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俠
摘 要:事業單位作為一類社會實體,主要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舉辦的,不直接從事勞務或貨物的生產和流通,能夠為國家的上層建筑提供良好的服務。但目前,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將探析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的創新管理,以期促進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創新管理
前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會計工作作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與核算的重要單位,在我國經濟建設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會計單位必須加強對會計工作的重視力度,明確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會計基礎工作的創新發展,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
一、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核算制度性保障不足
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多以現金管理方式,其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資金流量管理,將本期現金作為實際收入,但是,單位資產和負債情況并不能完整反映出來;由于結算的時間跨度較長,一般以半年一算或是一年一算,這就造成階段性的資金控制不規范,造成信息收集完整度不高,進而影響核算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由于事業單位所涉及的部門較多,事務較多,且很多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不完善,事業單位收支資金并不是每一筆都落實,這就往往導致財務管理的隨意性強,造成資產流失問題的存在。
(二)機構設置不合理
目前,我國事業單位的季候設置上存在以下問題:隨意安排沒有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擔任財務工作;或是財務人員身兼數職,財務之外的工作繁重瑣碎;其原因主要是基層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緊張,人手缺乏以及基層領導對會計基礎工作重要性普遍認識不夠。有的單位領導認為會計基礎工作不過是簡單的賬務處理事務,只要認真細心,誰都可以做得好。從而長期忽視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制度的建立健全。這極大地削弱了會計工作基礎,嚴重影響了會計工作的整體管理水平。
(三)資金管理不規范
大額現金支付現象多發根據《現金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現金的結算限額為一千元,超過限額部分應當以支票、銀行本票或轉賬方式支付。雖然這個結算起點與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現狀不一定相符,但根據該條例的精神,大額支出應盡量避免使用現金。實際工作中,有些基層行政事業單位只圖方便在可以通過轉賬支付的情況下仍使用大額現金支付。與大額現金支付同時衍生的問題有部分單位存在超限額提取現金、月末或年末賬面現金余額過大、甚至存在白條抵庫現象等資金管理不規范的問題。
(四)財務管理落實程度不高
會計核算涉及到資金收入、支出,資產處理以及負債等問題,但是在實際管理中,并不能實現有效控制,其具體表現在:其一,在事業單位中,很多支出并沒有列入開支范圍,這就造成資金支出片面性增加,進而影響了會計核算的準確性,隨著時間延長,資金短缺問題便會浮出水面。其二,在資產管理上,往往定格于固定資產賬面上,而對實際價值并沒有進行合理核算,這就以靜態化管理取代動態管理,影響了核算信息的指導作用。其三,在負債管理上,由于借款項目的明確度不高,沒有分清借款期限等,造成核算中的時間性不準確,進而影響了事業單位的實際運行[1]。
二、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的創新管理
(一)健全法規體系
雖然《規范》中第四條明確規定:單位領導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負有領導責任。但由于部門規章相較于行政法規、法律等的法律位階靠后,效力等級較弱,其知名度及在老百姓的認知程度中均不及《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等法。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對《規范》的了解遠不如《會計法》,更別提要不折不扣地貫徹實施了。事實上,一個單位會計基礎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度極大地影響著單位對其他財經法規的貫徹落實質量。故重新修訂《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提高其法律位階,更加明晰地確定單位領導在會計基礎工作中的法律責任,是解決領導重視的根本途徑。
(二)提高會計人員專業水平
行政事業單位舉辦的一些專項培訓,多為解決應急性事務,如某年度預算編制培訓、某年度決算審核培訓等。要切實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必須將對財務人員的教育培訓常態化、制度化。一方面要加強“頂層設計”,上級財政部門年初制定覆蓋管轄范圍內全體行政事業單位的全年教育培訓計劃,列明培訓內容、培訓時間,撥出專項教育經費制作網絡課件,適時邀請專家授課,并對基層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聽課時間作出硬性規定,利用信息化管理監督課時完成情況,學分計入個人年度考評項目。另一方面各基層單位要著重抓好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營造財務人員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環境氛圍。
(三)完善會計監督
基層行政事業單位應按照規范的要求,結合本單位實際業務,整合單位財務管理的每一環節,認真制定全方位、全過程的內部控制制度,并將其予以落實,筑牢會計基礎工作的制度機制基礎。在具體操作層面,涉及的改進措施著重需注意以下幾點:按規定設置財務崗位,選拔專業人才,建立牽制制度,明確崗位職責;規范對會計原始單據的填寫、審核、保存;嚴格控制使用現金,加強資金管理;認真吃透規范精神,科學設置會計科目,規范會計核算;建立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形成固定資產管理閉合環;完善會計檔案管理,保障會計信息安全。
(四)落實方位管理
在收入管理上,要進行“憑據”性管理,落實“收付實現制”原則,借助相關的收款憑據、發票憑據進行核算,對每一筆收入進行詳細記錄,并做好分錄工作,力求實現每一筆款項都明晰、準確;力求核算實現部門化管理,對各種款項收入進行成本核算和非成本核算,將不同的項目收入按照部門進行細化,并根據不同的記賬環節和記賬憑證進行賬戶核算,并對收入和支出的資料進行分析比較,實現收支核算信息相對應,減少不記賬或是記錯賬現象的發生,實現收入全面化核算[2]。
在支出核算上,采用階段性管理的方式,堅持短期核算和長期核算相統一。在費用核算中,出現沒有實際支付的和本期預付費用兩種,由于不被計入或是延遲計入,往往會出現核算信息缺失或是不準確,這就要求在核算費用中設置支付環節和計提環節的賬戶,實現開支具備原始憑證,同時,將每一階段的實際開支進行記賬,以防憑證缺失,造成后期核算不準確。
結語:會計核算工作是會計工作的基礎,其通過資金管理的方式,為事業單位提供生產經營狀況、資產流動的信息支持,在事業單位會計工作和財務管理中占據重要地位,而只有處理好現存核算問題,以制度性保障、預算性支持、環節性管理為手段,以員工素質為支撐,才能夠實現事業單位的持續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蒲建萍.淺談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管理[J].西藏科技,2017(02):3-4.
[2]毋海霞.淺談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管理問題[J].中國外資,2013(1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