用,不僅能讓學生少犯語言規則等錯誤,增強語言應用能力,還能使其自主地開展語言實踐操作,進而提高學習效果。
3.有利于培養跨文化意識和能力
英語和漢語分屬于兩個不同的語言體系,在語言的表現形式上也極為不同。這就需要翻譯工作者在翻譯中,要注重對語言原本的文化特征加以保留。但在實際的翻譯工作中,想要做到卻很難,只要有一個詞表達得有偏差,就會使整個文章的表達產生歧義,從而被讀者誤解。因此,在從事翻譯工作時,不應該把工作只停留在理解與表達語言的層面,而是要透過表面看本質,對其文化意義、文化內涵等進行深入細致的了解。翻譯工作不僅是對語言的翻譯,還是對其文化內涵的翻譯,良好的翻譯工作將有利于培養和熏陶翻譯者的文化意識和人文情懷。
三、增譯法與省譯法的實踐應用
1.there be結構句式的增譯法和省譯法
there be句式是英語中最為常見的結構句式之一,意思是“有”,主要是表現為人或事物的存在,抑或在某地有某物,并沒有那里的意思。在英漢互譯過程中,there be這一句式在處理時通常都需要費一番工夫。漢語在表達時間、地點等狀態詞語的時候,往往不會被完全地翻譯出來,這主要體現了英語筆譯中省譯法的運用。同樣在漢譯英的過程中也會出現這種狀況,充分利用there be用作翻譯句式的增補,從而保證句式意思更加完整。
2.詞語的增譯和省譯
在用英語或是漢語進行表達時,通常會有這樣一種情況,那就是有些語義需要通過其他詞語或是句子結構來表達出來,缺少具體的單詞來承載。這時在翻譯的過程中就會發現用別的語言根本無法理解詞語背后隱藏的含義,通常在此時就需要恰當地運用增補法和省譯法來配合翻譯。
3.詞性的轉換
在從事英語翻譯工作時,翻譯者時常會碰到一些常見的動詞、名詞以及冠詞等的翻譯,而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翻譯者沒有采取合理、規范的翻譯措施,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這些動詞、名詞以及冠詞的詞性產生轉換。而為了不再發生此類的錯誤,便可以將增譯法和省譯法運用到翻譯當中。運用增譯法可以使語句在表達方面更為豐富充實,而運用省譯法則可以使翻譯在表達方面更加純正,并且契合語言的原意,與此同時,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翻譯中詞性不發生轉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英語筆譯的翻譯過程中,翻譯工作者要充分尊重翻譯工作的主旨與初衷,對于語言翻譯中所具有的特性要有足夠的認識。而在英語筆譯工作中,有效地運用增譯法和省譯法等一些翻譯技巧,可以使翻譯出來的語言文字更加豐富和流暢,從而促進翻譯工作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許藝萍.增譯法和減譯法在英譯漢中的應用分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10).
[2]張薇.英語筆譯中的增譯法和省譯法[J].現代交際,2015(12).
[3]趙琪.英語筆譯中的增譯法與省譯法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6(20).
[4]吳炯.淺析詩詞翻譯中增譯法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6(24).
[5]陶文珊.英語翻譯中筆譯要點分析[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4(3).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