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躍峰
中煤第五建設有限公司第三工程處 江蘇 徐州 221140
正文:
大南湖十號煤礦主斜井井筒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東南約70km處,設計主斜井井筒凈寬5.2m,凈高4.1m,傾角14°。凍結段井壁采用雙層井壁,外層厚度80mm,內層厚度720mm;底部為反底拱,反底拱開挖深度1.5m。井筒穿越地層由新到老分別為第四系(Q4)、新近系上新統葡萄溝組(N2p)部分地層。其中,第四系及新近系地層采用凍結法施工,凍結段井壁斜長為203m,垂深范圍為68.662~117.772m。
地層由新到老分別為第四系(Q4)、新近系上新統葡萄溝組(N2p),自上而下穿見地層如下:
(1)第四系松散層(Q)主要為砂質黏土、礫石、中細砂及砂礫石層。與下伏地層不整合接觸。鉆孔控制地層厚度4.90~11.84m,平均8.33m。
(2)新近系上新統葡萄溝組(N2p)巖性主要為淺紅色、綠灰色泥巖、粉砂巖、粗砂巖。多為泥質、粉砂狀、粗粒砂狀結構,砂巖成分由長石、少量石英及巖屑組成,泥質膠結,膠結程度差,易風化,遇水易膨脹、崩解,多呈柱狀、碎塊狀,松軟。與下伏地層不整合接觸。鉆孔控制地層厚度130.79~233.60m,平均197.83m。
井筒設計掘進層段穿見的含水層自上而下分為三個含水層組,即第四系透水不含水層;新近系上新統葡萄溝組含水層;侏羅系中統西山窯組含水層。現將其水文地質條件分述如下:
2.2.1 第四系透水不含水層
由粗、中、細、粉砂及粉土組成。含礫徑為0.2~7cm的礫石,次圓狀礫石不一,松散,無膠結。該層處于地表,即使有微量的降水入滲,也形不成飽和的包氣帶,而耗于其后的強烈蒸發。這些堆積物雖透水性較好,但不具儲水條件,為透水不含水層。
2.2.2 新近系上新統葡萄溝組含水層
巖性主要為泥巖、粉砂巖、粗~中粒砂巖、細粒砂巖。泥巖為泥質結構,平坦斷口,易風化,遇水易膨脹、崩解,松軟。砂巖分別為粗、細、粉砂狀結構,成分由長石、少量石英及巖屑組成,泥質膠結,分選差,次棱角~次園狀。呈柱狀、短柱狀、碎塊狀,較堅硬。揭露該層埋深范圍10.40~243.78m,厚度233.38m。簡易水文觀測未發現有明顯消耗。本次井檢孔抽水試驗結果:單位涌水量0.004082L/s.m,滲透系數0.002341m/d,水位標高689.15m,屬于承壓裂隙富水性弱含水層。
凍結段井壁斜長為203m,垂深范圍為68.662~117.772m。凍結起始點傾斜長度確定為253.999m,凍結起始點水平長度確定為246.454m。斜井井筒凍結方案選擇及要點如下:
①采用地面打直孔方案,鉆孔深度由淺入深。②采用異徑凍結方式,斜井頂板凍結壁厚度以上為小管徑凍結管(即φ108×5mm無縫鋼管),頂板凍結壁厚度及以下采用φ159×5mm的無縫鋼管作為凍結管,可節省凍結制冷量。③主斜井凍結斜長203m,水平長度196.97m,均分為5段,每段116個凍結孔。④采用分段打鉆、分段凍結工藝,確保造孔、凍結、掘砌連續施工。④為了報道凍結壁交圈情況,每段均設置2個水文孔。水文孔深度、花管位置垂深范圍64.5~109m。⑤為了準確提供凍結施工經驗數據,掌握第一手原始凍結資料,各段均布設4個測溫孔,各段測溫孔深度均相同,每段測溫孔深度分別為Ⅰ段 70.5m,Ⅱ段80.3m,Ⅲ段90.1m,Ⅳ段99.9m,Ⅴ段109.7m。⑥凍結孔沿井筒開挖方向布置5排,按設計的排距進行布置凍結孔。⑦為了確保每段掘砌施工安全,每段終端孔作為封頭孔。⑧各凍結孔鹽水流量:積極凍結期10m3/h,維護凍結期6m3/h,并根據井筒凍結發展狀況和掘砌施工速度,適時調整開機臺數和鹽水流量,以及凍結孔運行數量。在凍結壁保證掘砌安全的條件下,為井筒施工創造良好環境。
(1)井筒凈寬度5.2m,井壁厚度0.8 m,井筒掘進寬度7.0m,井筒凈高度4.1 m,反底拱深度1.2m,井筒掘進高度6.4m;(2)凍結孔深度68.662~117.772 m;(3)凍結壁厚度:頂板6m、兩幫3m、底板5.5m;(4)凍結壁平均溫度頂、底板-12℃,兩幫-8℃。(5)凍結孔最大孔間距:外排2.1m,中排2.9m;(6)凍結孔工程量50150.97m,觀測孔工程量2685m,鉆孔總工程量52835.97m;(7)積極凍結期鹽水溫度-26~-28℃;(8)維持凍結期鹽水溫度-20~-22℃;(9凍結站最大需冷量303.65萬kcal/h,裝機標準制冷量865萬kcal/h
測溫孔共設計20個,每段4個,凍結期間溫度變化均正常,反映了凍結壁的正常形成。
水文孔設計10個,每段2個, 10個水文孔只有2個正常冒水,其余8個孔均未冒水,主要原因為凍結孔間距小,水文孔位于6個左右的凍結孔包圍中,凍脹水結冰未冒出管口。
2012年11月29日~2013年3月12日,開泵2臺,單孔流量6.4~7.3m3/h;2013年3月13日~2013年5月2日,開泵3臺,單孔鹽水流量6.0m3/h;2013年5月3日至2013年10月4日開泵4臺,鹽水流量5.4~6.0m3/h。
鹽水流量未達到積極期10m3/h,維護期8m3/h。原因為單孔運行方式,沒有采取串聯運行方式。
井筒開挖后井幫溫度檢測情況見下表4.1。

