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洋 王超悌 尚英軍
摘要:應力線性化原理是壓力容器設計過程中需借助的主要原理,是提高容器設計合理性的關鍵。本文簡要介紹了應力線性化原理,強調了將該原理應用到壓力容器設計中的重要價值。基于此,對應力線性化模型的建立方法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并以某壓力容器為例,在借助應力線性化原理的基礎上,對其設計方案進行了分析,證實了該原理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應力線性化原理;壓力容器;軸對稱模型
前言:壓力容器屬于石油、化工等領域所應用的主要設備,該設備設計過程中,如力學指標存在誤差,極容易對容器使用的安全性造成影響,對容器使用壽命的延長不利。實踐研究顯示,將應力線性化原理應用到壓力容器的設計過程中,有助于提高容器力學參數的合理性。可見,為優化容器的設計效果,對該原理的應用方法加以探討較為關鍵。
1 應力線性化原理
應力線性化,即將有限元分析所得到的應力分布曲線,進行線性化處理,使之“彎曲應力”、“薄膜應力”以及“峰值應力”的變化情況能夠體現在曲線當中的一種力學分析方法[1]。壓力容器設計過程中,薄膜應力、彎曲應力以及峰值應力,屬于影響容器使用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根據各應力名稱的不同,其影響同樣不同。薄膜應力一般沿壓力容器的截面均勻分布,應力的大小,與截面的厚度有關。彎曲應力一般沿壓力容器的截面線性分布,應力與截面厚度合力矩等效。為提高壓力容器設計的合理性,確保三項力學參數合理較為重要[2]。
2 應力線性化原理在壓力容器分析設計中的應用
2.1 應力線性化模型的建立方法
應力模型包括非軸對稱模型與軸對稱模型兩種,兩種模型的建立方法存在一定的差異:
2.1.1 非軸對稱模型
非軸對稱模型所對應的應力,一般呈非線性的形式分布,應力一般沿壓力容器的截面厚度方向分布。根據壓力容器靜力等效以及靜彎矩等效的不同,應力的計算模型同樣有所差異。計算時,需將“非線性應力分布值”、“彎曲應力”、“截面厚度”等參數,納入到模型當中,提高結果的準確度。模型中,線性化應力可采用δ表示,該指標的數值,與薄膜應力及彎曲應力有關。如采用δ1代表薄膜應力,采用δ2代表彎曲應力,則δ的計算公式如下:
δ=δ1-δ2
針對壓力容器建立非軸對稱模型時,將薄膜應力及彎曲應力兩項參數的數值代入到上述公式中,即可得到最終的計算結果。
2.1.2 軸對稱模型
軸對稱模型的建立需參考的指標較多,其中經向應力、環向應力、剪應力等,均屬于需要考慮的重要指標。以經向應力為例,如以對稱軸作為中心軸,旋轉應力曲線,則可得到對應的經向應力公式。公式中,應包括積分點半徑、環向旋轉角、路徑方向與徑向夾角等多個指標。其中,積分點半徑可采用R表示,計算公式如下:
R=R0+xcosφ
根據上述指標,可得到經向合力作用面積的計算公式如下:
Ay=R0△θt
公式中,Ay代表經向合力作用面積,R代表積分點半徑。將壓力容器設計過程中所涉及的各項指標代入到上述公式中,即可得到有關經向應力的軸對稱模型。環形應力的計算方式,與經向應力模型存在一定的差異。壓力容器設計過程中,環向應力的大小與曲率半徑以及中性面的位置有關。如采用σ代表路徑任意點上的環向彎曲應力,則該指標的模型可采用以下方法表示:
σ=M0(x-xk)/Ik
根據經向應力及環向壓力等參數的計算模型,即能夠計算出壓力容器的應力大小以及分布情況,進而通過對應力分布情況的判斷,評估容器的設計效果。
2.2 基于應力線性化的壓力容器設計方案
本章以某壓力容器為例,借助應力線性化原理,建立了容器的設計方案,并對其設計方案的合理性進行了分析:
2.2.1 容器概況
本容器擬定的設計參數如下:(1)容器類型:立式壓力容器。(2)容器直徑:710mm。(3)容器手孔直徑:95mm。(4)容器材料:16MnR。(5)容器設計壓力:14.5MPa。(6)彈性模型:210GPa。(7)泊松比及螺栓力:分別為0.3及82kN。為判斷該設計方案是否合理,應首先采用ANSYS軟件,借助應力線性化原理,對容器壓力的大小以及分布情況進行觀察。考慮到該容器的結構以軸對稱式為主,采用非軸對稱模型對之應力情況加以計算適宜性較差,因此,本課題決定借助軸對稱模型,將經向應力以及環向應力等指標,納入到計算過程中,分析容器的應力情況。
2.2.2 設計方法
本課題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針對該壓力容器建立了幾何模型。單元模型中,實體單元可以以plane83表示,關鍵指標可以以k表示。幾何模型建立后,設計人員對模型進行了技術處理,采用四邊形映射網格劃分的方法,將模型劃分為了不同的應力曲線。為得出壓力容器的等效應力,設計人員決定通過不斷增加荷載以及邊界條件的方式,記錄容器在不同條件下的不同應力大小。通過計算發現,該壓力容器的最大等效應力為304.5MPa。將該計算結果納入到應力線性化路徑中發現,根據路徑的不同,容器的最大應力同樣有所不同。
2.2.3 設計結果
計算得到結果如下:(1)路徑1:線性化應力為85.6MPa、峰值應力82.0MPa。(2)路徑2:線性化應力為150.2MPa、峰值應力100.5MPa。(3)路徑3:線性化應力為152.6MPa、峰值應力110.8MPa。(4)路徑4:線性化應力為80.4MPa、峰值應力71.5MPa。(5)設計應力:241.5MPa。可見,采用上述方案設計壓力容器,均能夠滿足設計要求。為進一步降低設計成本,設計人員決定減小壁厚,使設計方案得到進一步的優化。
結論:
綜上所述,本課題基于應力線性化原理,對某壓力容器的應力分布情況及應力大小進行了計算。發現,將該原理應用到壓力容器的設計過程中,可為設計方案的修改以及優化,提供極其有價值的參考數據。未來,各相關領域應將應力線性化原理應用到壓力容器的設計過程中,使容器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得以提升,使容器的使用壽命得以延長。
參考文獻:
[1]何錚,常華健,楊培勇.核電主設備分析法設計中應力線性化路徑可靠性及優化分析[J].原子能科學技術,2017,51(07):1273-1278.
[2]何鴻.壓力容器分析設計中應力線性化原理及其計算[J].遼寧化工,2014,43(07):943-94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