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升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市場經濟環境趨于穩定,學生專業化素質養成已經成為了當前校園發展與快速推進的可持續化運行的基礎與保障,根據市場運行的機制與學生專業素質養成的基礎內容來看,校園文化的建設與其實息息相關的,按照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不斷完善市場經濟背景的內容,完善學生專業化養成的有效運用,是快速提升學生自我綜合素質與能力的關鍵,也是校園文化有效融合的關鍵。
關鍵詞:市場經濟;學生專業;素質養成;校園文化;融合
一、研究背景
對于我國來說,保持傳統文化美德是大學教育教學工作推進中著重考慮的一個重點內容,開展學生工作,對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行為養成進行認真融合,有助于學生自我修養的提升, 改善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保障學生觀念文化與行為文化的有利保障,學生專業性的提升著眼于學生自我思考與情感的聯系,通過制度文化與行為文化約束學生的行動力,無論是對學生的行為而言還是學生的不良舉動而言,都是一種新型事物,需要面對和去接受。在學生的自我認識與道德觀念維護中,培養一種專業化的認識,理解文化與專業知識的關鍵作用,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培育學生的專業性能力和知識,提高文化環境的純凈度,讓校園文化與學生自我的綜合素質進行聯系,形成校園文化建設的有利發展途徑,讓學生通過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與家庭環境形成健康的文化對接,形成積極的思想觀念,保持健康的心理與恰當的選擇行為,科學面對校園的文化建設。
校園的文化建設考慮到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成績,養成教育,是一個整體的可循環的健康教育產業行為,注重學生知行結合的教學理念與發展觀念,通過德育教學觀念與信息可以看出,德育意識的培養與校園綜合實力的提升,讓校園文化建設與發展的動力不斷增強,改變了學生內化與外化的信息分享方式,培養了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市場經濟背景下學生養成方法
2.1 明之以理
學生的認知是學生行為的基礎,應該通過認知來引導行為,以培養學生正確的行為習慣。當代青少年是最具個性的一代,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這是這一代青少年的優點。但是在當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學生通過網絡等渠道也會獲得不良的信息,從而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學校不能完全采用強制的辦法約束學生遵守行為規范,必須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弘揚主旋律,提倡正能量,引導學生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采取正確的行為。要注意的是,不能強行灌輸和要求學生認可我們提倡的價值觀,而是要培養他們自主分析,自主辨別,自主選擇的能力,自覺抵制來自網絡和社會的不良文化的侵蝕和誤導,接受正確的價值觀,追求健康的人格,并能夠學會自律,控制自己的行為。
2.2 動之以情
意識的獲得和實踐,都需要讓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后,才能自覺的推行。學校必須把青少年看作主體,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和個體需要,設計一些活動,激發道德情感,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比如可以讓學生閱讀文學作品,觀看電影,參加學校活動,從而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激發道德情感。學校還應充分發掘網絡的優勢,通過聊天室、游戲等調動學生參與,從而獲得情感體驗。
2.3 喻之以境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它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認知、情感和行為。當前社會環境存在諸多的問題,比如金錢至上、道德墮落等,這些對學生會帶來很壞的影響。學校雖然不能成為孤立于社會之外的象牙塔,但是絕不能任憑社會文化對校園環境的污染和腐蝕,應該積極營造健康、和諧、關愛、文明的校園環境,讓學生置身其中,能夠自覺地分辨良莠、區分善惡,辨別美丑,從而培育美好的心靈和行為。
三、校園文化建設的創新型途徑與策略
3.1 以環境為載體,使行為養成教育具有人文性
學校還要建設具有豐富內涵的人文環境,這包括無形的文化和有形的文化。有形的文化建設有,設置學校德育宣傳欄,推薦好書好報,編寫教室內外黑板報,布置文化廣場,播報好人好事、師生佳作,創編校園歌曲等形式,宣傳法律法規。有寄宿生的學校還加強宿舍文化建設,舒適、整潔的宿舍文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養成有著“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有形的文化是學校的軀體,無形的文化是學校的靈魂。無形的文化包括校園輿論、學校風氣、人際關系、教育理念等。學校應重視輿論文化建設,培養正確的輿論,利用學生的從眾心理,引導他們接受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認同要求的評價會促使學生按照要求去做,而負面的評價則會瓦解學生努力的意識,從而變得消極。要努力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推崇仁者愛人、和而不同等傳統觀念、弘揚自由、平等等西方文明成果,讓學生牢固樹立最基本的價值觀。
3.2 以制度為依據,使行為養成教育具有規范性
通過完善制度作為改善校園文化提升的主要渠道,這一點是一個制度文化創新的基礎內容,校園目標是承載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內容,以物質與非物質文化為傳承,寄托一種精神產物的同時還能夠將這種精神培養給每一位阩,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其中包括了制度的制定、問題的設定、學校的教育理念定位等等,根據學校或組織的成果分享,學校方面對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進行新的定位,一方面讓學校的制度與學生學習生活建立聯系,另一個方面是通過學習的有效溝通形成學生與學校的信息對接,讓學生靈活應用學校提供的相應環境,提高自我專業素質養成結果,提高養成的速度。教師要運用綜合手段,評價具體學校文化推行中遇到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與學習榮譽感,提高學生自我對行為與意志力的控制能力。
3.3 以教師為榜樣,使行為養成教育具有模仿性
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個性還沒完全形成,喜歡模仿,教師作為他們的老師,自然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影響他們的意識形成、情感體驗和行為養成。學校應該狠抓教師的管理,加強師德和師風建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使教師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成為學生的楷模。這樣,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對學生的教育,學生在崇敬教師的同時,會自覺地模仿教師的言談舉止,形成正確的認知。教師是管理者,也是實踐者,在行為養成方面,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做到,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規范的嚴肅性,從而自覺履行。教師還應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用自己的道德風范、人格魅力、治學精神影響學生,幫助他們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實踐證明,優秀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有的甚至持續終身。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市場經濟環境背景下,開展學生的專業化養成教育,有助于學生自我綜合能力的提高與改善,對學生自我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很好的推動效果,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養成也對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很好的幫助,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專業素養相互融合,產生了較為有利的影響,對于未來的學者研究專業養成及校園文化的關系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關于旅游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思考[J]. 余昌國. 旅游學刊. 2015(S1)
[2]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生態旅游[J]. 宋瑞. 旅游學刊. 2015(07)
[3]基于批評話語分析的三維批判性閱讀模式[J]. 歐陽護華,熊濤.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 2016(01)
[4]突出思辨能力培養,將英語專業教學改革引向深入[J]. 孫有中. 中國外語. 2015(03)
[5]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解構式英語閱讀教學研究[J]. 王牧群,白彬. 教育科學. 2015(02)
[6]論大學生批評性閱讀能力的培養[J]. 陳令君. 教育評論.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