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祺


“不辜負”這三個字,在我看來理性中透著些許感性的色彩。如何才能不辜負長安馬自達的消費者對于產品的選擇?如何才能不辜負他們對于品牌的信賴?如何才能為他們營造一個有車以后的方便、舒適而又愜意的生活?這是長安馬自達站在用戶維度上思考的一個問題。
“落在實處,我們的‘不辜負可以總結為‘三個致力于。”付遠洪表示,“首先就是致力于產品力的提升。2月14日上市的新款昂克賽拉,就在研發之初的產品力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不管從產品外觀、配置、內飾、NVH,以及操控系統,都相較于原來的2015、2016款昂克賽拉有很大提升。”而提升最明顯的,則是整車的NVH。據了解,新款昂克賽拉投入了單車將近400元,進行了18項NVH專項改進。
“其次就是我們的另一款戰略性產品,第二代CX-5。”談到CX-5,付遠洪非常動情。“用句很形象的話說就是:剎不住車。”確實,相比于第一代的CX-5,第二代車型的魂動設計,更加攝人心脾,新增了水晶魂動紅和鉑鋼灰。“其次,我們在CX-5的內飾方面,運用了很多線、面以及現代化的設計元素,并且使用了很多軟質包裹和高檔的鋼琴烤漆元素,使得典雅中不失豪華感。”付遠洪說。“并且,CX-5也在NVH靜音設計上也花費了很多的功夫,做了包括雙層玻璃、隔音材質等40項的NVH專項提升,NVH改善成本超過了1000元。”除此之外,第二代CX-5還繼承了馬自達良好的操控基因,并且在節能環保方面也做了全新的提升。
“第二個‘致力于就是對產品質量上的提升。”付遠洪表示,長安馬自達對研產供銷以及整個全價值鏈的把控是非常嚴格的,“在R1000這個數據方面,我們的千車維修品質在8輛車左右,我們的目標是在5輛以下,這個數字在行業里是非常領先的。”
最后,則是致力于客戶滿意程度的提升,“2016年,我們提出了‘全生命周期客戶關懷的理念,從用戶選擇這個車開始,到擁車生活的每一個階段,我們劃分為了12個步驟。具體每一個步驟做什么,怎么做,我們都有服務標準和細化的指導手冊。我們的目的就是把客戶服務結構化、標準化。當然在這里面我們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說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我們希望從頂層設計體系來做支撐,然后再去針對專業化的,或者是個性化的需求來做服務。”付遠洪說。
近年來,長安馬自達在市場的整體表現可以說非常優秀,連續三年都取得了高于行業或者是細分市場的增長水平。“2018年第一季度和去年同比增長了30%,這個成績是遠遠領先于市場的,包括客流、訂單,都是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只要付出了就會有收獲,只要真誠面對市場和客戶,客戶會反過來認同你、選擇你。”
長安馬自達近幾年培育和經營粉絲,花了很大的功夫。對于你們來說,這種品牌層面的投入,有沒有為你們帶來一些銷量上的量化?
我們的營銷數據和經營質量就是一個直觀評價,不管是粉絲沙龍還是粉絲盛典,從我這個角度是非常滿意的。我們2016年提出粉絲營銷的概念,到2017年乃至2018年一季度市場表現來看,說明我們策略和戰術是成功的。
2016年,長馬同比增長30%多,2017年在非常嚴峻的市場形勢下,我們也是同比正增長。分開來看,在細分領域,比如說合資C級車,市場大趨勢同比增速是下滑的,而我們是增長的;第二就是一些比較優秀的自主品牌,它是增長的。所以這個成績的取得非常不容易。如果沒記錯的話,我們去年是增長4%的成績。
另外我剛才提到,第一是從直觀的市場數據。第二個從我們的產品影響力,或者品牌力的提升。包括我們吸引了大批優質客戶關注長馬品牌,從這個角度上也可以體現粉絲營銷活動是成功的。這是第一個問題。
在這一次的粉絲盛典上,我們對于金融購車服務有了提升,還新增了馭馬驛站。我是否可以理解為,在2.0版的粉絲營銷策略中,我們更加偏重于對用戶服務的質量?
長安馬自達一直以粉絲營銷、以用戶+的思維在踐行一系列的營銷服務工作。對粉絲我們真的沒有指標,我們只希望他們能覺得長安馬自達做得還不錯。其實我們做粉絲盛典,我覺得應該是對原來的總結,或者說叫深化,也可以叫踐行落地。
包括剛才說的馭馬自由行,馭馬驛站,售后服務大蓬車,下一步即將上線的會員商城等等。這些方面的工作,其實我們是希望我們的粉絲會員與我們能夠更加無縫的銜接,能夠實現這種溝通。在這個過程當中,粉絲能夠順其自然的感受長安馬自達帶給他們的東西。所以我們會員入會將更便捷,關注我們的官方公眾號,僅需30秒就可以注冊成為會員,解決了他們在原來必須要到4S店去辦理會員的情況。
在金融政策上,我們針對新老客戶有一系列的措施,或者是推出新產品。我們一直在學習,也希望能夠做到“直達客戶”,這可能就是我們所有工作的初衷,這也是我們開展粉絲盛典的原因。
在未來,長安馬自達有沒有一些粉絲營銷的創新舉措,或者說在粉絲營銷以外,還有沒有新的營銷手段?
我覺得用一句話,叫“守篤實,借技巧”,這是長安馬自達在粉絲營銷上做的“根本”。我們應該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用一種基于最根本、最原始的對客戶的這種關心和愛,但絕對不是投機取巧。如果投機取巧,那我們很多事情可能就是曇花一現。
我們只有把最基礎、最平凡的事情做好了,我覺得我們才能夠維持跟客戶之間這種最根本的關系。我們的客戶群在變,我們也需要從我們經銷商,從一線去更加了解客戶,更加滿足客戶需求。所以說我們會需要粉絲營銷,包括我們的“用戶+”理念去深化、去踐行。和客戶產生更多的共鳴,這種共鳴的前提是有合適的通路、渠道,所以說我們在營銷模式上,肯定要變化的,而且去更多的滿足客戶的變化。所以這是兩個方向,一個內心本源是不變的,但是從方式上我們一定會尋求跟客戶的一致,跟客戶能夠共鳴的方式,這將是我們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