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嘯風
如今,無論是應急救援,還是保家衛國,又或民用通航,直升機都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國產直升機組團亮相現場,吸引無數眼光——從民用AC352,到最新出口型直-10ME,還有中俄重型直升機項目……充分展示了中國直升機工業發展的豐碩成果以及強大的實力。
幾十年來勵精圖治,中國直升機工業在研發技術水平以及生產制造方面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一枝獨秀到系列化發展,并構建了噸位完整的產品譜系,直升機工業已經擺脫了與世界先進水平“望塵莫及”的差距,實現了“望其項背”的追趕,并朝著“后來居上”的方向邁進,在航空工業歷史舞臺上演繹了航空報國的生動實踐。
和很多制造產業艱難起步相同,新中國的直升機產業發展之初同樣面對著“一窮二白”的環境。20世紀40年代,以“十八勇士”為代表的軍工戰士們用自己的雙手改天換地,在哈爾濱平房區的一片廢墟上建起了一個軍工廠。
中國直升機工業在艱難中起步,歷經風雨磨礪,如今終于成功鍛造出一件鋒芒畢露的“國之重器”。
建廠初期, 軍工戰士們每天的勞動強度很大,但卻紀律嚴明,都遵循著一條原則:黨需要干啥就干啥,哪里需要就到哪里。這個軍工廠,就是后來新中國第一架直升機首飛成功的地方,也是中國直升機產業誕生的地方。
中國直升機工業起步于1956年,當時國家決定仿制生產蘇制米-4直升機。根據中蘇兩國政府簽訂的技術協議,蘇聯向我國提供米-4直升機圖紙和技術文件,由我國建立生產線進行制造。
在5000名設計人員和技術工人夜以繼日地共同努力下,1958年12月14日下午4時,新中國第一架國產直升機直-5試飛成功。國產直升機從此擁有了走向未來的原點,中國人期盼已久的直升機工業終于正式起步。
直-5直升機不單單是一個機型,還帶動了整個直升機工業的起步和發展。作為我國自行生產的第一型直升機,直-5的意義不僅在于使我國擁有了大量與其它國家處于同等技術水平的直升機,更重要的是在該機的制造過程中,為直升機戰線培養和鍛煉了一批優秀人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直升機工業始終按照貼近實戰的要求,把加快軍機研制、交付優質裝備當作首要政治責任。即使在最艱難的歷史條件下,廣大直升機人也不滿足于對單一機種的改型、改進,積極開展了對多樣化、多級別直升機的研究和探索。
特別是近年來,直升機工業經過砥礪奮進、不斷努力,為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直-8、直-9、直-11三大平臺均呈現系列化發展態勢, 經過不斷改進改型,為陸海空三軍和武警部隊提供了一大批先進裝備。
直-10的誕生在國產直升機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這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和世界先進水平的專用武裝直升機,實現了國產直升機自主創新的歷史性飛躍,成為現代信息化條件下陸軍航空兵最重要的主戰裝備之一。直-19緊隨直-10橫空出世,同樣是一款達到先進水平的專用武裝直升機。
直-10、直-19兩型專用武裝直升機的批產交付,大幅提升了陸航部隊的核心戰斗力,同時為陸軍航空兵的戰略轉型作出了重大貢獻。直-10的卓越性能和強大能力也贏得了空軍的青睞,為滿足空軍對直升機的急迫需求,航空工業直升機所和昌飛迅速研制了直-10空軍型,并實現了批量交付。
2017年,在吉林省舉行的中俄兩國空軍“航空飛鏢-2017”軍事比賽中,直-10在與卡-52等三型俄羅斯經典武裝直升機的同場較量中拔得頭籌,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制造具備極為可靠的系統和優良性能。
在海上作戰方面,直升機與航母編隊或其他大型艦艇構成系統作戰體系,執行反潛、反艦、偵察、搜救、運輸、兩棲突擊、機載預警、電子戰及水雷戰等多種任務,成為各海洋強國著力發展的重要裝備。
隨著我國航母的發展,為維護我國海洋權益,保障海洋開發,人民海軍不斷加快走向深藍的步伐。航空工業直升機以軍事需求為牽引,通過新機研制和改進改型,搶占艦載直升機裝備發展制高點,積極滿足海軍開展軍事斗爭準備的使用需要,在艦載直升機技術發展和產品研制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在社會應用方面,直升機也是反恐維穩的重要裝備,航空工業直升機根據武警部隊、公安部門的特殊使命任務,研制交付了一批系列化的高原型、警用型直升機,為維護社會穩定、保障人民安寧發揮了突出作用。
當前,我國直升機市場已經向世界完全開放,美、歐等國家老牌直升機公司大舉進入中國市場,我國民用直升機市場成為國際化的競技場。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為了掌握市場競爭主動權,航空工業直升機將民用直升機的研制擺在了重要的戰略地位,連續發力,快速推出了堪稱世界先進水平的AC系列民用直升機。
2012年,AC313大型民用直升機和AC311輕型通用直升機相繼獲得中國民航型號合格證、生產許可證,此后不久又分別通過AEG(航空器評審組)評審。國產民用直升機邁出了挺進市場的關鍵一步。
