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茜
摘要: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肩負著帶領中國人民建設全面小康社會、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使命。在完成使命的過程中,要不斷完善黨的自身建設,宣傳自身的主張和政策,與民眾和世界交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在長期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已形成一套非常有特色的話語體系,在一定時期內取得了積極效果。隨著積極體制和社會結構全面轉型期的到來,執政黨在處理內政與外交時遇到了新的挑戰和問題,話語體系也隨之發展,但仍舊存在瓶頸,急需改變。
關鍵字:話語體系 執政黨建設 發展 問題
中圖分類號:D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6-0223-02
話語是人們說出來或寫出來的語言,是在人與人的互動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因此具有社會性。[1]由于其具有社會性,所以在不同的社會領域會形成不同的話語體系,對于執政黨的話語體系,也有著不同的理解。“話語體系是思想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外在的表現形式,包括概念、范疇、表達、詞匯等”[2],是從話語體系的內涵來闡述的,話語體系的構建會影響到執政黨理論體系和政策的接受度。“政治話語是社會話語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人們進行政治交流、溝通和互動的過程。話語分析涉及社會政治生活的表達方式及其觀念形態,分析的焦點是意義和話語體系如何構建,以及這種構建如何塑造人們在政治社會的角色和行為[3],是話語體系構建的意義,它反映了參與到政治生活中的各個政治主體的角色。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成功的執政黨,理論和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得到宣傳和執行,在國際社會還需要更主動的角色,所以話語體系的構建仍需完善。
一、對內話語體系構建分析
1.對內話語體系構建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共產黨從建立之初就一直在構建自身獨具特色的話語體系,在改革開放以前可以稱之為革命話語體系。政治話語體系一般代表一定的意識形態,在意識形態起主導作用的年代,話語體系也會呈現鮮明的特性。在意識形態的引導下,還有兩個因素決定了革命的話語體系。首先不能忽視蘇聯共產黨對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中國共產黨不僅學習了蘇聯的政治經濟制度,而且搬來了與之相配套的話語體系。從各種理論政策到稱呼,有著同樣共產主義信仰的我們,幾乎悉數照搬,大家比較熟悉的有“同志”“五年計劃”“總書記”等等。其次是中國共產黨領袖的智慧和個人風格,也讓我們的話語體系有了中國特色。在一定的時期,與意識形態相適應的話語體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毛澤東極具創造力的、充滿個人特色的話語,激勵了幾代中國人干革命、搞建設,有些直到現在還保持著生機活力。
改革開放之后,革命的話語體系逐漸成為歷史,新的話語體系開始構建,并盡量和新時期的政治、經濟生活相適合。但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有個別官員的報告和一些官方媒體的新聞中充斥著大話、空話、套話以及口號式的話語,和民眾的話語體系嚴重脫節。尤其在網絡進入更多中國人的生活之后,這一現象表現較為突出,兩種話語體系變成了平行線,各自發展,甚至出現不少對立。
2.完善構建對內話語體系
針對以上問題,中國共產黨也在積極尋找解決途徑,進行話語體系重構。首先是向人民學習,讓人民接受的最好方式就是用人民自己的語言來說話,用人民聽得懂的語言來說話,在與民眾的交流中恰當地使用非書面化的語言,即所謂“接地氣”。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重要文件和發言中首先作出表率,胡錦濤的一句“不折騰”[4]拉近了與民眾的距離,讓民眾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堅持社會主義的決心。黨的主要宣傳機構——媒體也進行了文風改革,創新宣傳方式,真正發揮輿論引導的作用。人民日報社適應新時代網絡媒體的發展,在新浪微博開啟了官方賬號,其作用不只是宣傳,而是充分利用微博與網友互動,并且將網友對新聞的精彩評論刊登在紙質版上,調動了普通民眾為國家建設獻計獻策的積極性,同時也開通了一條便利的渠道。同時中央電視臺的“走基層”系列報道也引起了多方的關注,十八大前夕的街頭采訪“你幸福嗎”更是反響熱烈,民眾將其看作媒體話語體系走進大眾的一個開始。
其次是融合地方特色的語言進入官方話語體系,比如用“愿景”取代“愿望”,讓海峽對岸的同胞更有親切感,體會到血濃于水的親情。話語體系的重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執政黨理論體系和執政理念的調整,民眾對新的話語體系的接受也表明了在一定程度上對執政黨自身改革的接受。對內話語體系的重構是一個過程,還需要更多的智慧與決心,其結果將由實踐來檢驗。
二、對外交往的話語體系構建分析
1.對外交往話語體系構建中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穩步提高,在政治、經濟以及文化領域都開始發聲,中國聲音成為處理國際事務的必須考慮的因素。國際社會開始接受中國,由于多年來意識形態、價值判斷、思維方式的不同,西方社會在與中國的交往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同時中國為了謀求自身的發展,也需要頻繁地進入國際社會與國際市場,中國要讓其他國家更好地理解我們的意思,也需要重構話語體系。
盡管中國表示和平崛起,不結盟,不稱霸,但“中國威脅論”還是不絕于耳,不排除有人將其當作工具為中國的發展制造障礙。話語體系的不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外國人沒有相應的文化背景和語境,理解起來極易出現偏差和誤解。比如上文中出現的“不折騰”,貼近了中國民眾的話語體系,但對于中外的翻譯家們來說卻成為難題,后來一些外國媒體干脆直接引用拼音來表達,然后再具體解釋。中國政府的文件以及新聞發布會也有極具中國特色的語言,在翻譯上有一定難度,影響了傳播效率。另外,在專業性極強的領域還沒有建立起相應的專業話語體系,這都會給對外交往造成阻礙。
2.完善構建對外交往話語體系
中國需要更多的國家以及他國民眾接受中國的發展,與中國合作,建成一個和諧的世界。這需要在對外交往中根據國際話語體系作出相應的調整。這種調整不是完全不要原來的體系,徹底創造出一種新的話語體系,或是從國外拿一個過來直接套用,這都是不科學、不可取的。十八大要求黨要樹立起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正是因為自信,才敢于從自身改革,針對對外交往的話語體系進一步完善。
一是要做到專業性。要培養國際交往中涉及的各個方面的專業人才,無論是文件的起草、對外談判,還是國際會議的發言,都力求做到專業、規范。只有嚴格做到了這一點,才能更好地融入國際社會,才能在爭取自身權益時有力、有理、有節。二是要做到簡潔明晰。這一點是針對口號和套話空話,要在對外交往中盡量少出現不必要的套話,把問題用簡明的語言講清楚就好。三是要保持中國特色。這一點是強調中文語言的禮節和美感,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是世界性的,中國式的幽默和情感也是不可或缺的。
三、結語
執政黨的話語體系構建看似執政黨對內對外的交流方式,實則體現了執政黨的理論體系、與民眾關系及對外交往能力,是判斷一個黨執政能力的重要標準。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世界最多人口大國、正在創造和平崛起奇跡的新興強國的執政黨,必須重視完善話語體系的構建,為中國各項事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國內國際環境。
參考文獻:
[1]話語[OL].http://baike.baidu.com/view/664430.htm
[2]姚桓.構建中國執政黨理論的話語體系[N].光明日報,2012-10-31.
[3]王小寧.從革命話語到建設話語的轉變——中國政治話語的語義分析[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2002(1).
[4]胡錦濤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08-12-18.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