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群
摘要:簡政放權從提出開始就一直受到大眾的關注,本文將從政府本身的職能轉變、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加強法制建設四個方面的維度對政府如何簡政放權進行淺析,以更好地明確政府的職責,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
關鍵字:簡政放權 優化管理 激發活力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6-0235-02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政府做了多次的行政體制改革,特別是本屆政府,自上任以來第一件事情就是進行行政體制改革,把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作為首要工作。到目前為止,簡政放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加速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文化水平。特別是自十八大召開以來,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步伐明顯加快,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政府將轉變職能、簡政放權作為行政體制改革的首先選擇,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為主的條件下,政府必須優化自身的職能設置、精簡組織結構,用改革的方式去有力激發市場的活力和社會的創造力。簡政放權即精簡政府機構,把政府權力下放到基層,合并政府相近的職能機構,避免政府的手伸得過長、管得過多,把市場和社會能自己做決定的大小事務交給市場和社會自行解決,以激發其創新的能力。面對國際競爭激烈的發展形勢和國內的經濟發展趨勢,政府如何有效地進一步簡政放權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重新配置政府職能
重新配置政府職能旨在精簡和優化政府內部的組織結構、規范政府的職權范圍、改變政府機構人員臃腫的現狀、縮減政府的管理層次等,以提高政府為百姓辦實事的效率和政府的辦事能力,提升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公信力和執行力,有利于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步伐。重新配置政府職能必須消除官本位的思想束縛,中央政府不能大包大攬所有的權力,不能事無巨細,應該把一些權力下放給下級政府,這樣社會才會發展得更加和諧。政府也不能濫用手中的職權,而是應該利用宏觀調控對下放的權力進行有效的監管。政府組織結構的設置也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而有所變化,如果一成不變就會導致組織僵化從而失去活力,就會脫離人民群眾的支持,不利于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二、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政府把市場能自己做決定的事項交由市場自己決定,把市場自己不能處理的事情進行宏觀調控,要用政府權力的“減法”去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探索全新的管理理念,對市場進行全方位的管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創新引領發展。政府應大膽地放權給社會,才可以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創造條件。政府下放權力給市場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做好宏觀調控和頂層設計。只有政府和市場相互配合,形成友好的關系,才能有效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平穩發展。相反,如果政府對市場進行過多的、不必要的干預,反而不會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具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的特點,如果政府不加以有效的監管而是任由市場自行發展也是不可取的。市場在運行的時候,政府也要制定相關的法律對其做適當的監管以避免市場失靈,保證市場經濟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中發展。
三、正確處理政府與社會的關系。
“政府是社會的長子”,這說明政府來源于社會,政府在享用社會賦予權力的同時應該履行相應的社會義務。政治學中認為,政府代表的是國家,政府的行為是國家行為的代表,政府是社會的產物。這很好地詮釋了政府和社會的關系。在當今社會中,政府應該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公共物品、提供服務型的服務、維護社會的公平和安定。然而社會是自我的組織,實行的是自我管理、自我的服務,社會一旦出現問題,政府應該進行事后管理,防止事態擴大對社會造成不利的影響。不管時代如何發展,社會如何變化,總會出現各種各樣千姿百態的問題,這就需要政府運用手中的權力進行有效的管理,政府對社會的管理不是接管所有的事務,而是去管理社會不能通過自己解決的一些問題,那些社會可以通過自身能力解決的事情政府不應該過多地去干預。把政府的職能由“劃槳”轉變為“掌舵”。政府應該分清自己的職責范圍,把具體的管理和操作區分開來。應該改變傳統政府的“全能模式”,建立有限的政府管理模式,有效限制政府的權力,努力實現政府與社會相互分立的狀態局面。創新政府的管理模式,建立公開、透明的行政管理制度,政府的手不能伸得太長、管得太多,而是把該管事務管好,把不該管的事大膽地交給市場,并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管,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政府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功能。此外還要改革政府的體制,實行全民參與的政府體制機制,因此要大力發展和支持各類社會組織,不斷增強社會自我管理的能力。這體現了中央決心建設服務型政府的發展理念,強化了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決心,這才是新時期政府與社會應該有的關系狀態。“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服務型政府才能贏得人民的支持,在我國人民是當家做主的人,政府只能為大眾百姓著想才能發展得越來越好。
四、加強法制建設
簡政放權,不能僅僅依賴政府部門自身的改革,更需要加強相關的法制保障和剛性的約束。簡政放權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事務的方方面面,只有運用法治思維、加強法制建設,才能確保改革順利進行。因為行政權力具有擴張性的特點,如果沒有立法去約束政府的權力就會出現權力尋租和腐敗現象的產生。
用法律來監督和保障行政權力的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面。要對現有的法律進行修訂和完善,在修訂的過程中需要與簡政放權同時進行。主要修訂和完善與之相沖突的部分,政府權力在下放時需要用法律對其進行保障。行政體制改革就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的過程,需要政府堅定信心,保持初心,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邊探索邊總結,不斷理清思路。建立清單制度,各部門采用清單的方式行使自身的權力。清單以外的權力不去涉及,清單內的權力,政府要以公開、透明的方式進行公示。以清單的方式來規范政府的各種行為,把政府的權力限制在合理的權限范圍內,避免政府玩忽職守。
五、結語
簡政放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循序漸進、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在實踐中不斷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簡政放權需要與我國的基本國情相結合,需要注意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必須根據中央統一安排部署,加強中央領導,使改革在穩妥中積極向前推進。以簡政放權為出發點,我國的現代化的建設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也已經探索出政府治理的新模式,但是改革還沒有結束,任務還十分艱巨,需要上下聯動,不忘初心。“路雖遠,行則必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參考文獻:
[1]陳振明.簡政放權與職能轉變——我國政府改革與治理的新趨勢[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6(1).
[2]陳相飛.簡政放權:核心在減,關鍵再放[J].時政聚焦,2015(11).
[3]李克強.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J].中國行政管理,2015(6).
[4]王貴松.簡政放權的減放之道[J].中國法律評論,2015(2).
[5]高佳.新常態下地方政府簡政放權的困境與突破[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6(6).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