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晗 蔣夢源
摘要:水利水電行業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國家的飛速進步離不開水利水電行業的助推。但是,隨著水利水電行業的不斷擴張,人們不得不注意到隨之引發的各種生態問題,這些生態問題輕則損害財物,重則危及生命,因此,在水利水電行業的發展中我們必須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本文分析了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與對策。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生態環境;影響;對策
現代水利水電工程除了具有抗旱、抗洪的作用外,同時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平衡生態環境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近年來,我國水利水電事業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必然會對周圍環境產生較大影響,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維護生態環境平衡有重要意義。
1水利水電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1對當地氣候的影響
由于水有較強的蓄熱能力,因此水庫中的水體就會致使當地氣溫的變化幅度很小,冬季比以往的氣溫高,夏季比以往的氣溫低;溫度的變化就會導致風力發生改變,貼近地面的風速會有所增加;由于大量水體的存在,空氣濕度會增加不少。
1.2土地利用的影響
水利水電建設所產生的影響,不僅僅局限于水文環境,同時也對土地資源也有一定的影響。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就其項目本身而言,將對一定數量的土地進行占有,在對水利水電工程進行施工的整個之中,往往會產生大量的廢渣和臨時的水利水電設施,并且在處理臨時水利水電設施的時候通常情況下需要占有大量的土地資源,以上種種現象會導致土地資源的大量浪費。假設不能夠對土地的挖掘進行即時性的處置,就會對山坡以及表土產生一定的影響,對周邊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壞,造成土壤侵蝕,發生堵塞河流現象。
1.3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對陸地生態環境的影響
第一,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建設會占據較大的陸地面積,對陸地植物的生長帶來嚴重的破壞,導致很多農田、草叢、植物等無法生長。第二,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還會對周圍局面的生活帶來影響,大量廢棄物的排放加重了居民居污染情況的發生。第三,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蓄水之后,會導致地區地下水發生變化,表現為地下水位的升高。水位升高之后會導致土地被淹沒,加重土地鹽堿化、沼澤化的可能。大規模的水利水電工程灌溉會導致陸地變成水體、濕地,減少綠地實際覆蓋面積。
1.4水文狀況受到影響
水利水電工程不僅會改變周圍區域的水文形勢,也會對區域內的水文狀況產生影響。隨著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河流的方向、流速、水深、水溫以及水流邊界等均會發生變化。如果河道兩岸巖石的透水性較強,很容易引起滲漏現象,并導致鄰近區域的地下水位上升。
1.5噪聲污染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會用到許多大型機械或實施爆破作業,而在這些工作實施的過程中,則往往會發出刺耳的噪聲。人類長期處于這種噪聲中時,一定會對耳朵造成一些影響,甚至會發展成耳膜受損、聽力下降等問題。
2基于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下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
2.1因地制宜,做好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規劃工作
既然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或多或少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且這一客觀事實不會改變。那么,我們就要努力將這種破壞降到最低。首先,要改革觀念,要本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去建設水利水電工程,將保護生態環境這一理念融入到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全過程中去。其次,因地制宜,做好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規劃工作,設立合理的工程建設目標,同時也要向當地百姓明確工程建設可能會帶來的一些影響。最后,工程建設前要進行實地考察,考察內容可包括:當地環境狀況、人口狀況及氣候狀況。然后,通過調查的結果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及預測,為合理選址提供可靠依據,盡量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
2.2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機制
為了能夠建設環保的水利水電工程,設計階段是一個重要環節。在進行水利水電工程的設計工作時,設計人員要對施工地點的地形地貌、環境人文特點都進行細致的調查。為設計工作打好基礎,在進行設計時根據調查得到的信息來對各種突發情況進行預估。為了能夠對工程建設給周圍環境帶來的影響力度進行準確的分析,要建立一個健全生態環境影響評估體系,通過該體系來預測工程對環境的破壞程度,根據各個方面的環保需求做出合理調整,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改變。
2.3確定生態需求水量
在計算當地生態環境需求的水量時,要分別計算出系統內各部分所需要的實際水量,在系統計算出各部分實際所需水量之后,將所得數據進行耦合,從而得出需水總量。Wp=At·ETm·t是確定需水量的計算公式,其中Wp是生態需水量,At是環境面積,ETm是生態環境的蒸散發量,t是時間。以生物棲息地為例,在計算生態環境內生物棲息地實際需水量時,要分別計算棲息地內鳥類、魚類以及其他動物的生產、繁衍所需的水量,隨后再將所得數據進行耦合,確定生物棲息地所需總水量。在計算過程中,應注意加強對基礎科學的研究工作,如深入研究生態環境背景值、環境自凈能力等,同時研究環境內各種群與環境的緊密聯系,從而為維持當地生態平衡提供有利基礎。
2.4充分利用科學技術
要利用各個學科的理論知識對河流的演變狀況以及河中泥沙的運移規律進行分析,同時再對河流周邊的動植物繁衍和遷徙規律進行總結,結合各個方面的綜合因素,最終制定出對環境影響最小、最為科學完善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方案。在施工的過程中也要充分地利用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提升工程的整體質量,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加強群體參與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熱情,施工過程公開透明化,加快水權等相關制度的建立,從而提高水資源利用收益。結合實際情況,對水利水電工程周邊的經濟布局做出適當調整。
3結語
在我國,水利水電工程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對促進國家興旺發達有極大的作用。然而,在國家發展時,生態環境影響問題愈加顯著,生態環境的退化將直接影響到國民,因此,在水利水電工程的發展中對環境的保護是必不可少的。在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中,我們必須要注重環保的重要性,避免對生態環境造成更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建設中出現的各種生態問題,推動水利水電工程和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玉蓮,李盈,萬鵬.水利工程建設中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J].科技信息,2013.
[2]溫振濤.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對生態環境影響及保護對策淺析[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