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翠琴
摘 要: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世界經濟信息化讓世界的經濟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并在新的發展環境中,形成了新的是世界經濟特征。在2008年,由于美國的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讓眾多的國家卷入了金融風暴之中,而在金融危機過后,世界的經濟發展呈現了快速的增長的形式,從而帶動了全球經濟的變革。在經濟危機過后,全球各個國家逐漸以科技技術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實現了經濟結構的轉型。本文就將以世界經濟發展為研究的背景,闡述在新體制形成下的經濟發展新趨勢和新特征,希望能夠通過本文的闡述,讓世界經濟發展的路線更加的清晰。
關鍵詞:世界經濟;新趨勢;新特征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人們之間的距離逐漸的縮小,而各大國家之間的距離也在不斷的縮短。在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中,也給眾多國家經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隨著經濟發展,各個國家之間出現了經濟不平衡的情況,無論是在人力、物價、貨幣等,均出現了巨大的轉變,這樣國家的發展出現了變化,影響了其經濟體系的完善以及抵御風險的能力。在新的經濟體制中,需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經濟實力以及能力,才能夠在遇到風險的過程中,減少自身的損失,并完善其國家的經濟實力,保證經濟達到可持續性發展的狀態。
一、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雖然,經濟危機已經過去了很久,但世界經濟仍舊處于很不穩定的狀態,經濟復蘇過于疲軟,而且,諸多問題不斷對脆弱不堪的世界經濟造成沖擊,這就使得全球貿易投資增長放緩,隨著世界經濟增長動能的弱化,世界經濟風險在不斷的增加,為了更好的應對經濟風險,就需要對經濟發展新趨勢進行分析。
1、不斷在增加的經濟風險
目前,全球的經濟一直處于不穩定的狀態,需要通過不斷的調整才能夠讓經濟形式更加適應目前的市場發展,但是在調整的過程中同時也缺少了相應的動力支持。在經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之后,很多國家都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復蘇著經濟,但是其過程比較緩慢,并在發展中一直處于非平衡狀態。
例如:日本在復蘇的過程中,經濟狀態一直很好,但是實則基礎不穩,若是在發展中市場出現風險,則無法完善進行抵御,其產生的后果不堪設想。就目前的日本的經濟發展狀態來看,已經逐漸出現衰退的跡象,其新興經濟體系也出現了發展緩慢的情況。而我國的經濟也是處于轉型階段,內部供應結構不完善,外部供應能力較弱,導致整體的經濟出現了不穩定發展的趨勢,這樣趨勢將造成危險的經濟風險,也成為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的經濟趨勢也非常的嚴峻,若是市場企業中的企業成本以及內部控制和管理出現失衡,則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并降低企業的風險抗擊能力。所以為了能夠提高經濟風險承受力,需要經濟體系在轉型的過程中不斷的穩定根基,實現健康增長方式。
2、貿易增長在減緩
世界經濟危機已經逐漸的退去,而全球貿易的發展逐漸以低姿態的形式緩慢進行著,逐漸呈現了超越經濟增長的速度;但是因為經濟增長出現了衰弱的情況,導致貿易增長同樣出現了增長變慢的狀態。而全球性的經濟增長變慢[1]。商品價格不穩定、以及匯率出現大幅度的波動,都讓全球經濟變得更加的惡略,而且這種情況也制約了經濟體系的發展,無法讓經濟得到快速的復蘇。
就目前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上開,發達國家的經濟復蘇比較緩慢而發展中國家則會快速復蘇,其發展的趨勢很有可能直接超過了發達國家,甚至超過的世界經濟的平均值。雖然經濟危機已經過去很多年,但是全球的經濟發展依然存在失衡的情況,很多產品的價格嚴重下滑,供需情況在短時間內無法滿足現有的經濟體系。例如:在全球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很多商品都是利用美元進行計算,所以美元在市場中占有的額度比較大,自這中情況下,很多的大眾的商品將出現強制性回調,才能夠適應市場,從而引起貿易增長減速的情況。
3、貨幣的周期出現分化
當前新興世界經濟體系因為形成的時間段發展緩慢,導致整個體系都非常的脆弱,而各個國家在這樣新興經濟體系中,更多的是依賴外部的資源,導致國有資本不斷的外流;再加上美國開啟了加息,讓新興的經濟體系面臨到國際資本不斷流出的惡劣環境。在這種環境下,經濟市場中出現嚴重的赤字,很多海外債務比較高的國家在信貸業務上面臨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若是不能夠及時的控制,會出現嚴重的次貸危機,讓金融市場再次發生了嚴重的動蕩。