近年,由航空工業直升機研制的AC312和AC301也先后取得中國民航型號合格證和生產許可證。并且,在AC系列民用直升機基礎上,根據不同的客戶需求研制了AC313A、AC312A和AC311A等優化升級的產品。
2016年底適逢中國航空工業直升機工業創建60周年之際,中法合作研制的7噸級先進中型直升機AC352成功實現首飛。AC352直升機項目是中法首度開展對等合作,標志著我國航空工業開創了新的商業模式,并且在國際分工合作中占據了平等地位。
為增強人們對國產直升機安全性的信心,科研人員堅持以新技術提高安全性。AC系列直升機完全按照適航規范和民用航空標準進行設計和試驗。為了追求直升機的售價和運營成本的平衡。在確保提高產品性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科研和管理人員通過運用成熟的先進技術、改進供應商管理等措施,不斷降低國產直升機研制成本。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推動下,通航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直升機工業緊抓發展機遇,通過組織開展多種展示活動,民用直升機的銷售呈現不斷增長的勢頭。同時,我們還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與美國、法國、意大利、英國、巴西等航空制造企業加強合作,開展轉包生產,深入的國際合作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競爭力。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云涌。我國直升機工業把創新作為保持健康持續發展的第一動力,通過打造產學研戰略合作同盟,與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聯合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在研發、制造各環節大力推進科技創新,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在產品研制中廣泛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緊盯國際直升機發展前沿,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差異化戰略,在局部領域達到領先水平。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高原和高寒地區廣大,海疆廣闊,為打造國產直升機全疆域飛行能力,特別是形成世界領先的高原性能和海洋性能,我國的科研人員近年來著力研制高原型、艦載型直升機,如今國產直升機不但飛上了青藏高原,更飛向了浩瀚的海洋。
專家介紹,在已經基本掌握了第三代直升機的一系列關鍵技術基礎上,我國直升機科研人員又逐步攻克了第四代直升機的關鍵技術問題,并且向著第五代直升機技術發起了攻勢。
隨著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到來,智能化成為工業制造領域的核心。我國的直升機主機廠通過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促進了產品研制和生產方式的變革及產業升級,研制進度加快,研制成本降低,產品質量提升,生產效率和企業效益顯著提高。在直升機旋翼系統智能裝配生產線上,人們會看到這樣的場景:機器人結合視覺處理系統,相互配合迅速抓取零件準確定位,溫差裝配零件自動進出傳送,升降溫過程自動化控制,自動采集運行指數。這是將信息化技術傳感技術融入生產線,依托智能物流線,可有效提升裝配質量和效率,實現全過程脈動式生產線和數字化裝配。
在無人直升機研制方面,我國的直升機科研團隊經過多年攻關,終于在近年掌握了無人機核心技術之一的主動控制技術。以AV500為代表,我國無人直升機的續航時間,高原性能,在大風、高溫等復雜環境中的生存能力達到了較高水平。
讓直升機飛得更快、更遠,就要打破常規直升機的發展思路,近年來,我國的設計和研發機構陸續在中國航展和天津國際直博會上展示了一系列高速新構型新概念直升機,其顯著特征是智能化、無人化、綠色環保、安全舒適。業內人士指出,直升機的作用不僅體現在現代化戰爭中,它與大眾生活的關系將日漸緊密,國產直升機漫天飛舞的景象或許并不遙遠。
60年,彈指一揮間,染白了青絲,蒼老了容顏,但是時光不會辜負堅持努力奮斗的人。
隨著“互聯網+”、“ 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陸續出臺,中國的直升機工業也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通過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加大交流合作,進一步提高我國直升機工業的科研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實現振興民族直升機產業、挺進世界市場的目標,將是中國的直升機工業接下來全力以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