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天常
摘 要溶液這一章理論知識叫多而且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時比較困難,如溶質和溶劑的判斷,很多同學不能完全區分。而且每年中考都考到溶液方面的知識點。我為了在教學中能讓學生透徹理解溶液的組成中溶質和溶劑的判斷,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讓學生理解和判斷溶質和溶劑:1.溶液的定義;2.溶液的特征;3.溶液的組成;4.溶質和溶劑的判斷方法;5.溶液的命名。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和同仁斧正。
關鍵詞溶質;溶劑;判斷
中圖分類號:O645.13,TF54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0-0238-01
首先溶液這一章理論知識叫多而且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時比較困難,如溶質和溶劑的判斷,很多同學不能完全區分。而且每年中考都考到溶液方面的知識點,并且中考常聯系實際生活考查。常以填空題、選擇題、計算題等多種形式考查。有時還綜合有圖表、坐標圖等糅合在一起考查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綜合分析問題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面我就根據我的教學經歷來談談我是怎么幫助學生理解和判斷溶液中溶質和溶質的。
一、溶液的定義
溶液是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單從子面意思上學生很難理解溶液的定義,更談不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學生如果學不好,將影響今后酸、堿、鹽等的學習。
二、溶液的特征
從溶液的定義可以總結溶液的特征是:1.均一性;指的是同一溶液在不變質的情況下它的各部分的物理性質(色、味、濃度、密度等)均相同。如0.9%的生理鹽水,它各部分的咸度均一樣,再如5%的硫酸銅溶液,它的顏色是一樣的。2.穩定性;指的是外界溫度、壓強不變,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不會發生化學變化,并且不分層。如530的酒和75%的酒精等。3.是混合物;如水不是溶液,因為水是純凈物。必須具備這三大特征才是溶液。例.下列物質不是溶液的是(B)A、0.9%的生理鹽水B、水C、鹽酸D、澄清的石灰水。
三、溶液的組成
溶液定義的前部分是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一種或幾種被分散的是溶質,起到分散物質的物質是溶劑。所以溶液是溶質和溶劑組成的。即溶質指的是被溶解的物質;溶劑指的是溶解其它物質的物質。溶液、溶質、溶劑的關系為: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而溶質的質量并不是放在溶劑中的全部物質的質量,溶質質量指的是被溶解的那部分物質的質量。例:在一定溫度下,將20g的蔗糖投入到200g的水中,充分溶解后、過濾、測得6g的固體未溶解,則溶液的質量為214g,而不是220g。一種或幾種是被溶解的物質是溶質,說明溶質可以是一種或多種,另一種物質是溶解其它物質的物質叫溶劑,這說明溶劑只能是一種。而物質存在三種狀態,所以溶質可以是固態、液態、氣態。
四、如何判斷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
方法一:可溶性固體或可溶性氣體并且不與液體反應則液體是溶劑,固體或氣體是溶質;例:蔗糖溶液中溶質為蔗糖,溶劑為水。方法二:根據量的多少進行判斷,量多的為溶劑,量少的為溶質;例:5g的液體A物質和10g的液體B物質混合并溶解,則溶質是A,溶劑是B。方法三:只要溶液中有水,水一定是溶劑;例:75%的酒精溶液中溶質是酒精,溶劑是水。方法四.含有結晶水的化合物,無水部分為溶質,水部分為溶劑;例:CuSO4.5H2O中,溶質為CuSO4,溶劑為H2O。方法五、某某的某某溶液,前某某是溶質,后某某是溶劑;例:硫酸銅的水溶液,溶質為硫酸銅,溶劑為水。方法六:物質混合后恰好發生化學反應,則反應后的生成物(除生成的沉淀和氣體外)為溶質,溶劑為水。例:6.5g的鋅投入到100g的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則溶質是氯化鋅,溶劑是水。方法七:優先原則法,如溶液中有水、酒精、汽油,水優先是溶劑,然后是酒精,最后到汽油。
五、溶液的命名
溶液的命名叫“溶質”的“溶劑”溶液或“溶質”的“溶液”。例、硫酸銅溶液可以叫硫酸銅的水溶液或直接叫硫酸銅溶液。
總之:溶液是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如固體小顆粒分散到液體里形成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就不是溶液而是懸濁液。當液體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易不均一、不穩定的混合物也不是溶液而是乳濁液。例:泥巴水不是溶液而是是懸濁液;帶有油污的洗碗水不是溶液而是乳濁液。以上僅代表我個人在教學中對溶液、溶質和溶劑的判斷,誠望各位專家與同行指教,溶質和溶劑的判斷是一個很重要的知識,對其理解要進一步深入,不能只停留在定義的表面。要從定義本身去挖掘定義的內涵。拓展學生學習視野,能站在更高的覺度去判斷問題。從以上幾個方面深入淺出地讓學生理解、掌握溶液及溶質中溶質和溶劑判斷方法,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梁作中.基于溶質—溶劑物系分子力場的可控結晶行為及關鍵調控機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