而新興體系中的貨幣會隨著市場的變化,出現嚴重貶值的情況,各國的所屬銀行雖然會通過相應的政策平衡貨幣的流通情況,但是也會出現了分化的局面,從而逐漸的導致貨幣市場的失衡,引發變動。尤其是美國,因為若是貨幣市場出現了大幅度的貶值情況,那個國家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占有的份額越大,其損失就會越高,而我國的人民幣也會受到巨大的影響。匯率市場的不平衡,會導致個國家的債務市場、房地產、股市等都出現嚴重的不穩定狀況,而導致的就是出現嚴重的股市崩盤、債務負擔大、房地產泡沫化。
二、世界經濟發展的新特征
從近期來看,因為世界經濟舊動能和動力在不斷弱化,所以,存在較多因素阻礙著世界經濟的復蘇,放緩了經濟增長的速度,即便如此,但是從影響經濟發展的長期變量和短期變量來看,長期世界經濟增長依舊存在新的動力和新的亮點。因此,需要認真的分析經濟的新特征,這對于對了解經濟發展新動力來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經濟快速增長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開展,各國出現了經濟快速增長的模式,并提高了其貿易的方式,投資的形式也逐漸的在多元化。而且信息化的時代下,世界各大國家之間的經濟往來更加的便捷和頻繁[2]。引進海外技術、吸引外商投資依然成為了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因為這樣的方式是能夠快速的在經濟市場中呈現效果,讓自身國家經濟市場被快速的推動。
自從進入到21世紀之后,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明顯的超越了發達國家,無論是在資產投資還是在勞動力上,都不斷的高過了發達國家。其技術的引進,新產業的開發,有效的支撐了快速發展的金融市場體系,并帶動了國內的生產效率,帶動了發展緩慢地行業,是實現全國范圍內的經濟增長,這個就是所謂的趕超型經濟。而亞洲地區則成為了趕超型經濟的典型地區,受到了全世界的矚目,雖然能夠吸引世界的目光,但是依然會受到衰竭的風險。
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趕超型的經濟戰略依然會存在,所以只要能夠在這個戰略中尋找到適合國家發展的途徑,就能夠有效的避免出現經濟衰竭的嚴重情況,或是那個改善這種風險所帶來的影響。
綜上所述,在世界經濟發展宏觀的角度上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其經濟體系的發展都是在不斷的增長,而債務的增加以及財政的猥瑣,也同時會制約增長的速度,無論如何,緩慢增長的經濟市場儼然已經成為目前的世界經濟體系的新趨勢。
2、經濟相互依賴
由于美國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讓眾多的發達國家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而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則比較小,這是因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體系與發達國家有所不同,只有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后的尾期,才對發展中國家有些許的影響,但是影響不構成風險,雖然經濟相互依賴,但是收到的影響和損失則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各國的經濟市場是相互依存的關系,所以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也會嚴重的影響發達國家的發展[3]。從這個金融風暴過后,發展中國與發達國家都在不斷反思,當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如何能夠有效抵御危機的風險,才能夠讓自身的經濟體系快速回升,這項研討的內容也受到了各國經濟學者的青睞。
很多國家為了能夠避免再次重演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逐漸重視起新興經濟體系的發展,其不僅能夠有效的抵御風險,還能夠鞏固國家的經濟市場。其中發展中國家就是利用這樣的方式,強化自身,在經濟發展中逐漸超越了發達國家,并在世界經濟發展中展現了發達國家獨有的經濟發展方式。
3、經濟波動加大導致收入分配拉大
在全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隨著經濟的快速增加,國家之間的依賴關系更加的明顯,而相互之間的支持也讓全球經濟逐漸進入到了良性的發展空間中。雖然整體大環境是受到各國的支持,但是個別的國家依然出現高收入掌握大量資金的情況,這種不分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因為兩者皆有。在這種情況下,會導致金融市場中收入出現兩極化,階層分配拉大,部分國家因為資金缺乏導致頻繁的暴動。世界上很多戰亂的國家起因都有經濟的貧富化差異有著直接或是間接的聯系,對于世界經濟市場而言,無論怎么平衡各國之間的關系,這種經濟的波動依然是無法避免的。
結語:綜上所述,世界經濟市場在發展的過程中一直處于多變的狀態下,為此我國一定要認清現狀,了解經濟發展的新形勢與新特征,針對形式提前做好迎接挑戰困難的準備,時刻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保證自身經濟健康的穩定前行。
參考文獻:
[1]陶冬.世界經濟的五個新變化[J].浙江經濟,2015,(5):10-11.
[2]盧曉莉.淺析世界經濟“新二元結構”的形成及其危害[J].價值工程,2015,(15).
[3]胡振虎.世界經濟新常態與我國應對策略[J].中國財政,2015,(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