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
摘 要:旅游收入是黃岡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具有極強的產業助推,能夠很好的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的滿足,對精神文化生活的熱情不斷提高,旅游業以極高的成長速度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產業之一。黃岡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以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這股浪潮中,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加快發展,擺脫產業單一,利用旅游帶動黃岡發展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話題,本文基于黃岡歷年來旅游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以及制約旅游業發展的因素展開研究。
關鍵詞:旅游業;經濟發展;環境保護
(一)黃岡是座知名城市,但經濟發展緩慢,是一個農業大市,但同時農業收入低,加上黃岡地形的阻擾,農業難以集約大面積生產,更加阻礙了黃岡經濟的發展。急需替代性支柱產業的拉動,旅游收入是黃岡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具有極強的產業助推,能夠很好的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的滿足,對精神文化生活的熱情不斷提高,旅游業以極高的成長速度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產業之一。黃岡就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以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如東坡赤壁,紅安等品牌文化資源,黃岡應在在這股浪潮中,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加快發展,擺脫產業單一,利用旅游帶動黃岡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著適用與旅游業發展的對策與方法,同時要保證旅游業的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保障黃岡旅游經濟持續發展。
(二)黃岡2016年旅游經濟現狀
2016年,黃岡旅游人次和旅游綜合收入達到2450萬人次、147億元,兩項指標將連續9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產業融合持續深化。旅游資源整合實現重大突破,黃崗旅游景區“一票通”全面發行,一票暢游42個景點。依托大別山資源優勢,2013年至2016年連續四年舉辦三屆中國,黃岡挺進大別山漂流賽,通過“以賽促建”成功打造全國唯一“中國漂流谷”旅游品牌,賞花游迅猛發展,旅游與文化影視深度融合,持續引爆客源市場。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結合,五年間帶動40萬人脫貧。旅游投資千軍萬馬。旅游業成為新的投資熱點之一,全市開工建設旅游項目近百個,總投資近500億元。市政府斥巨資建設遺愛湖公園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北京恒天、深圳盛世傳媒、深鴻潤集團、鄂西圈投、豐太集團等一批戰略投資方,開發建設恒天文化旅游產業城、紅安,中國將軍文化軍事樂園、中華軍魂,將軍城、黃梅禪文化旅游區、三里畈溫泉、薄刀峰景區等重大項目。
(三)現存的問題
(1)資源開發利用不足,旅游市場主體不強。黃岡市旅游資源開發仍以政府主導開發為主,市場開發主體欠缺,資源優勢尚未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據初步統計,黃崗市基本完成開發的旅游景區約占總數的30%,在完成開發和正在開發的旅游景區中,由企業主導開發(含各級國有旅投公司)約占總數的38%,由政府行政主導開發的約占總數的62%。同時,市場集中化指數低,旅游企業散、小、弱、差,同質化競爭嚴重,整體效益偏低。一是資源雷同,競爭加劇。黃岡與信陽、六安、安慶同屬大別山山脈,同是鄂豫皖根據地,同是劉鄧大軍戰斗過的地方,旅游資源極其相似,為了發展老區:經濟,各地都在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生態旅游,客源市場、投資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二是項目雷同,客源重疊。針對核心城市武漢的近千萬客源市場,外圍的8個城市都在大力發展依托湖泊、鄉村、生態資源的鄉村游、自駕游市場,項目雷同化已經成為業界的公認,很難避免掉入惡性競爭泥潭。
(2)缺乏核心品牌。從市場角度看,無論是長江文化代表的東坡赤壁,還是紅色根據地、綠色生態區的大別山,亦或是禪宗發源地四祖寺、五祖寺,亦或是李時珍故里,都僅僅是高品質的旅游資源,因為前期規劃、建設、運營等各方面原因,都還沒有成為讓游客和旅行社駐足、流連、追捧的項目、產品,缺乏核心旅游吸引物,缺乏能夠引領黃阿旅游高速發展的強勢品牌。到目前為止,黃岡還沒有一個5A級旅游景點。鄰近的六安市有2個5A級景區,4A級景區有23個,旅游收入是黃岡的1.3倍。
(3)旅游宣傳推介不夠,缺乏強勢營銷效果。黃岡已經認識到營銷推廣的重要,2010年成功舉辦了中國黃岡大別山旅游節,其中“挺進大別山自行車賽”、“東坡文化國際論壇”受到了媒體廣泛報道,取得了預期效果,但這只是節事活動策劃運營的初級階段,節事活動的影響力、推廣力不僅僅要看舉辦期間,還要看后續階段,成功的節事活動應該由舉辦期間引出很多新聞話題,讓媒體和公眾保持對舉辦地的長期持續關注,使項目地成為新聞點和投資熱地。
(4)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無法滿足旅游發展的需求。盡管近幾年黃岡的交通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連接景點景區的旅游交通干線尚未形成,內部公路等級不高,一些老的交通路線年久失修,旅游線路遭到破壞,交通不暢,一站式接待、一卡游全境的旅游服務設施和條件尚不完備,是制約旅游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結論及建議
(1)旅游行業體制機制改革 。改變資源雷同與項目雷同,黃岡與周圍縣市存在著資源重復雷同,應該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各地利用特色,整體發展,這樣可以提升黃岡整體旅游品牌,帶來更多的增益效果。
(2)走旅游經濟持續高速增長道路,著眼未來。增長需要在經濟、社會、環境之間的協調和統籌。目前國內旅游業整體存在著經濟增長大于發展,現在大于未來,景觀大于環境,景區發展過于商業化,破壞了資源 高品質、高層次的精神文化功能和社會公益性質。旅游業的發展應該持續,看向未來,這要求高質量持續的環境保護與改善。旅游景區也應注重與自然,環境優秀。有利于提升整體形象。因此,對于地方政府而言,應該更多關注旅游業的文化功能、社會功能、環境功能并重。
(3)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策劃和推進大別山生態旅游區、鄂東禪宗文化旅游區、黃州葉路洲旅游島,創建重大旅游項目,解決好干線公路,盡快實現旅游在線服務、網上預訂、網上支付。
(4)延伸旅游產業鏈條。旅游是一種較高層次消費,以享受城市生活為實質,需要依托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旅游業提供交通運輸、能源供給、食品加工等行業支撐的消費性產業。因此,對于旅游城市經濟增長而言,就要促進旅游業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比如,旅游業與當地特色食品的融合,加深對游客的吸引力。另外,旅游可以為文化產品和文化傳播提供載體和空間,文化元素能夠提升旅游的內涵,二者深度融合有助于提高旅游業增長質量。
(5)加大旅游宣傳推介力度,提升黃岡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把全市主要的旅游景區景點作為一個整體,市縣聯手、集中投入,面向重點市場,提升黃岡旅游的整體形象。依托大別山、長江與兄弟市聯合,推動區域旅游一體化。強化網絡營銷,充分發揮信息網絡在旅游營銷中的突出作用,建設高質量的旅游網站。
參考文獻:
[1]張曉. 我國環境保護中政府特許經 營的公平性討論———以自然文化遺產資源為例[J].經濟社 會體制比較,2007
[2]余潔,李樹民,張祖群. 自然文化遺 產地控制旅游建設用地的補償機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