?
前28m因為凍結時間短,開挖過早導致井幫溫度較高,根據實際施工過程分析,采用綜掘機掘進方式,兩幫井幫溫度控制在-10℃,井中溫度控制在-8℃,能夠保障井筒安全掘砌。
2012年11月29日開機凍結運轉,前期投入2臺高壓冷凍機降溫,12月1日冷凍站運轉改雙級運行,開機1組, 2012年12月23日開機2組,2月23日開機3組,開泵3臺,3月21日開機4組,開泵3臺,4月17日開機5組,開泵3臺。6月28開機4組,7月13日開機3組, 7月21日,冷凍站開機2組,8月1日冷凍站開機調整為1組,一直到10月5日停機,共凍結時間310天。
鹽水溫度降溫曲線如下圖:

5.1 鹽水溫度降溫曲線
主斜井凍結段于2013年1月4日試挖,采用炮掘施工,4月19日后改為綜掘機。2013年10月6日還剩余400-395m段(即5m)二次支護未完成,冷凍站于2013年10月5日停機。主斜井凍結段各部位礦建掘砌工序時間見表5.1:

?
綜上,礦建凍結段施工沒有達到正規循環要求,從施工到支護,最大時間差達到80天,掘進方式先采取放炮+挖機,施工速度1m/天,后改為綜掘機掘進,最快速度達2.5m/天,但因設備保養能力差,期間綜掘機損壞3次,每次維修達10天以上,累計影響達30天以上,大大影響施工速度。凍結段施工工序最長時間為139天,基本工序完成時間100天,最后一部位工序完成時間59天還余5m未支護完成。

表5.2 主斜井各段凍結孔投入及空底、空幫時間
綜上:
1)空底時間最長時間為109天,最小時間為23天,平均空底時間為55天。
2)空幫時間最長時間為139天,最小時間為35天,平均空幫時間為80天內。
1)礦井地質水文資料的準確性驗證:主斜井水文資料根據實際施工反映基本準確,但地質資料有偏差,凍結段終點巖性為砂巖,與設計的泥巖有偏差。建議在長距離斜井凍結,在施工凍結孔時應該重新在起始點和終點進行取芯工作,以驗證凍結設計的可靠性。
2)斜井凍結水文孔的設計:目前多數斜井凍結工程未設水位觀測孔,對斜井凍結效果的分析缺乏有力依據。主斜井水文孔僅成功冒水2個,8個凍脹水結冰未成功冒水。建議合理設置水文觀測孔,以反映凍結交圈的情況。
3)斜井分段封頭孔設計:所謂斜井分段設計就是分段加上封頭孔,以確保本段內的掘砌安全,從施工看,封頭孔設置過多實際起到的效果并不明顯,成本反而增加,建議以后設計只在凍結起、始點設計封頭孔。
4)斜井凍結壁交圈:通過施工情況分析,正常情況下兩幫交圈在29~31天,頂底交圈在33~36天。
5)鹽水溫度控制:斜井凍結的深度小于200m,且凍結地層都以第四系、第三系淺部地層為主,積極期鹽水溫度控制在-26℃~-28℃,維護期在-20℃~-22℃,即可滿足施工要求。
6)鹽水流量控制:本工程施工情況分析,單孔鹽水流量積極期8m3/h,維護期5m3/h ,能夠滿足安全施工的要求。
7)凍結孔的運行方式:針對斜井凍結深度較淺的特點,建議凍結孔的運行方式設計為串聯運行方式,可節約運行成本。
8)凍結孔分段投入:斜井凍結凍結孔分段投入的時間應該根據礦建施工的速度、施工方案考慮。放炮施工,控制凍結段在80m,每10天投入10m,綜掘機施工,控制凍結段在120m,每10天投入15m左右。
9)邊排孔的停止凍結:邊排孔的凍結能夠維持兩側凍結壁,也能夠緩解頂、底凍結壁的解凍,所以何時停止兩幫邊排孔凍結至關重要,原則是鋪底二次支護結束后便停止兩幫邊排孔的凍結,本工程中最短時間為90天,最長時間為188天,建議邊排孔在二次支護結束后再維持15天左右的凍結效果,來緩解凍結壁的解凍為好。
10)空幫、空頂時間控制:建議在斜井凍結施工中,應按照正規循環施工,建議空底時間不超過50天,空幫時間不超過60天。
11)井筒開挖時間確定:斜井井筒凍結段開挖天數宜凍結50天后,井幫溫度降至-5℃后。
12)凍結段交界點出水處理:本井筒上部254m采用普通法施工,且上部地層含水,估算出水量達到50m3/h。建議施工前必須采取有效封止水措施,可以采取注漿法或施工排水水倉,但水倉應該設在非凍結段內施工。
13)井幫溫度的控制:對于長距離斜井凍結,井幫溫度建議控制在-8℃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