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圣寅
摘 要:在信息技術作用下,虛擬價值凝結于物質商品中進入流通領域,較好的滿足了居民物質、精神雙方面的消費需求。從中形成的虛擬經濟,能夠為社會帶來龐大的經濟效益。作為資本市場的核心中介投資銀行,在虛擬經濟中根植和運行,與實體經濟緊密相連,在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互動中發揮了融資、信息、配置、財富、市場培育等金融功能。
關鍵詞:虛擬經濟;投資銀行;金融功能
1前言
經濟社會的不同發展階段,對金融的需求是不同的,由此決定了金融中介的發展階段、發展規模及結構。區別于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并不經過資本實體循環獲得利潤。20世紀末期,伴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虛擬經濟的應用領域愈加廣闊。
2虛擬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虛擬經濟的產生及其壯大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中提出“虛擬資本”(fictitiouscapital)的概念,主要指伴隨著信貸資本和信用制度發展而產生的以股票和債券為代表的有價證券。其“虛擬”的本質體現在,證券本身沒有價值,但可以作為商品買賣,可以作為資本增殖,其代表的實際資本已經投入生產領域或消費過程,自身卻作為金融資產滯留在證券市場。這樣資本的運動過程演化成了兩種或兩種以上既有聯系又相對獨立的經濟過程實體經濟過程和虛擬經濟過程。從產業結構演進和升級的一般規律來看,技術進步、分工的細化、消費者需求層次的提高等都會促進包括金融業在內的服務業的發展,以金融資本運行為主要內容的虛擬經濟的發展壯大及其在國民經濟中份額的上升具有客觀必然性。從制度環境來看,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后,貨幣失去了內在價值從而開始虛擬化,加之金融資產的迅速增長、金融衍生品的擴展、浮動匯率機制的形成等,促成了規模迅速擴大的虛擬經濟。80年代西方國家的金融自由化促進了金融業的迅速發展,其中證券業發展尤為迅猛,到80年代中期,證券業超過銀行貸款成為籌資的主要方式。籌資活動證券化主要包括各類抵押貸款的證券化和其他應收賬款的證券化,新的發行工具和技術的使用,加速了證券市場的擴張,虛擬經濟迅猛發展。
3投資銀行業務特點
3.1客戶基數龐大,結構多樣
經過研究分析后很容易發現,商業銀行投資銀行業務的特點數不勝數。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客戶群綜述較大、結構繁雜、需求也比較多。無論是高層次的銀行客戶,還是低層次的一般客戶,所有種類的客戶對商業銀行的投資產品以及服務的需要都有著不同的需求,消費習慣、風險負擔能力也各有不同。
3.2服務渠道多元化
伴隨科技的迅速發展,電子銀行業務在商業銀行的投資銀行業務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營銷服務方式也從開始的實體網點柜臺統一標準服務變化成現在的多網點、自助銀行、網銀以及商業銀行APP等服務方式,最大程度上拓展了服務的思路與產品營銷模式,為逐步拓寬投資銀行業務做出了積極作用。
3.3利潤的穩定器
投資銀行業務由于產品類別繁多,服務形式繁雜,收入源頭不集中,增長比較穩固,在某種程度上對商業銀行的經營和起到了利潤穩定的效果,能緩和經濟波動對商業銀行利潤導致的影響。
4投資銀行金融功能創新工作的必要性
與中央銀行相比較,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是以營利為目的,通過實施多種金融負債籌集資金,并以多元化金融資產作為經營對象,自身具備信用創造功能的金融市場機構。在當今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環境下,商業銀行要想確保在最低成本下創造出最大的經濟效益,就必須積極創新設計金融產品,確保能夠吸引到更多民間投資者,擴大銀行經營范圍。
4.1提升銀行綜合競爭力
金融產品設計作為金融市場商業銀行之間競爭的一個重要手段,產品的質量高低直接關系到銀行本身的最終效益。因此商業銀行通過加強對金融產品的創新設計工作,能夠有效提升銀行綜合競爭力,實現銀行進一步的發展。金融產品是新形勢下商業銀行機構之間競爭的關鍵要素,一定程度決定了銀行建設經營的成敗,銀行必須深入市場調研分析,結合大量數據科學設計出最佳金融產品,在給社會帶來良好效益的同時,也能夠贏得更多客戶信賴,提升銀行在市場的競爭力。
4.2拓寬銀行營收渠道
基于國家對銀行利率不斷改革調整的環境背景下,商業銀行要想有效避免出現營收負增長的現象,就必須積極拓寬銀行的營收渠道,為銀行自身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其中金融產品創新工作就是銀行機構不可或缺的一個營利環節,金融產品組合的創新設計能夠幫助銀行吸引到更多民間投資客戶,解決銀行資金來源,避免過多民間資金流入到其他金融投資領域,給商業銀行經營產生更大的壓力。此外金融產品的創新能夠抵消市場金融產品同質化問題,為銀行帶來更多經濟收入。
5投資銀行在影響經濟運行中擴展金融功能束
投資銀行的財務功能是歷史的、具體的,其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的功能和功能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征。在初期階段,投資銀行履行融資中介的職能,資金的供給和需求和盈余資金都是中介。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復雜的經濟運行,金融系統的專業化,投資銀行和配置信息中介的中介功能被突出,在改善信息不對稱,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金融市場高效運作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金融證券化和金融證券化的發展使得投資銀行的財富中介功能成為影響消費需求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逐漸出現在新的金融功能中,當然并不是替代原有的金融功能,而是基于上一階段的金融功能的擴展,同時從金融功能的前一階段起到了作用。投資銀行不斷適應特定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經濟和社會過程,從單一的金融功能到復雜的金融功能束。
投資銀行的財務功能本質上是其對經濟社會的作用和作用。在不同的生活條件下,投資銀行在經濟社會的功能和功效上有很大的差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西方投資銀行中,金融功能是經濟和金融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相對于金融機構的穩定,是有效金融市場和投資銀行業務的折射。如果對中國投資銀行的4+1“金融功能束”進行分解,大致可以劃分為:基礎功能Ⅰ—融資中介,基礎功能Ⅱ—信息中介,核心功能—配置中介,拓展功能Ⅰ—財富中介,拓展功能Ⅱ—金融市場培育。
基礎功能Ⅰ與基礎功能Ⅱ主要源于實體經濟對金融產品與服務的需求,在直接融資與專業化信息服務中,投資銀行履行其有別于商業銀行的職能。拓展功能Ⅰ則主要與虛擬經濟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相對應,經濟的虛擬化程度越高,社會越需要通過金融市場的交易來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投資銀行所能發揮的功能就越強。拓展功能Ⅱ與轉型經濟相對應,是中國投資銀行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金融功能。促進跨時空的優化資源配置是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轉軌經濟共同需求,投資銀行通過活躍的功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并滿足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轉軌經濟要求特定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并配置中介是其核心財務表現功能。中國投資銀行作為融資中介的金融功能已經客觀存在,但還遠未達到理想狀態。信息中介的有效性出現了,但存在很大程度的失真。在某些歷史條件下,財富中介功能被強調,但缺乏可持續性。雖然資源配置中介的功能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但要成為投資銀行的核心金融功能仍任重道遠。
結束語
投資銀行的金融功能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及金融深化過程而不斷拓展的一個動態過程。金融功能源于經濟社會對金融體系及其中介機構所提供之產品與服務的特定需求。在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互動中,投資銀行發揮了跨越時間和空間進行資源配置的作用與功效。
參考文獻:
[1] 馬迪.商業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策略研究[J].金融觀察,2017(11).